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茉酸奶終究活不成“霸王茶姬”的樣子

作者:大臉小鮮肉

《刺猬公社》文

2023年,現制酸奶一度成為新消費投資人津津樂道的賽道,甚至被寄予“茶飲界新頂流”的厚望,不少品牌拿到了融資,門店的顧客絡繹不絕。

紅餐大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全國現制酸奶品牌的門店數超過了2.3萬家。

短短一年後,現制酸奶或是陷入食品安全風波、或是深受低俗營銷的惡評,曾經的明日之星紛紛折戟。反觀,奶茶賽道的選手們依然鬥志昂揚,鉚足勁頭沖擊上市,在今年紮堆IPO。

不久前,霸王茶姬的創始人張俊傑還在上海喊出“超越星巴克中國”的口号,最近又傳出勇闖香港奶茶市場的消息,成立不過7年的霸王茶姬還是活成了酸奶品牌最羨慕的樣子。

而現制酸奶隻用了一年時間就從明星産品、資本寵兒到走上下坡路,生命周期之短,讓人不免好奇,擁擠不堪的新茶飲市場為何容不下一個酸奶?

貴價酸奶,塌房之後

2023年夏天,茉酸奶正當紅。

店長于欣告訴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那時候店裡經常爆單,不僅顧客等得不耐煩,外賣小哥的眼神都想刀人,營業額每天一萬元以上。”

2023年也是茉酸奶擴張最快的一年,窄門餐眼資料顯示,這一年新增門店數超過1300家。

所有人都說,酸奶是那個夏天的飲料爆品。彼時,于欣甚至曾暢想,奶茶會不會被現制酸奶所取代?

但茉酸奶一路走來磕磕絆絆,從植脂末、糖過量到過期材料、腐爛水果等負面傳聞不斷,不僅敗光了路人緣,也讓加盟商逐漸失去了信心。

于欣坦言道:“前老闆的三家茉酸奶門店正在打包出售。”最近一段時間,門店的營業額隻能維持在1000元左右,工作日偶爾隻有三位數,店員也從四名縮減至兩名,工資每人降了兩千元。再不轉讓老闆隻得倒貼錢,馬上快撐不住了。

尤其是這個月,門店附近新開了一家名叫“茉莉奶白”的奶茶店,生意十分紅火,但不知是否都姓“茉”,經常有外賣小哥與顧客将“茉酸奶”錯認,來取奶茶訂單,給本就慘淡的生意雪上加霜。于是,店裡的小夥伴不得不在櫃台醒目的位置放上智語“不是茉莉奶白。”

茉酸奶終究活不成“霸王茶姬”的樣子

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從風光無限到陷入危機,甚至不需要等到爆火後第二個夏天。窄門餐飲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茉酸奶關店142家,半年時間就超過此前四年的閉店數總和。

于欣也在這個月底離開了茉酸奶,她表示,今年生意太慘淡,再待下去等待她的隻有降薪裁員。但在内心深處,于欣還是希望茉酸奶可以挺過難關的,她認為:“畢竟隻是個别門店的無良商家影響了整個品牌。”

或許的确如于欣所說,翻車并不可怕,隻是加盟模式下擴張太快帶來的弊端,但翻車之後茉酸奶并沒有如臨大敵,拿出“痛改前非”之勢,既沒有公布自檢自查結果,也沒有給出更系統、更透明的管理方案,一則“輕飄飄”道歉聲明之後便開始隐身。

食品安全是餐飲品牌的大忌,一旦觸犯,口碑将急轉直下,想要扭轉敗局可能性幾乎為0,更何況茉酸奶也并非首次翻車。

今年3·15之前,上海市消保委就曾發文質疑茉酸奶原材料問題,在不加糖的飲品中檢測出蔗糖與麥芽糖,脂肪含量也是蛋白質的3.25倍,而這樣的檢測結果發生在植脂末風波之後。

屢次翻車之後,茉酸奶仍舊以這樣的态度處理未免有些“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讓品牌口碑連續遭遇打擊。

食安危機并非完全無解,前提是品牌能深刻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願意為自己的問題承擔責任,付出代價。近期的正面案例,是胖東來超市。

6月25日晚,有顧客在抖音回報“胖東來擀面皮加工場所衛生環境較差”,次日上午,公司立刻做出回應成立調查小組落實此事,一天之後核查屬實,獎勵舉報人現金10萬元,并願意給期間消費過的所有客戶每人賠償1000元,共計8833份。

茉酸奶終究活不成“霸王茶姬”的樣子

圖源小紅書@Crane逛胖東來

近900萬元的賠償,是胖東來為錯誤付出的代價,也把一場公關危機巧妙化解為一次廣告宣傳,隻可惜這樣的認錯态度與魄力讓大部分品牌望塵莫及。

距離茉酸奶“塌房”已一月有餘,品牌悄悄啟動副牌“GOOOLDEN”,瞄上了“酸奶碗”的生意,似乎打定了“大号練廢,小号繼續”的主意。

由此看來,加盟并非品牌的原罪,商業模式本沒有對錯之分,品牌的管控能力、品類的生命周期、團隊的擔當與責任意識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低價潮中,水土不服

2024年,現制酸奶品牌們似乎開始了集體“水逆”,塌房的酸奶不止一家,“酸奶中的愛馬仕”Blueglass的日子也不好過。

先是被指“新型瀉藥”,不少消費者表示喝過之後腸胃不适,腹瀉不止;而後推出的新品“壯陽酸奶”,也因廣告語“低俗”深陷擦邊營銷的負面輿論中。

無論是“瀉藥”還是“壯陽”,很明顯,Blueglass的定位主打功能性酸奶,立志将元素周期表都融合進酸奶之中,以密密麻麻的配方标簽讓消費者意識到“這不是一杯普通的酸奶”。“增強免疫力”“消除自由基”“抗老抗炎”等概念都曾出現在茉酸奶的産品宣傳中,2021年,茉酸奶還因虛假宣傳被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6萬元。

但Blueglass為什麼非要成為“功能性酸奶”不可呢?

