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一個“管理條例”,又讓西方破了大防

作者:樞密院十号

稀土是關鍵戰略資源,中國當然要管好。

中國一個“管理條例”,又讓西方破了大防

中國國務院6月底公布《稀土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條例》明确稀土資源屬于國家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壞稀土資源,國家對稀土資源實行保護性開采。

稀土被譽為“工業維生素”,可用于電動車、風能發電機組和計算機晶片等,是高新技術産業和國防科技工業的關鍵原料,關乎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在2010年前,大陸的稀土走私現象十分嚴重,大量稀土資源以“豬肉”甚至“大白菜”價格出售,導緻稀土資源儲備急劇減少。近年來經過整治,這一情況已經有了根本性改變,而今年10月1日起将施行的《條例》,對稀土的開發生産銷售等各個環節做了規範,對推動稀土産業高品質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稀土是關鍵戰略資源,中國當然要管好。然而此事在一些西方媒體筆下又成了“中國威脅”。“美國之音”說,中國釋出稀土管理法規是“謀求牢牢掌控戰略資源”;美國“政治”新聞網的标題更奇葩:“中國宣布珍貴的稀土金屬屬于國家所有”, 還稱“長期以來,北京對這些令人垂涎的資源的控制一直被視為對西方清潔能源和科技供應鍊的威脅”。

中國一個“管理條例”,又讓西方破了大防
中國一個“管理條例”,又讓西方破了大防

中國領土上的戰略資源,宣布“歸國家所有”有問題嗎?中國的戰略資源,不應該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嗎?這些西媒的立場說穿了,就是對中國的稀土資源作了不應有的垂涎。

類似這種标題還不是個案,看這篇也是:北京說中國的稀土歸國家所有。

中國一個“管理條例”,又讓西方破了大防

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稀土資源,但在稀土加工和提煉技術方面,中國的産業鍊優勢明顯,目前全球市場上約90%的精煉稀土來自中國,西方對此十分眼紅。美國每年從中國進口的稀土比例在過去十年都穩定在70%左右。

近年來,西方對這種戰略資源的渴求幾乎達到白熱化。有資料顯示,美國自2020年以來在稀土項目上至少投入了近2億美元,美國的盟友也在全力以赴開辟“繞開中國”的稀土産業鍊。上月,澳洲要求與中國關聯的投資者出售該國稀土礦商的股份,一年多前,加拿大也曾責令3家中國公司撤出加稀土公司。

此次出台《條例》,正值歐盟準備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臨時關稅,于是西媒普遍将其稱作“中國的報複”。這種揣測相當無聊,所謂“管理條例”,顧名思義,就是針對中國國内稀土開采生産等環節制訂的規範,并非針對外國的出口管制,若說中國用此“報複”歐盟的“懲罰性關稅”,既不對等也不夠格。

為什麼美國、澳洲、加拿大可以理直氣壯地扶植、保護本土稀土産業,甚至為此赤裸裸打擊中國投資方,而中國就不能制定一個更科學更嚴格的條例保護自有的稀土産業呢?這恐怕隻能用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進階代表博雷利那句自嘲來解釋,即“外交就是管理雙重标準的藝術”。

随着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等戰略新興産業的興起,全球稀土需求快速增加。有預測顯示,正在推動綠色轉型的歐盟,到2030年時對稀土的需求将增長6倍。而直到一年前,亞洲以外第一家大型稀土精煉廠才開始在愛沙尼亞建設。可以了解,中國稀土政策的一舉一動,都無比牽動西方稀土消費大戶們的心。有研究表明,西方抛開中國重建稀土産業鍊需要很長周期和很高代價。是以,或許可以這樣了解:在想象國際稀土市場的未來時,西方為他們自己提議的“脫鈎斷鍊”的前景焦慮了。

至于個别美媒還提出,“憂心”中國對稀土等關鍵礦産的控制,“是在為潛在的戰争做準備”,這顯然是對中國無底線的抹黑和诽謗。據美媒報道,稀土是制造F-35戰機、“捕食者”無人機、核潛艇等武器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沒錯,我們不能讓這些涉及國家安全和影響世界和平的戰略物資流入非法管道,正是我們加強對稀土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此外,整治非法開采和打擊稀土走私、打擊境外情報機構對大陸稀土礦産和技術的長期觊觎,加快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更新等,也都構成了《條例》出台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扼守着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咽喉”的稀土之于中國,就像石油之于中東,中國必須掌握其市場話語權。《條例》的釋出與實施,有利于深化供給側改革、保障戰略資源産業鍊供應鍊安全穩定,使我們在缺乏公平的國際高新科技競争中多一分主動性。

樞密院十号/燕燕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