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央行要抛售國債了?自己做空自己,央行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作者:王五說說看

下半年第一天,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突然投下了一枚震撼市場的“深水炸彈”,其影響之深遠,迅速在債券市場中激起了層層漣漪。

7月1日,央行官方網站釋出了一則簡短的公開市場業務公告,内容雖精煉至極,卻蘊含了重大的市場導向資訊——央行即将從公開市場業務的一級交易商手中借入國債,這一行為被業内簡稱為“借券”。這裡的“券”,特指國債,主要是中央政府發行的長期國債,作為國家信用的象征,國債一直以來都是金融市場上最為穩健的投資品種之一。

央行要抛售國債了?自己做空自己,央行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此消息一出,債券市場立即作出了強烈反應。

當天,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在盤中迅速反彈,其中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先前的2.2%回升至2.24%,而3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也從2.43%攀升至2.45%。這一變化不僅彰顯了市場對央行動作的敏感度,也預示着市場資金流動性和投資偏好的微妙調整。

為何央行借券這一舉動會引發國債收益率的盤中上升呢?其背後的邏輯并不複雜,卻深刻影響着市場的預期和行為。簡單來說市場敏銳地捕捉到了央行下一步可能将借入的國債進行賣出的信号。在金融市場中,賣出國債意味着市場上國債的供應量将增加,進而推動國債價格下跌,而國債價格與收益率是反向變動的,是以收益率随之上升。

央行要抛售國債了?自己做空自己,央行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自媒體錯誤地将央行的這一公開市場行為解讀為“放水”,即增加市場流動性。

這顯然是對央行操作意圖的誤解。事實上,買入國債時央行确實是在向市場投放貨币,但賣出國債時央行則是在回收貨币,是以是“收水”而非“放水”。當然,由于央行賣出的國債是借來的,未來還需歸還給一級交易商,從長期來看借券并賣出對市場的整體流動性影響相對有限,更多的是一種短期内的市場調節手段。

那麼,央行為何要實施看似在做空國債的借券行為呢?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在于央行對國債市場潛在風險的預警與防範。

央行要抛售國債了?自己做空自己,央行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近年來,随着全球經濟環境的複雜多變以及國内金融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債市場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别是目前市場環境下,股票、房産等傳統投資管道表現不佳,“資産慌”遍及整個市場,大量資金湧入國債市場尋求避險,導緻國債價格不斷攀升,收益率持續走低。一旦市場發生逆轉,如國内加息導緻國債價格下跌,可能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遠的不說就說近的,去年美國矽谷銀行倒閉的誘因是該銀行在美國國債價格較低時買入大量國債,後來美聯儲瘋狂加息導緻美債收益率大漲、價格大跌,前期的投資全部變成了“負資産”,矽谷銀行不得不計提大額資産減值損失,最終撐不下去了隻能破産清算。

央行要抛售國債了?自己做空自己,央行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央行作為金融市場的監管者和穩定器,自然不會任由金融系統的風險集聚。然而,由于法律規定央行不能在一級市場直接買入國債,是以央行隻能采取借券後再賣出的政策,以此來規避法律限制并達到調節市場的目的。

通過這一操作,央行旨在引導國債收益率和價格回到合理區間,防止市場過度買入和盲目跟風,進而避免風險的不斷積累。

央行要抛售國債了?自己做空自己,央行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央行借券的行為同樣産生了實實在在的影響,尤其是那些關注理财産品和債券基金的投資者。大家可能已經有所感受,7月1日當天投資産品的淨值出現下跌。這是因為無論是理财産品還是債券基金,其底層資産中往往都配置了大量的債券,其中國債占據了相當重要的比例。是以,當國債價格下跌時,這些投資産品的淨值也會随之下降。

對于早前已經買入的投資者來說,前期積累了一定的超額收益,短期的淨值下跌或許并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對于近期剛剛入場的投資者而言,則可能面臨買在高點的尴尬境地,需要做好先虧一陣子的心理準備。

央行要抛售國債了?自己做空自己,央行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不過,中國的利率中樞下降是一個長期趨勢,國債以及以國債為主要底層資産的理财産品和債券基金仍然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特别是當美國開始降息、中美利差逐漸縮小時這些投資産品的淨值有望持續回升。

此外,央行借券的行為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啟示。在金融市場中,任何投資行為都需要謹慎對待,不能盲目跟風。尤其是在面對市場熱點和投資機會時,我們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判斷,做好多元化資産配置。

同時,我們也應該密切關注央行的政策動态和市場變化,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投資政策和資産配置方案,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市場波動和風險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