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門四學士之張耒詩詞大揭秘!七絕4首驚豔晚春初夏,清新圓潤

作者:詩詞原創之火雲

張耒(lěi)(1054年-1114年),字文潛,号柯山,世稱宛丘先生,亳州谯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後遷居楚州(今江蘇淮安市淮安區)。他是北宋時期的大臣、文學家,位列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之一,也是其中辭世最晚而受唐音影響最深的人。

張耒的詩學于白居易、張籍,詩風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他的寫景抒懷之作真醇自然,清新圓潤,耐人尋味,對南宋詩人學習唐調開了風氣。

蘇門四學士之張耒詩詞大揭秘!七絕4首驚豔晚春初夏,清新圓潤

七絕.晚春初夏 其一 北宋 · 張耒

陰陰夏景變馀春,清曉園林未有塵。

日日東風欺弱柳,鵝黃吹盡作青雲。

首句“陰陰夏景變馀春”:這句詩開篇即點明了季節的轉換,從晚春過渡到初夏。“陰陰”二字形象地描繪了初夏時節,天氣逐漸轉熱,樹蔭濃密,給人一種陰涼之感。“夏景變馀春”則直接說明了季節的更疊,春天即将結束,夏天悄然來臨。

次句“清曉園林未有塵”:清晨的園林顯得格外清新,沒有一絲塵埃。“清曉”指的是清晨時分,此時空氣清新,園林中的景物也顯得格外明淨。“未有塵”則進一步強調了園林的潔淨和甯靜,為全詩營造了一種清新脫俗的氛圍。

第三句“日日東風欺弱柳”:這裡的“東風”指的是初夏時節的東南風,它帶着溫暖的氣息吹拂着大地。“欺弱柳”則運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繪了東風不斷地吹拂着柔弱的柳樹,仿佛是在與它們嬉戲。這種描繪既表現了東風的柔和與順暢,也暗示了初夏時節的生機勃勃。

末句“鵝黃吹盡作青雲”:“鵝黃”指的是早春時節柳樹新芽的嫩黃色,而“青雲”則指的是初夏時節柳樹葉子的深綠色。這句詩表達了随着季節的推移,柳樹的葉子由嫩黃逐漸變為深綠的過程。同時,“吹盡”二字也傳達出一種季節更疊的必然性和自然界生命力的頑強。整句詩以生動的畫面和鮮明的色彩對比,展現了初夏時節的獨特魅力。

蘇門四學士之張耒詩詞大揭秘!七絕4首驚豔晚春初夏,清新圓潤

七絕.晚春初夏 其二 北宋 · 張耒

少室山前日日風,望嵩樓下水溶溶。

卷将春色歸何處,盡在車前榆莢中。

首句“少室山前日日風”:詩人開篇便以“少室山”這一具體地點入手,點明了詩歌的背景。“日日風”則描繪了這一地區晚春至初夏時節風勢強勁的特點,給人一種清新而略帶涼意的感覺。

次句“望嵩樓下水溶溶”:“望嵩樓”是詩人所在之地的另一處景緻,他站在樓上遠眺,隻見樓下的水面波光粼粼,一片“水溶溶”的景象。“溶溶”二字形象地描繪了水面的柔和與流動感,與首句中的“風”相呼應,共同營造了一種自然而和諧的畫面。

第三句“卷将春色歸何處”:詩人筆鋒一轉,開始抒發對春色流逝的感慨。“卷将”二字生動地描繪了春風似乎要将春色帶走的情景,而“歸何處”則表達了詩人對春色去向的疑問和追尋。

末句“盡在車前榆莢中”:詩人在尋覓春色的過程中,發現它并未完全消失,而是化作了車前榆樹上的榆莢。“盡在”二字強調了春色的無處不在,而“榆莢中”則具體指出了春色的新歸宿。這句詩以生動的畫面和細膩的觀察,展現了晚春至初夏時節自然界的變化和生命的延續。

蘇門四學士之張耒詩詞大揭秘!七絕4首驚豔晚春初夏,清新圓潤

七絕.晚春初夏 其三 北宋 · 張耒

吹盡成蹊桃李塵,兔葵燕麥一番新。

隻應解箨抽青玉,霜節棱棱尚可人。

首句“吹盡成蹊桃李塵”:“吹盡”二字描繪了春風的強勁,将桃李等春花的殘瓣吹落,化作塵埃。“成蹊”出自《詩經·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箋勿伐,召伯所茏。蔽芾甘棠,勿箋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箋勿拜,召伯所說。”,此處借用來形容桃李樹下落花滿地的景象,暗示晚春時節的到來。

次句“兔葵燕麥一番新”:“兔葵”和“燕麥”都是野生的植物,它們在晚春至初夏時節開始茂盛生長。“一番新”描繪了這些野生植物在季節更疊中煥發出的新生機。

第三句“隻應解箨抽青玉”:“解箨”指的是竹筍脫去外殼,“青玉”則比喻竹筍的鮮嫩和翠綠。這句詩描繪了初夏時節竹筍破土而出的景象,給人以清新和生機盎然的感覺。

末句“霜節棱棱尚可人”:“霜節”指的是竹子的節,它象征着堅韌和清高。“棱棱”形容竹節分明、突出的樣子。“尚可人”則表達了詩人對這種堅韌不拔、清高自守品質的贊賞和喜愛。

這首詩通過描繪桃李落花、野生植物茂盛、竹筍破土以及竹子的堅韌品質等景象,生動地展現了晚春至初夏時節的自然變化,也蘊含了對堅韌不拔、清高自守品質的贊賞和追求。

蘇門四學士之張耒詩詞大揭秘!七絕4首驚豔晚春初夏,清新圓潤

七絕.晚春初夏 其四 北宋 · 張耒

古柳參天鳴啄木,青蕪覆地下鳴鸠。

白頭懶作留春計,睡起移時獨倚樓。

首句“古柳參天鳴啄木”:“古柳參天”描繪了古老而高大的柳樹,枝繁葉茂,直插雲霄。“鳴啄木”則是指啄木鳥在樹上啄食的聲音,這一細節為畫面增添了生機和動感。

次句“青蕪覆地下鳴鸠”:“青蕪”指的是青翠的草叢,“覆地”形容草叢茂盛,覆寫了地面。“下鳴鸠”則是指斑鸠在草叢下方鳴叫,進一步豐富了畫面的聲音和動态。

第三句“白頭懶作留春計”:“白頭”通常指年老之人,這裡可能是詩人自指。“懶作留春計”表達了詩人對春天即将逝去的無奈和惋惜,同時也透露出一種随遇而安、不強求的态度。

末句“睡起移時獨倚樓”:“睡起移時”描繪了詩人睡醒後的一段時間,他并沒有急于起身,而是悠閑地度過。“獨倚樓”則表現了詩人獨自倚靠在樓上,靜靜地欣賞着眼前的景色,享受着這份甯靜和閑适。

這首詩通過描繪古柳、啄木鳥、青蕪、鳴鸠等自然景象,以及詩人自身的感受和态度,生動地展現了晚春至初夏時節的甯靜和閑适,也蘊含了詩人對生活的淡然和随性的态度。

#原創詩歌##原創詩詞##唐詩宋詞##詩詞##頭條創作挑戰賽##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