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年入50億,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作者:人在旅途多快樂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頭條創作挑戰賽##記錄我的2024##頭等旺事#

作 者:十一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人這一生,應當如何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問這個問題。

在抖音上有這樣一個老人,他70多歲了,經常和網友分享自己學習鍛煉的日常,還去跳傘,還要登珠穆朗瑪峰。

他左手斷了兩根手指,但視訊裡,他的臉上卻總是帶着陽光爽朗的笑容。

他就是挂面大王陳克明。有不少人吃了陳克明面條吃了半輩子,在抖音上才見到本人。

從國小文化的斷指木匠,到年入50億(PS:據2023年财報,克明食品達實際營收為51.8億)的上市公司董事長,被稱為“面癡”的陳克明,一生精彩而不平凡。

但他在年入古稀的時候,卻還在使勁“折騰”:辭職去當網紅,還要再做一家上市公司!

在網上,陳克明和年輕人打成一片,真誠又接地氣,動不動就“請多指教”。他剛開始總是發一些很正能量的心靈雞湯,被網友吐槽後又很聽勸地轉而分享生活日常。

就像他所說的,自己是70歲的身體,27歲的心态,還有夢想,要和年輕人交朋友。

陳克明告訴我們:生命的厚度不在于财富的多少,而在于漫長的一生中,你體驗了什麼,而又創造了什麼。

這個故事,關于夢想、關于堅忍、關于勇氣、關于生命。

我,年入50億,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我,年入50億,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從斷指木匠,到50億上市公司董事長

陳克明,1952年出生在湖南南縣的一個鄉村,國小文化。15歲時,他跟着師傅們學習木匠手藝,靠着勤奮努力,不久也在南縣成家立業,紮下根來,把生活經營得平淡幸福。

但命運的轉折點總在不經意時來到。有一次在做木工時,他被意外削去兩根手指,這一年他30多歲。木匠的活是沒法幹了,一時間,整個家庭都陷入困頓中。

為了謀生,他賣過魚,擺過地攤,收過破爛,做過建材生意,為生活四處奔波,全家人曾經有8年是吃不飽飯的狀态。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陳克明有一天在糧店門口晃悠的時候,看到許多買面條的顧客來了就問,有上海的面條嗎、有武漢的面條嗎?

老闆說都沒有,隻有南縣本地的面條。結果顧客掉頭就走。

陳克明靈光一現,商機這不就來了嗎?要是能讓大家都吃自己做的面條,那也算是個謀生的職業了。

1984年,靠着一台手搖面機和一輛小闆車,陳克明就此開啟了自己的挂面事業。

我,年入50億,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圖檔來源:陳克明食品官微

當時南縣其他面條廠家的生産工藝、裝置條件、技術都比較落後,但沒有人去精益求精。用一台舊式手搖壓面機,一天做100公斤就很耗費人力了。

陳克明腦筋靈活,他改用電機,在圓盤上加根皮帶,一天就能做400公斤的面,不僅提高了效率,還節省了人力。

我,年入50億,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圖檔來源:陳克明食品官微

除了效率,他也在想盡辦法提升做面的手藝。為了把面條做好,他去請教專業的師傅,托人從長沙買專業的書籍,因為隻讀了幾年書,有些字不認識,他就對照着字典,一個個的認。

有一天,他在某個角落裡翻出了一本鋪滿厚厚灰塵的《倉庫保管員守則》,按照裡面檢驗面粉的方法,找到了好面粉,也讓制面手藝領先同行。

然而就算找到了好面粉,做出的面條還是和當地其他的面條一樣,粗細不均勻,還容易糊湯。他便四處拜師學藝,才終于解決了面條糊湯的問題。

就這樣,他推着自己的小闆車,沿街串巷地叫賣。由于個性比較腼腆,剛開始陳克明還不好意思開口,後來慢慢地找地方一個人練熟了,就這樣把“賣面條呀,賣面條呀,包退包換、保質保量”的廣告打了出去。

因為好吃又講誠信,陳克明的面條名聲在當地越來越大,他便租了一個攤位,還建了加工廠。剛建廠房的時候,湖南那年春天的梅雨多,為了不讓面條廠停工,陳克明就自己折騰,打了一個煤爐子,再找了幾根管子,建了一個土烘幹房。

我,年入50億,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圖檔來源:陳克明食品官微

為了在烘幹房找到面條制作最合适的溫度,他時刻在裡面觀察,一待就是四五個小時,裡頭溫度40多度,有一次他在高溫中暈倒,差一點丢了性命。還好,有心人天不負,烘烤出來的面條品質也很好。

在一切似乎都在變好的時候,一場天災突然來臨。1987年,一場龍卷風,把陳克明的裝置、原料全都摧毀了,自家屋頂還把别人的房屋砸壞,一夜間傾家蕩産。

我,年入50億,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但就在此時,一位熟客向他伸出了援手,送來了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的1萬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大數目。鄰居說:

“陳克明是個做事的人,人本分,心腸好,自己遭了災不管,先把人家房子維修好。他做的面條如果有品質問題,就可以找他換或者退貨。這種人不會賴賬,我們要相信他幫助他”。

這1萬元讓陳克明打了翻身仗,從此事業也越來越順,這也讓他認識到要堅持做個誠實的好人。

而像這種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多得實在是數不清。而陳克明始終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自己的面條要比别人做得好,于是便不斷琢磨,不斷改進。

南縣的鄉親們看到陳克明面條品質這麼好,自發組織起了一個銷售隊伍,把它逐漸賣到嶽陽、長沙……等外地市場,銷售量年年增長,1997年賣到了1800噸。

随着生意規模做得越來越大,陳克明把目光瞄準了全國市場。為了推銷面條,他背着雙肩包,足迹踏遍湖南的各個城市鄉村,而後是全國的各個角落,他的身影穿梭在不同的超市、食品店、糧油店,和人家談進場費、條碼費……

我,年入50億,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與此同時,陳克明面條通過三個一工程——“一句廣告語、一條廣告片、一輪央視投放”,成為了當紅不讓的挂面一哥。

相信有不少朋友對這句廣告語很熟悉:一面之交,終生難忘。

這便是當時陳克明為自己的面條量身打造的廣告,後來這句話鋪滿了農村的許多牆面,火遍了大江南北。當被問到為什麼要用自己的名字做品牌,陳克明隻說了一句話:敢于承擔責任。

2012年3月,克明食品(前身為克明面業)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為“中國挂面第一股”。而根據2023年财報,其營收已達51.8億元。

我,年入50億,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有年輕人曾經問陳克明,自己32歲,但卻很難,怕堅持不下去了怎麼辦?

陳克明用自身的經曆告訴他,當時30歲的自己失去了兩根手指,丢了謀生的技術,但即使很難,也始終抱着過上好日子的夢想,堅持往前走,從創業到把公司做上市。

貧窮和苦難磨砺了他的意志,隻要認定了一件事,他就堅定地、用心地做下去,把簡單的事情長期做好,那就不簡單。

我,年入50億,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挂面大王的成功秘訣

陳克明有着“面癡”的稱号,隻因在面條這件事上,他可以說得上是如癡如醉。“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也正是因為這份專注和認真,才讓陳克明面條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更是長期穩坐挂面“霸主”的位子。

他的成功秘訣,或許可以追溯到以下三點。

我,年入50億,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圖檔來源:陳克明食品官微

1. 極緻的“癡”

在創業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内,每到外地出差,陳克明一定要帶一個袋子去當地面店搜羅面條,帶回去做研究。

看到面粉,他隻需用手一摸,用鼻一聞,用舌一嚼,就基本知道這面粉的子醜寅卯來。

直到現在,陳克明還堅持每天煮一碗不加任何調味品的挂面當早餐,就是為了試口味,嘗試怎樣才能做出更好的挂面。

我,年入50億,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他自己不打牌,也不允許公司員工打牌,禁賭成了公司的高壓線。甚至還把禁賭寫進與别人的合作合同之中,他認為面粉廠的經營者一旦喜歡賭博,那生産出來的面粉就不純粹了。

供應商的生産程式、配方、工廠中的房間他都要考察,在工廠,當随手一模,發現生産工廠中的房間的門檐上有灰塵時,這個工廠便被列入采購的“黑名單”。

他是這樣解釋“癡”的含義:心遊萬仞,物我兩忘,情有所鐘,心無旁骛。

這些年來,商界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暴利和誘惑也始終如影随形,但陳克明卻一直跟面“過不去”。他說:

“房地産有很多人來找我的,我都沒去做。房地産是很掙錢,但是那個錢我掙不着。說實在的,我沒那個能力。

房地産是個關系網,要把土地拿到手,把房地産做下來,把各部門的關系梳理好,那不是我的強項。要我去給别人送個禮,做個什麼事,我做不來。”

“三十年來,我都沒有被騙過,因為我沒有貪欲。”

在他看來,自己的目标不是為了賺點錢,而是要做好一件事。他總在想,看到國外各地都在吃意大利面條,什麼時候中國面條才能在世界舞台占據一席之地。

這樣一個念頭,驅使着他花了40年時間在做面條這件事上。

2. 忘我的琢磨

與其說陳克明是個創業者,倒不如說他是一個發明家和問題解決大師來的更貼切。從當年的小推車,到如今的挂面帝國,他總在想着如何才能把挂面做得更好。

于是改良版電動壓面機出來了,面粉檢驗方法出來了,土烘幹房也出來了……

在不斷地鑽研下,陳克明還解決了切面機震顫造成的面條易斷裂問題,讓挂面得以更友善運輸。

他還不斷改進了裝置,改進刀片,提升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又先後改進了拌料機,創造二次熟化工藝,将生産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為了找到不會對面條産生二次污染的包裝紙,當時找遍了全國,也遍尋不到。于是陳克明和生産廠家反複商量,由他出錢,聯合攻關,終于生産出了合格的包裝紙。

