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事」高僧惠能大師:“煩惱即菩提”

作者:悟點點
「故事」高僧惠能大師:“煩惱即菩提”

接上文:

神秀自從那天講出了讓弟子去曹溪聽講佛法的話後,心中便常萦繞着這個念頭,驅不走,拂不去。

神秀叫來了聰明能幹的弟子志誠,對他說:“你聰明多智,有好記性,你為我出一趟遠門,行不行?”

“師父之命,豈有不行之理?”

神秀滿意地點了點頭,說:“既然你應承了,就去一趟曹溪吧。”

“曹溪?”

“是的,嶺南韶州曹溪,你去那裡,拜惠能為師,不要說出是我讓你去的,也不要提及你是從玉泉寺來的。你聽惠能演講佛法,如果能聽到什麼,盡力記在腦子裡,回來告訴我,不要讓我失望。”

志誠受命之後,日夜兼程南行,半個多月後,便到了曹溪,跟随僧衆參拜惠能。志誠牢記師父之言,沒有透露自己的身份使命。

惠能見了志誠,便覺得這個年輕僧人異常聰明,又從志誠的言語坐卧中感覺到他有所師承,但志誠不說,惠能便也不問。

惠能對志誠如同對他人一樣,毫無保留地向他講說佛之正法。

志誠聽了惠能的演講之後,立刻開悟,他覺得惠能所講的與自己的本心完全契合,于是,志誠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向惠能施禮,說:

“大師,弟子來自當陽玉泉寺,在神秀禅師那裡,弟子心念一直不能開悟,今天聽了大師講說的佛法,覺得與自己的本心完全契合。大師慈悲,弟子願受教示。”

衆僧聽說志誠是神秀的門下,便發出一片噓聲。惠能舉起右手,示意衆人安靜,然後對志誠說:“你從玉泉寺來,就應當算作盜法之人。”

“不能算。”

“為何不能算?”

“弟子沒有向大師說明時,弟子是盜法之人;弟子主動說明了,就不是盜法之人了。”志誠振振有詞地說道。

惠能點頭稱是,說:“煩惱即菩提。”

志誠當下領悟。

煩惱和菩提是一體的兩面,其差别馑在一念之間。一念善,煩惱成了菩提;一念惡,菩提便成了煩惱。奸細和非奸細的差别,也正在說明和未說明之間。

“神秀大師是怎樣教海你的?”惠能換了一個話題。

志誠答:“神秀大師經常說,要住心觀淨,長坐不卧。”

“住心觀淨”就是要看守住自己的本心,注意保持本性的清淨;而“長坐不卧”就是要長時間的坐禅,不能躺卧。

惠能接過志誠的話題,對衆僧說道:“住心觀淨,這是病,不是禅;長坐不卧,豈不是拘束了自己的身體?這對掌握佛理有什麼好處?”

衆僧聞說,點頭稱是。

惠能又對志誠說:“神秀大師教你’住心觀淨,長坐不卧’,我也有一些東西要教給你,你可要記住。”

惠能說畢,口誦一詩偈:

生來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故事」高僧惠能大師:“煩惱即菩提”

志誠禮拜惠能,他說:“弟子在神秀大師那裡學道九年,不能領悟;今日聽大師一席話,獲益良多。不管怎麼說,弟子還是一個以生死之事為大的俗人,望大師慈悲,再垂教示。”

惠能便又問道:“我聽說你的神秀導師教化僧衆,隻授戒定慧三學,不知他所說的三學内容是什麼,你能給大家講講嗎?”

志誠想了一想,說:“諸惡莫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神秀大師就是這樣說的,不知大師用什麼佛法教誨我們?”

惠能說:“這種學說不可思議,我可不這樣看。”

“師父,你怎樣看待戒定慧?”弟子紛紛問道。

原來他們聽了神秀的學說,也不覺得有什麼不是之處,可是師父說那學說“不可思議”,他們都感到十分驚訝。

惠能接着說道:“我也說上三句: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亂自性定,心地無癡自性慧。”

衆僧跟着念誦了一遍,志誠恍然道:“是啊是啊,心地上沒有過錯便是自有佛性的戒,心地上沒有混亂便是自有佛性的定,心地上沒有愚癡便是自有佛性的慧。但是,神秀大師講的戒定慧也不錯啊?”

“是的,”惠能知道,這是衆人心中共同的疑惑,便解釋道:“但是,神秀導師的戒定慧三學,勸說的是小根器、小智慧之人;我的戒定慧三學,勸說的則是上等根器、上等的智慧人。再進一步說,如果領悟到自己本來具有的佛性,那就用不着戒定慧三學了。”

志誠不解地問:“不立戒定慧,那我們該怎麼辦?”

惠能答道:“自有佛性本來就沒有過錯,沒有混亂,也沒有愚癡,它使每一個心念都得到般若智慧的觀照,這樣便會不執着不拘泥一切,如此說來,還有什麼戒定慧三學可立呢?”

“自己的佛性是靠頓悟的方法來認識的,而戒定慧三學則需要逐漸提高,有先後順序,是漸修的方法。如果你的心念能與你的本心相契合,也就不需要再立什麼戒定慧三學了。”

志誠聽罷,對惠能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面對惠能,長跪不起,懇求惠能收他為弟子。

明日更新。

「故事」高僧惠能大師:“煩惱即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