當你看到“一杯酸奶的價格=一箱莫斯利安”時,答案不言而喻。如果這隻是一杯普通的酸奶,無論外表再美麗,誰會心甘情願一而再地為之付費?

尤其是當下奶茶迎來“降價潮”,咖啡深陷價格戰,9塊9咖啡、16元奶茶遍布市場,貴價酸奶更顯得水土不服、格格不入。

那為什麼不能将酸奶的價格打下來呢?産業媒體《有數DataVision》曾給出過分析,短暫的保存期限+昂貴的供應鍊+缺乏原材料議價能力,構成了現制酸奶無奈的昂貴困境。

茉酸奶終究活不成“霸王茶姬”的樣子

排除這些因素,即便在最理想的狀态下,現制酸奶有足夠的采購量可以進行議價、聯合普通時令水果降低成本、甚至整合供應鍊,飛速拓店,将門店變為“前置倉”通過規模效應攤平成本......在一系列理論可行的效率模型下壓縮營運成本,現制酸奶依然困難重重。

以相對平價的酸奶品牌K22為例,K22憑借一款單品闖天下,将sku縮減為四種,且sop極盡優化——杯量、糖度、冰度都是固定的,不能定制。如此一來,不僅大大簡化了産品采購、制作流程,也壓縮了消費者挑選的時間,将效率第一做到了極緻。

但多位消費者向刺猬公社表示:“(K22)口感與普通的酸奶并無二緻,感覺自己在家用酸奶+冰凍草莓也能複刻出來。”

事實上,消費者的感覺已經道出了親民價格的奧秘所在,K22與大型乳企合作,奶源選用味全風味發酵乳,屬于超市貨架上的低溫酸奶,和茉酸奶、Blueglass等現制酸奶的原料選擇完全不同。在追求成本效益的消費周期裡,消費者大可以花同樣的錢,在超市買到大桶同款發酵乳。

傳統商超管道中,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等大品牌仍是酸奶頭部玩家,簡愛、樂純、卡士等品牌也靠各自的産品搶奪着市場佔有率。

如此一來,喜茶與奈雪的降價是退一步海闊天空,而現制酸奶的降價則是退一步萬丈深淵——如果為降價而替換原料,現制酸奶将和超市、便利店中各式各樣的低溫酸奶、常溫酸奶搶天下,貼身肉搏,如何有勝算?

行至此處,降不降價,或進或退,現制酸奶似乎陷入了一個兩難選擇。

酸奶失速,奶茶失眠

2024年,除了茉酸奶們集體進入失速階段之外,新茶飲也正經曆着前所未有的“失眠”焦慮。

衆所周知,今年成為有史以來奶茶品牌的“上市大年”,除了奈雪的茶、茶百道在港股成功上市之外,古茗、蜜雪冰城、滬上阿姨紛紛遞交了招股書,霸王茶姬也傳出赴美上市的消息。

在新茶飲行業進入存量競争、刺刀見紅的階段後,投資人的心态也發生了變化。過去,投資人看重的是品牌的高增長潛力和巨大的市場空間。然而,随着市場競争的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投資人開始更加關注品牌的盈利能力、營運效率和創新能力。

這也是年輕的霸王茶姬憑借原葉鮮奶茶的市場空白,以及大單品、固定sop的極緻效率沖出重圍的原因之一。霸王茶姬公布了2023年108億的銷售額,這個成績已經超過喜茶,與滬上阿姨不相上下,可以穩居新茶飲Top4。

這樣的結果也足以讓它興高采烈、虎視眈眈、野心勃勃,也足以讓它有叫闆星巴克的底氣與魄力。

茉酸奶終究活不成“霸王茶姬”的樣子

霸王茶姬總部丨圖源小紅書@ula上海辦公選址

如此壯闊的志氣背後當然也需要有雄厚的資本支撐,是以,上市融資也是霸王茶姬的必經之路。不過上市也并非意味着萬事大吉,奈雪的市值跌落近7倍,茶百道上市即破發,前輩們的故事證明,上市隻是這場遊戲的中局。

新消費的世界裡,品牌的生命周期仿佛加速了十倍。出現時,每一個都是明日之星,如火箭般蹿升;墜落時,也如風卷殘雲,甚至等不到第二個夏天。

消費者會愛你,當你有大爆單品的時候;消費者也會抛棄你,當你不再有吸引力的時候。霸王茶姬如今是消費者和投資人的寵兒,下一步的焦慮,則是如何持續坐穩這個位置,如同一點點、奈雪、喜茶、樂樂茶、茶百道都曾焦慮過的那樣——明年,原葉鮮奶茶還會是大家愛喝的飲品嗎?

在新茶飲如此的内卷與焦慮之下,想要獨善其身十分困難。

茶顔悅色的創始人呂良曾有一句流傳許久的名言——“我比較悲觀,要麼擴張死,要麼不擴張死。至少(不擴張)這種死法,我們比較有尊嚴。”

就在今年4月,原天圖資本VC基金管理合夥人潘攀加入茶顔悅色,擔任公司戰略負責人,這曾被視為茶顔悅色上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很快茶顔悅色的股權資訊頻繁變更,不少老股東“清倉式退股”。

茶顔悅色,最終還是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但無論擴張與否,茶飲始終都在“失眠”中。

即便它已經是新消費領域最“長命”的品類了。

(應受訪者要求,于欣為化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