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内憂外患,上汽名爵路在何方? | 電動勢

作者:電動勢說勢

近段期間,歐盟針對中國車企加征關稅的資訊持續在網上發酵。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三家車企,都被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反補貼稅。歐盟加稅,最受傷的車企是上汽集團,最受傷的品牌是上汽MG。

對于歐盟加稅事件,上汽MG直截了當地在社交平台表示:被針對。因為未來上汽MG進口至歐洲市場的純電動車,要繳納的關稅将高達48.1%,遠遠高于其他車企。但是上汽MG對歐洲加稅的行為,也進行了霸氣回應,表示堅持不退讓,也不會停止走向世界的步伐。

歐洲加強貿易壁壘後,未來上汽MG如何破局也成為了行業關注的問題。要知道,上汽MG在歐洲市場有很大的市場佔有率,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72%。此次稅收加征後,上汽MG在短期内必然會受到不小的打擊。

然而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上汽MG的影響力也逐漸式微,内憂外患下,如何找到新出路,是上汽MG不得不思考的課題。

外患

從已有資訊來看,歐盟拟從7月4日起,對中國進口的純電動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然而目前歐盟對進口車征收的關稅是10%,若歐洲開始加征貿易關稅,上汽MG進口至歐洲的純電動車的稅率将高達48.1%,比其他中國品牌電動車更高。于是出現了上汽MG在社交平台公開表示被針對的事件。

上汽MG在歐洲市場被針對,離不開兩大方面因素。一方面,上汽MG旗下車型在歐洲市場太暢銷。以2023年為例,上汽MG在歐洲的累計銷量為23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72.7%,相當于中國向歐洲市場出口的每售出10款車,有7款車型都是來自上汽MG品牌。這也是上汽MG連續十二年蟬聯中國汽車品牌歐洲銷量冠軍,比亞迪、吉利、長城等車企都位居上汽MG之後。

有一組資料更加印證了上汽MG在歐洲的迅猛發展态勢。據統計2018年上汽MG在歐洲的銷量為9千輛出頭,但是到了2023年已經增長至23萬輛以上,市場成績在6年時間内增長了25倍,可以用勢如破竹形容。

不僅如此,上汽MG品牌旗下的MG4 EV更是在2023年坐上了歐洲純電動緊湊型車銷冠位置,年度總銷量達到10.99萬輛,甚至在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也多次成功擠入暢銷純電動車銷量榜單,并且奪得英法德等汽車大國年度車大獎大滿貫的良好成績。

然而,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汽車市場佔有率是有限的,伴随着上汽MG在海外市場的市場占有率不斷走高,歐洲本地車企的市場佔有率便會持續收縮。歐洲出于本地企業的保護,不得不提高進口關稅門檻,倒逼上汽MG提高車輛的售價,削弱其市場競争力。

另一方面,歐洲本地車企在電動化轉型方面的步伐比較緩慢。其實上汽MG的年度銷量基數并不算太高,放在國内還不如一家車企單月銷量成績,MG4 EV在歐洲的月均銷量也不到一萬輛,這種情況下上汽MG依然在歐洲市場上領跑,說明了歐洲本地車企在新能源車領域的競争力相當孱弱。據悉,今年初奔馳、奧迪等歐洲汽車品牌更是直接宣布放緩全面電動化程序,放棄了2030年之前實作全面電動化程序,這也給中國車企在歐洲發展提供了可乘之機。

一邊是歐洲車企的新能源業務沒有明顯起色,另一邊是中國電動車企業快速攻城拔寨,難免會給歐洲造成危機感。這種情況下,歐洲唯有想辦法試圖阻礙中國新能源車出海版圖的拓展。而上汽MG在歐洲市場的占有率較大,便成為了重點打擊對象。

其實站在歐洲人角度思考,不難了解歐洲提高了MG名爵純電動車的準入門檻。換位思考一下,假如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口車,市場佔有率不斷走高,導緻中國車企的銷量持續走低,那麼整個汽車工業鍊都會受影響,此情此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希望将汽車産業拱手相讓給其它國家,是以提高進口關稅門檻,倒逼進口車提高市場售價,能夠對當地車企工業發展進行更好地維穩。

可能很多人有疑問,為何歐洲主要針對上汽MG,而不是比亞迪?畢竟無論從國内銷量,還是從全球成績來看,比亞迪的表現強于上汽MG。

對此,離不開上汽MG在歐洲市場的曆史文化優勢。要知道,MG是一個誕生于英國牛津的品牌,曾經在英國的市場地位猶如中國的紅旗汽車,是以MG在歐洲的号召力不可小觑。盡管被上汽集團收購了十多年時間,上汽也将完全自主的産品植于百年名爵,但是MG在歐洲市場依然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很多歐洲人心目中有着不低的地位,甚至有些歐洲人還會認為MG依然是屬于英國的高端品牌。

