天天看點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作者:史海魅影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這個曆史性時刻不僅标志着新中國的誕生,更是中國人民在長期鬥争中取得的偉大勝利。

當天,當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禮炮齊鳴,28響禮炮震徹天安門廣場。

這震撼人心的炮聲,宣告了舊中國的結束和新中國的開始,成為中華民族曆史上的輝煌一刻。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禮炮鳴放作為開國大典的重要儀式,其背後的象征意義和曆史淵源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為何選擇28響這一數字?這28響禮炮中是否隐藏着特殊的寓意?

與此同時,這些禮炮并非中國本土生産,而是來自蘇聯。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内工業基礎薄弱,尚無法生産如此精良的禮炮。

于是,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主任周恩來決定向蘇聯求援。

在沒有正式外交關系的情況下,蘇聯通過軍艦将禮炮運至旅順港,然後再由中國方面轉送至北京。

這一路上的艱辛和挑戰,無不彰顯了中蘇兩國之間的緊密合作和友誼。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那麼,在當時這些禮炮又是如何一步步被運送到北京,進而得以在開國大典上鳴放的呢?

一、開國大典上的禮炮為何要放“28響”?

在開國大典上鳴放28響禮炮,這個數字的選擇一直以來都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猜測和讨論。

不同國家的學者和政治家們都試圖從各自的角度解讀這一曆史事件背後的深層意義。

美國人首先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們認為,毛澤東是在用禮炮在中國的天空中書寫共産黨的姓氏。

在漢字中,“共”字的寫法可以拆解為“廿”和“八”,也就是數字“28”的合寫。

由此,美國人推測,禮炮鳴放28響是為了象征中國共産黨的偉大勝利和新時代的到來。

這種解釋不僅巧妙地結合了漢字的獨特結構,也展現了對中國文化的深刻了解。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蘇聯人提出的觀點則更具有曆史和文化的底蘊。

他們認為,這28響禮炮與中國曆史上的漢光武帝劉秀有着密切的關聯。

據史書記載,漢光武帝在平定天下時,有28位功臣,他們被譽為“二十八将”,在曆史上享有極高的聲譽。

此外,中國古代還有“二十八星宿”的說法,認為天上的28個星宿對應着人間的28位英雄。

蘇聯人推測,毛澤東選擇28響禮炮,是為了紀念這些曆史上的偉大人物,彰顯中國人民的英勇和智慧。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英國人的解釋則更加浪漫和感性。

他們認為,這28響禮炮是毛澤東對自己初戀和妻子楊開慧的深情紀念。

1917年,毛澤東與楊開慧相戀,當時楊開慧正值中國人所說的“二八少女”的年齡,即16歲。1921年,兩人成婚時,毛澤東正是28歲;1929年,楊開慧犧牲時也是28歲;而從毛澤東與楊開慧結婚到開國大典時,正好過去了28年。

這些巧合使英國人堅信,毛澤東選擇28響禮炮,是為了在這一輝煌莊嚴的時刻,紀念自己的愛妻,以“28”這個特殊的數字表達對楊開慧的深切懷念。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期間,對“28”這個數字再一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釣魚台國飯店的院中,尼克松與周恩來總理散步時,突然說道:“貴國23年前的28聲禮炮,在國際上引起諸多猜測,我認為他們都不得要領,這次想聽聽你這位開國大典總指揮的解釋。”

周恩來笑笑,說:“我想首先聽聽閣下的高見。”

尼克松故意頓了頓,然後笑呵呵地取出鋼筆,在自己的白手絹上寫了“毛澤東”三個繁體字:“請問這三個漢字是多少筆畫?”

周恩來不假思索地說:“28畫。”

尼克松充滿自信地說:“毛澤東有個筆名叫‘二十八畫生’,‘28’就是毛澤東啊!”

周恩來看着手絹說:“主席是有一個‘二十八畫生’的筆名,不過我們建國就考慮到推廣台灣字了。簡化後,主席的名字就不是28畫了。”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尼克松有些急不可耐地問:“那麼您的了解是什麼?”