隻有國小文化的陳克明,卻有50多個做挂面的專利。也正是因為這種不斷琢磨和不斷鑽研的精神,才有了克明面條的成績。

用他自己的話說:作為創業者,要有一個信念,艱難不怕的精神。有了精神,一切問題都會解決,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問題多。

我,年入50億,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素材來源《一拍三言》中國創業人物影像志 72歲的陳克明依舊經常背着雙肩包在外奔波

3. 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在陳克明看來,吃虧是福,隻有利他才是最好的利己。與人交往,把利讓給别人,他心裡舒服了,下次有生意才會繼續給你。

而他做人和做生意的原則是:甯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

有一次公司經營有些困難,陳克明發不出獎金,便前往長沙去借了80萬高利貸,如數按期發完了員工的工資獎金。員工聽說後,紛紛把錢又退回給公司,勸也勸不住。

他們說自己不急着用,企業的困難隻是暫時的,先用這些錢渡過難關再說,還有一些員工利用各種關系,為企業賒來煤碳,原、輔材料等。甚至還有員工拿出自己的房産證,來為公司抵押擔保,來獲得銀行的貸款資格。

早在南縣創業之初,當地百姓看到陳克明做面條賺了錢,什麼張三、李四、王五挂面廠一哄而起,辦了幾十家。有些缺人才的,缺技術的,缺市場的,隔三差五的找到陳克明,他也會盡其所能幫鄉親們解決這些問題。

陳克明隻說“企業隻有競争才會有活力”,這也讓南縣成為了有名的挂面生産地。

他喜歡琢磨機器,隻要聽到市場上出現了新的挂面生産裝置,他就會毫不猶豫的去買回來。就算是買到了不好用的機器,他也不會覺得錢打水漂:

“我們國家研制挂面機械裝置的廠家并不多,規模也不大,資金實力也不雄厚。他們研制出一代代産品,是付出了辛勤勞動的。如果挂面企業都不去買他們的産品,他們的研究還有什麼意義?他們的資金鍊斷了,都不去研究了,中國挂面裝置的現代化何日能夠實作?

是以,明明知道買這些産品可能會吃虧,這個虧也是該吃的。花錢買不成熟的裝置,往小處說是支援裝置研發,往大處說是促進中國挂面裝置走向未來。”

很多事情,以利他出發,最後回歸的原點就是利己。

還有一個故事,80年代,有個“小混混”看陳克明的面條生意做得很好,便來敲詐他,經常将陳克明門前那條進出的路挖斷,要收保護費。

陳克明分析他沒有經濟來源,心中苦惱應該是主因。就把他招進公司,給他工作。後來,這個員工一幹就是幾十年,而且幹成了“金牌員工”。

在長沙克明面業的總部,有幼稚園,有食堂,有員工宿舍,這是陳克明的願望——做幸福企業。企業内部有幾百對雙職工,他希望讓員工住有所居,家庭沒有留守兒童,工作沒有後顧之憂。

克明面業還有一種與衆不同的現象,被員工稱之為“回流文化”。顧名思義,就是那些從克明食品出去的員工,會再一次選擇回到克明。許多人會認為員工離職是不忠、不信,但陳克明卻主張好進好出。

當用利他的思維去對待别人,就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我,年入50億,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我,年入50億,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我,72歲決定辭職當網紅”

去年10月17日,72歲挂面大王陳克明辭職做網紅的消息爆出。

在抖音上,陳克明果然認認真真做起了“網紅”,還稱要再做一家上市公司。

有人怕他砸了挂面大王的招牌,他卻說:

“沒有關系呀,我本來就一無所有,最初的夢想就是吃飽肚子,現在已經遠遠超過這個期望了。為什麼想做第二家上市公司呢,第一家公司上市以後,我就拿出了10%的股權分給大家,大家買房買車,大家高興我就更高興,隻有心裡先想着别人,自己的收入肯定會更豐厚。”

在他身上,我們還是能看到昔日挂面大王的影子:做一件事,與個人财富無關,與他人的福祉、生命的意義、學習的快樂有關;做這件事,如癡如醉,沉浸忘我,排除萬難。

從這個角度看,除了身體,他确實與27歲的年輕人并無兩樣——時間從來不是他的對手,衰老也不會成為他的桎梏。

導演王潮歌在一次演講中說:

“12年一個輪回,到36歲,家庭、工作、生活都趨于穩定。有人在36歲的時候會倦怠,每天做同樣的事、吃同樣的飯、走同樣的路。36歲,截然分成兩種人:一種是重複着36歲;另一種就是開始尋找新的人生”。

有些人,35歲就已經“死”了;有些人,35歲才剛剛出發。有着一顆不老心的陳克明,無論何時,無論是什麼處境,他都在出發的路上。

前段時間董宇輝直播的時候,聊起了去年12月份的至暗時刻。

他說,那次他在前往西安的飛機上,遇到了強烈的颠簸,當時自己緊張得死死握着扶手。他在想,如果一旦出現任何意外,那麼我每天糾結和痛苦的那些事情還有意義嗎?

或許我們也可以問問自己,生命隻有一次,我們要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過一生?是否要選擇為自己而活?(十一)

(摘編自微信公衆号正和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