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陶榮傑教授:神經惡性良性腫瘤治療的精準、整合與個體化新路徑 | 大醫精誠

作者:醫師報

神經惡性良性腫瘤的治療一直是一個複雜而精細的領域。随着醫學的不斷進步,我們迎來了新的治療理念和技術,為神經惡性良性腫瘤患者帶來了更多希望。本期《醫師報》“大醫精誠”系列訪談特邀山東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神經惡性良性腫瘤專業陶榮傑教授,為讀者深入解讀了目前神經惡性良性腫瘤診斷與治療的最新動态。

他表示:“現代醫學在神經惡性良性腫瘤的治療中展現出幾個重要環節。首先,分子診斷引領我們進入精準醫療時代,通過深入分析惡性良性腫瘤分子特征,為每位患者提供精準治療方案;其次,整合診斷的興起,綜合考慮多方資訊,使治療更為全面科學;最後,規範化與個體化相結合的治療政策,既保證了治療的安全性,又考慮到了患者的個體差異。這一系列進步不僅提高了診斷的精準度和治療的有效性,更展現了現代醫學對患者個體差異的尊重和對治療效果的不斷優化。”

視訊加載中...

診斷理念的革新:分子診斷引領精準醫療新時代

在醫學領域,神經惡性良性腫瘤的診斷理念正經曆着一場深刻的變革。陶教授介紹,傳統的病理診斷方法,主要依賴于高倍顯微鏡下的細胞形态觀察,以及惡性細胞數的百分比來判斷惡性良性腫瘤的惡性程度。然而,這種方法在某些情況下顯得略顯粗略,無法滿足日益精準的醫療需求。2015年以前,病理學家主要依靠核異染、核分裂象、血管增生、壞死等,以及增殖指數來評估惡性良性腫瘤的惡性程度。然而,這些方法在某些情況下難以準确判斷惡性良性腫瘤的類型和預後。

近年來,随着分子生物學的飛速發展,神經惡性良性腫瘤的診斷方法也迎來了重大的突破。自2015年以來,随着分子生物學的不斷補充和完善,神經惡性良性腫瘤的診斷變得更加細化和精準。其中,成人膠質瘤、兒童膠質瘤和老年膠質瘤等不同類型的惡性良性腫瘤,以及低級别和進階别膠質瘤之間的區分,都得益于基因檢測技術的引入。

根據2021年第5版WHO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良性腫瘤分類的最新指導,分子診斷已成為神經惡性良性腫瘤診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基因檢測,醫生們能夠更準确地判斷惡性良性腫瘤的病理分級和預後情況。這一變革為神經惡性良性腫瘤患者提供了更為精準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分子診斷的引入不僅提高了診斷的精準度,還為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提供了有力支援。陶教授舉例,在臨床中,很多時候當病理報告上顯示低級别膠質瘤,當分子基因檢測發現多個基因突變和驅動基因時,醫生們就需要重新評估惡性良性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和預後情況。這有助于為患者制定更為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

他認為,分子診斷技術的引入是神經惡性良性腫瘤診斷領域的一大飛躍。它不僅提高了診斷的精準度和可靠性,還為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提供了新的可能。随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神經惡性良性腫瘤診斷将更加精準、高效和個性化。

“整合診斷”在神經惡性良性腫瘤診治中凸顯重要性

近年來,在神經惡性良性腫瘤的診治過程中,“整合診斷”正逐漸成為關鍵的一環,它不僅僅是一個醫學概念,更是一種全新的治療政策,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準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陶教授介紹,當遇到複雜、疑難的神經惡性良性腫瘤病例,尤其是當傳統病理診斷無法解決臨床問題時,整合診斷的價值便凸顯出來。然而,整合診斷并非單一的檢測手段,而是一個多學科、跨領域的合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生物資訊專家将複雜的基因資料翻譯成醫生能夠了解的“語言”,生物學家則解讀這些基因突變對惡性良性腫瘤生長、轉移的影響,以及可能的預後情況。同時,藥物學家則根據國内外最新的藥物研究進展,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療藥物建議。