周恩來說:“要說嘛,也隻是我個人的思考,不一定合毛主席的原意。在距開國大典之前90天,主席曾經這樣講過:‘中國共産黨已經28歲了。28年來,我們取得了革命戰争的勝利。但是我們的事情還有很多,就像萬裡長征走完了第一步’。用主席這段話作為我對‘28’的了解,你看可以嗎?”

尼克松若有所思地說:“不是沒有道理,不過,我想得到的是它的标準答案。”

周恩來把手一伸:“那隻好請閣下明天與主席會面時,親自問主席了。”

然而,不知為什麼,尼克松與毛澤東會面時并沒有提及此事。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盡管國際社會對28響禮炮的解釋各有千秋,毛澤東自己對這一數字的解讀卻尤為重要。

在開國大典前夕,毛澤東曾公開表示:“中國共産黨已經28歲了。28年來,我們取得了革命戰争的勝利。但是我們的事情還有很多,就像萬裡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這段話表明,28響禮炮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字選擇,而是象征了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以來的28年艱苦奮鬥與卓越成就。

這28年間,中國共産黨經曆了無數艱難困苦,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是以,選擇28響禮炮,是對這段光輝曆史的紀念和對未來繼續奮鬥的激勵。

那麼,當年的這些禮炮是如何生産出來的呢?

二、禮炮是如何生産出來的?

1949年,中國正值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内的工業基礎尚不完善,無法自行制造高品質的禮炮。

是以,中國向蘇聯尋求援助。

蘇聯在二戰中積累了豐富的軍事制造經驗,特别是在重型火炮領域,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和工藝。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蘇聯為中國制造的禮炮在設計和生産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中國的實際需求和禮炮在開國大典上的特殊用途。

這些禮炮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注重穩定性和安全性,確定在使用過程中能夠精确、穩定地發射。

在設計上,蘇聯禮炮采用了子產品化設計理念,友善運輸群組裝。

這種設計不僅減少了運輸過程中的風險,還提高了禮炮的維護和保養效率。

禮炮的各個部件都經過嚴格的品質檢測,確定每一門禮炮都能在最嚴苛的條件下正常工作。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蘇聯制造的禮炮在性能上有許多突出的特點。

首先,這些禮炮的射程和精度非常高,能夠在遠距離内保持高度的穩定性和準确性。

其次,禮炮的發射系統采用了先進的液壓和機械控制技術,能夠確定每一發炮彈的發射都平穩而有力。

禮炮的發射速度和連射能力也是其重要的性能名額。

蘇聯禮炮可以在短時間内連續發射多發炮彈,且每發炮彈之間的時間間隔非常小,這為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的連續鳴放提供了技術保障。

此外,禮炮的材料選擇和制造技術也非常講究,使用了高強度的合金鋼,既保證了禮炮的耐用性,又增強了其抗沖擊能力。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這些禮炮在生産過程中,蘇聯勞工和技術人員發揮了關鍵作用。為了確定禮炮在中國的重要曆史時刻能夠完美表現,蘇聯方面派出了最優秀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參與項目。

這些專家不僅在禮炮的設計和生産過程中提供了專業指導,還親自參與了禮炮的調試和測試,確定每一門禮炮都能達到最佳狀态。

在禮炮的制造過程中,蘇聯的勞工和技術人員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心血。

蘇聯政府對這一項目給予了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禮炮制造工作組,集中全國最優秀的資源和力量,確定項目按時高品質完成。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蘇聯的勞工們在制造禮炮的過程中展現出了高度的責任心和專業技能。

為了趕在開國大典前完成生産任務,他們經常加班加點,甚至放棄了節假日休息。

他們不僅要保證每一項工序的精确度,還要應對各種技術難題。

在一些關鍵技術環節,勞工們通過不斷試驗和調整,最終攻克了難關,確定禮炮的品質和性能達到了預期要求。

生産完畢後,如何運輸也依然是一個大的難題!

三、當年的禮炮是如何運輸過來的?