相較之下,比亞迪在歐洲市場就是一個“外來者”。另外,由于早些年中國品牌主要走低端路線,車輛品質參差不齊,于是在部分歐洲人心目中,中國車也依然是低端的代名詞。毫無疑問,歐洲人對中國車的刻闆印象,影響了比亞迪、吉利等中國品牌在歐洲的發展。其實這種現象在國内汽車市場也存在,盡管自主車型在設計方面已經取得很大的進步,但是依然有不少消費者難以接受花費幾十萬購買一輛國産車。這是認知的影響,然而消費者的認知一旦形成,便很難改變。

除了品牌形象,有消息稱上汽MG旗下車型還會針對歐洲市場進行調校和設計,比如上文提及的熱銷車型MG4 EV,有着歐洲人喜歡的駕控性能,甚至價格方面也相對更便宜。有消息稱MG4 EV在當地的起售價為26995英鎊,然而大衆ID.3的起售價高達35700英鎊,是以上汽MG旗下車型能夠對歐洲很多本地車型進行平替。如此種種,都是上汽MG的成績能夠在歐洲市場一騎絕塵的重要原因。

如何破局?

上汽MG車型價格親民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上汽MG的技術底座強大,用更低的成本打造出産品力出色的車型,成功吸引歐洲消費者。另一方面是歐洲一直以來對中國進口車的關稅并不算高。但如今歐洲針對上汽MG提高了關稅門檻,上汽MG的車型在歐洲市場的價格優勢也會進一步被削弱。

歐洲是上汽MG最大的海外區域市場,面對如此大塊的蛋糕,上汽MG也沒有退讓的意思,并對歐盟加強貿易一事進行了霸氣回應,表示,“如果因為做得對而被針對,堅持不退讓是一種品格,上汽MG走向世界的腳步,不會停止!而48.1%就是MG領先歐洲的距離。”

面對歐洲的貿易壁壘,上汽MG将會如何調整出海步伐,目前沒有明确消息,未來也不排除在歐洲建廠生産電動車的可能性。

據了解,去年上汽MG就宣布将在歐洲建設生産基地,并正在選址,計劃在當地生産電動汽車和輕型卡車。

實際上,歐洲提高關稅的背後,或許就是為了迫使中國車企在歐洲建廠,讓新能源技術領先的中國車企,在歐洲帶動新能源産業鍊的發展,進而讓歐洲補上新能源的課,進一步提升市場競争力。

面對歐洲的刁難,未來上汽MG是否會調整建廠計劃是未知數。但是從其他中國車企來看,其他品牌看見歐洲市場對中國電動車的态度轉變,不得不暫緩了歐洲市場的出海計劃,比如前兩年大張旗鼓要進軍歐洲市場的長城汽車,不久前就解散了位于德國慕尼黑的歐洲總部。另一邊的極氪汽車,也有消息稱這家品牌計劃從6月30日後,取消一切平行出口的管道。這些舉措,或是中國車企為了回應歐盟加征管關稅。

當然,對于上汽MG來說,還有一條出路,就是在其他國家生産車輛出口至歐洲。據了解,目前上汽MG已經在東南亞布局了生産基地,隻要上汽MG将生産線轉移至東南亞國家,那麼出口車輛至歐洲便能很好地避免是關稅加征問題。

其實中國每個行業向上發展的過程,基本無法避免受到外部打壓,華為、中興、中芯國際、大疆等企業都無一例外。但是,樂觀一點看,外界打壓和圍堵,是挑戰也是機遇,以華為舉例,此前華為受美國制裁時,便很好地讓更多國人認識了華為,并有了不少鐵粉。

此次歐洲加征關稅,對于上汽MG來說,雖然是棒頭一擊,但同樣蘊含着機遇。上汽MG也稱:既承其冠,必承其重。這句話展現出上汽MG的無懼精神。或許上汽MG也是想充分利用這次被歐洲打壓的機會,好好提升自己在國内汽車市場的名氣。

但是上汽MG與華為的市場業績有一點不同的是,華為在國内手機圈素來有不錯的口碑和知名度,旗下産品也深受消費者歡迎,反觀上汽MG,在國内市場已經接近處于邊緣位置,自2020年起,名爵在華的市場銷量全面下滑,逐漸走向落寞。有消息稱,現在上汽MG在國内市場月銷總量已經不到萬輛,旗下車型銷量成績更是隻有個位數。

一直以來,歐洲才是上汽MG重點發力的市場,對國内市場的重視度遠遠低于歐洲市場,旗下車型的設計也主要是針對海外市場研發制造和調校,這也是導緻上汽MG在國内市場的成績逐漸式微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如今上汽MG在國内沒有做好,現在又被歐洲打擊。雖然這種境況值得同情,但是未來生存問題也确實令人擔憂。

内憂不止,外患已至,上汽MG的處境可謂十分被動。如果說外患是被動因素,那麼内憂更多是上汽MG的不作為造成的。是以,有着這麼好的技術和産品,為什麼上汽MG之前不能做好中國市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