這種整合診斷的模式,實際上是一個進階别的多學科診療(MDT)團隊的合作——MTB是指由臨床惡性良性腫瘤醫生,病理科醫生,分子生物學家、生物資訊專家、遺傳學家、以及藥理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基于患者臨床資訊以及惡性良性腫瘤基因組變異情況進行解讀和多學科讨論。它不僅僅包括外科醫生、放療專家和化療專家,更涵蓋了生物學家、内科專家和藥物學家等多個領域。他們共同讨論、制定針對每個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整合診斷還引入了體外培養類器官等先進技術,這使得醫生能夠在實驗室環境下模拟惡性良性腫瘤的生長情況,進一步提高了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陶教授認為,整合診斷在神經惡性良性腫瘤的診治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提供更為精準的診斷結果,還能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進而提高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我們有理由相信,整合診斷将成為未來神經惡性良性腫瘤治療的重要方向。

規範化與個體化并行:顱内惡性惡性良性腫瘤治療新政策

顱内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治療曆來是醫學領域的一大挑戰。陶教授特别強調了規範化診療與個體化診療并行的重要性。他指出,對于顱内惡性惡性良性腫瘤,手術仍然是首選的治療方式。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多地切除惡性良性腫瘤組織。這一原則在最新更新的權威指南中也得到了明确展現。

其次,放療在治療過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除了3歲以下兒童因認知損傷和記憶力損傷等問題較少接受放療外,其他患者基本上都需要進行放療。放療能夠根據病理性質有效地控制惡性良性腫瘤的生長和擴散。

第三,在化療方面,雖然近年來惡性膠質瘤的藥物進展相對緩慢,但專家們仍在不斷探索新的治療方案。目前,國内常用的化療藥物是替莫唑胺,而國外的聯合用藥方案也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一提的是,塞替派及替尼泊苷注射液(VM-26)的恢複生産為複發和進展期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該藥物能夠透過血腦屏障,對惡性膠質瘤具有顯著的療效。

除了手術、放療和化療等傳統治療手段外,電場治療和抗血管治療也逐漸成為新的治療政策。特别是抗血管治療,在複發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貝伐珠單抗和瑞戈非尼等藥物的應用,為這類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陶教授還分享了他們在臨床實踐中的創新經驗。他提出盡早使用貝伐珠單抗,并聯合小分子TKI藥物如安羅替尼、阿帕替尼和索凡替尼等,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他通過三年的實踐總結,發現這一聯合治療方案能夠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綜上,顱内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手段,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

綜合治療理念深入人心,精準診斷與個體化治療成關鍵

随着醫學的不斷進步,神經惡性良性腫瘤的綜合治療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陶教授指出,無論是惡性膠質瘤還是難治性膠質瘤,其治療的關鍵都在于“診”和“療”兩個字。在診斷方面,雖然分子診斷能夠實作精準診斷,幫助醫生更準确地了解惡性良性腫瘤的特性,進而為後續治療提供有力支援。然而,診斷過程中也面臨着一些難點。

比如,當惡性良性腫瘤複發或發生轉移時,可能會出現新的基因突變,這就需要進行動态診斷來及時捕捉這些變化。此外,對于位于重要部位的惡性良性腫瘤,如腦幹、丘腦等,取活檢的難度較大,很多患者家屬也會是以拒絕,這給診斷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在治療方面,陶教授強調了手術的基礎性地位。盡可能多地切除惡性良性腫瘤組織是手術的關鍵,特别是在兒童低級别膠質瘤的治療中,如果能夠實作完全切除,可能後續治療都不再需要。除了手術,規範放療也是綜合治療的重要環節。對于低級别和進階别膠質瘤是否需要同步放療、放療的劑量如何确定等問題,都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充分評估。

此外,随着新藥的不斷上市和新技術的應用,化療和免疫治療也在神經惡性良性腫瘤的綜合治療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表示,新的化療藥物、納米技術、脂溶性技術等為治療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而免疫治療在未來的發展中也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陶教授總結了神經惡性良性腫瘤綜合治療的二個方針:精準診斷和個體化治療。隻有準确診斷惡性良性腫瘤的特性,才能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療方案;同時,考慮到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需求,進行個體化治療也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關鍵。

陶榮傑教授:神經惡性良性腫瘤治療的精準、整合與個體化新路徑 | 大醫精誠

第六屆中國膠質瘤協作組副組長

中國抗癌協會惡性良性腫瘤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非公立醫院協會第一屆神經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第一屆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臨床惡性良性腫瘤協會第二屆神經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第一屆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第一至第五屆神經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第一屆腦轉移瘤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第一、二屆藥物與生物治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山東省抗癌協會第一、二屆神經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山東省抗癌協會第三屆神經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山東省醫學會第一屆膠質瘤聯合治療專業委員會顧問

山東省雷射醫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