由于當時中蘇兩國尚未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禮炮的運輸必須通過秘密而高效的方式進行。

蘇聯決定通過軍艦将禮炮運送到中國的旅順港。

旅順港是蘇聯在遠東的重要軍事基地,擁有完善的港口設施和安全保障措施。

從蘇聯的制造工廠到旅順港,禮炮首先通過鐵路運輸,跨越了數千公裡的距離。

在這段運輸過程中,蘇聯鐵路部門進行了細緻的安排和協調,確定禮炮安全、快速地到達旅順港。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禮炮到達旅順港後,蘇聯海軍基地的司令部立即派出少将參謀,與大連鐵路分局的中方負責人張新亭進行交接和裝船的緊急磋商。

為了確定禮炮的安全,蘇聯方面派出了精銳的軍艦執行運輸任務。

裝船工作在嚴格的安全措施下進行。

裝載禮炮的軍艦艙門在夜間打開,蘇軍官兵負責裝車,中方警察負責警衛。

整個過程緊張而有序,確定禮炮安全無誤地裝載到軍艦上。

經過周密檢查和封裝,這批禮炮終于踏上了前往中國的旅程。

禮炮抵達旅順港後,護送禮炮到北京的任務落在了大連鐵路警察局的肩上。

旅大警察局局長周光接到上級指令後,連夜主持召開會議,詳細傳達了護送任務的要求,并确定了護送方案。

為了確定任務的完成,鐵道部部長滕代遠親自簽發了電報,要求絕對保證禮炮運輸的安全。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護送隊伍由孫旭東、孫義和等十幾名幹警組成,他們都是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骨幹力量。

幾天後,蘇聯軍艦載着禮炮駛進了旅順港。

禮炮裝載完畢後,由七節悶罐車組成的專列在黎明的曙光中駛向北京。

押運禮炮的過程中,護送隊伍面臨着諸多挑戰。

首先是舊中國的鐵路設施落後,加上戰争破壞,很多線路無法正常通車。

列車在大連至石河段時,尚可勉強維持每小時40公裡的速度,但過了石河,每小時最快三十公裡左右。

這極大地延長了運輸時間,增加了任務的難度。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在沈陽,護送隊伍接到鐵道部電報,要求列車加快速度,中途除了上煤、上水外,不得停車。

同時,沿途各站布置了軍警嚴密警戒,為專列的運作提供友善。

然而,過了錦州後,沿線很多路段正在修複,專列隻能走走停停,前進速度更加緩慢。

押運過程中,悶罐車内空氣不通暢,長時間行車導緻幹警們體質下降,有的幹警患了感冒,發燒、嘔吐,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他們覺得,能為開國大典盡力,是無上光榮的,再苦再累也甘心。

盡管困難重重,在全線鐵路員工和押運幹警的共同努力下,專列經過七個晝夜的行駛,終于安全駛進北平車站。

禮炮如數交給了華北軍區,勝利完成了押運任務。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禮炮順利抵達北京後,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十分高興,連聲稱贊大連鐵路公安幹警押運任務完成得好,并親自交代解放軍二十兵團司令員楊成武好好接待押運幹警。

楊司令員把全體押運人員接到司令部,設宴款待,親自作陪。

鐵道部上司和鐵道部警察局局長馮紀,專程趕到住地看望全體幹警,贊揚他們為全國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開國大典上28響禮炮,為何是28響?多個國家紛紛猜測原因

開國大典上的28響禮炮,不僅是慶祝新中國成立的象征,更是中蘇友誼的見證。

通過蘇聯精心制造和運輸,這些禮炮在關鍵時刻發出震撼人心的聲音,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禮炮的制造與運輸過程,凝聚了無數人的智慧和汗水,展現了中蘇兩國人民在曆史巨變中的緊密合作與團結。

在這段充滿挑戰的旅程中,蘇聯技術人員和中國護送隊伍共同克服了重重困難,確定禮炮準時、安全地抵達北京。

這一曆史事件不僅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中,也激勵着後代在建設國家的道路上不斷奮鬥。

開國大典的禮炮聲,回蕩在曆史的長河中,永遠銘記在心。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曆史點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