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為什麼要勸人“戒性”?不戒會怎樣?一則故事道破緣由

作者:開朗大方我是阿明

儒釋道,勸人戒性

前言

在傳統的東方大國中,儒釋道三家的文化影響一直貫穿于人們的生活之中,無論是在道德觀念、思維方式還是生活習慣上,都能夠找到它們的身影。而在這三家的文化中,有一條關于“色”的共同觀點,那就是勸人“戒色”。雖然在當今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人們對于“色”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但是通過對儒釋道文化的深入了解,或許可以對這一議題有着全新的認識。

一、儒釋道三家,影響深遠

儒釋道三家作為東方大國的傳統文化,其影響之深遠可謂是無所不在。儒家所倡導的“仁愛”、“孝道”等思想,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懂得了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如何尊敬長輩,如何做一個有道德情操的人。釋家所強調的“般若”、“涅槃”等觀念,讓人們學會了如何超脫世俗的束縛,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尋求内心的甯靜與解脫。而道家所提倡的“無為而治”、“陰陽平衡”等理念,則讓人們認識到了自然界的奧妙之處,學會了如何順其自然,如何調适自己的心态。

古人為什麼要勸人“戒性”?不戒會怎樣?一則故事道破緣由

可以說,儒釋道三家的文化影響,不僅僅停留在古代社會,而是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了東方大國人們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三家一緻,勸人戒色

在儒釋道三家的文化中,對于“色”這一議題,它們似乎有着一緻的觀點,那就是勸人“戒色”。儒家認為,“色”是一種外在的誘惑和幹擾,容易讓人産生貪念和私欲,進而迷失自己,無法安心修身養性。儒家主張要“去色存形”,即在面對美色的誘惑時,要學會摒棄其中的雜念,真正做到心不動于色,才能夠專心修道,追求内心的真正美好。

釋家則認為,“色即是空”,在宇宙的廣闊背景下,一切的色相都是虛幻和無常的,無論是美麗的風景,還是誘人的美色,都不應該成為人們執着的對象。隻有當人們能夠超脫對色的執着和追求,才能夠領悟到真正的涅槃之道,獲得内心的平靜和解脫。

古人為什麼要勸人“戒性”?不戒會怎樣?一則故事道破緣由

道家則提出了“無欲則剛”的觀點,認為過度的欲望和追求,會讓人們的内心變得脆弱和軟弱,無法抵禦外界的誘惑和考驗。道家主張要學會戒除過度的欲望,保持内心的堅毅和剛強,才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穩緻遠。

可以看到,無論是儒家、釋家還是道家,在對待“色”這一議題上,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猜想和觀察,他們并不是一味地排斥和避開色相的存在,而是希望人們能夠在面對色相的時候,做到适度和自律,不被其所迷惑,進而真正把握生活的“度”,走上一條健康和美好的道路。

三、戒色之重要,富家子弟的故事

為了更好地闡述戒色的重要性和好處,這裡有一個關于富家子弟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富有的家族,這個家族代代都生有美麗的女子,是以在當地頗有名氣。随着時代的變遷,這個家族的光環漸漸褪去,因為他們的子弟們,總是無法抵擋外界的誘惑,沉迷于紙醉金迷的生活之中,最終釀成了一場場家族的悲劇。

古人為什麼要勸人“戒性”?不戒會怎樣?一則故事道破緣由

直到有一代的家主,他開始反思家族的衰落,最終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明白,家族的衰落,并不是因為他們生有美麗的女子,而是因為這些女子,成為了外界誘惑的管道,讓家族的子弟們無法自拔。

在他的倡導下,整個家族開始了“戒色”的運動,無論是男子還是女子,都要學會如何抵禦外界的誘惑,如何在色相面前保持一顆純淨的心。可以說,正是因為這樣的努力,這個家族才得以重振雄風,走上了一條真正的富貴之路。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不難發現,戒色并不是一味地去排斥和避開色相的存在,而是在提醒人們,無論是外在的誘惑,還是内心的欲望,都需要學會如何去抵禦和調适,才能夠真正把握生活的“度”,走上一條健康和美好的道路。

古人為什麼要勸人“戒性”?不戒會怎樣?一則故事道破緣由

四、當代社會,如何看待“色”

在當代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人們對于“色”有着各種各樣的看法和态度,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虛拟的網絡空間中,都能夠感受到色相所帶來的影響和沖擊。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在尊重個體自由的前提下,平衡好對“色”的态度,成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可以說,儒釋道文化對于當代社會依然有着重要的啟發意義,它提醒着人們,無論是外在的誘惑,還是内心的欲望,都需要學會如何去抵禦和調适,才能夠找到真正的幸福和美好。

特别是在當今數字化的時代背景下,虛拟世界中的“色”對人們的影響也日益凸顯,如何在這樣的空間中做到适度和自律,成為了一個新的挑戰。我們可以從儒釋道文化中尋找答案,學會如何從内心深處去認識和把握色相的存在,而不是被其所左右和控制。

古人為什麼要勸人“戒性”?不戒會怎樣?一則故事道破緣由

這并不意味着我們要一味地去遵循古人的戒色之道,而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當下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對其進行重新的猜想和了解,找到适合當代社會的戒色之法,讓其成為人們内心自我管理的一種能力和素養。

五、結語

“戒色”這一議題,看似是古人的戒律和規範,實際上卻是對人們内心深處的一種呵護和提醒。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虛拟空間,人們對于色相的認識和把握,都離不開自己的道德觀念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何在當代社會中,平衡好對“色”的态度,如何在虛拟世界中做到适度和自律,都需要人們共同來猜想和探讨。我們可以從儒釋道文化中尋找答案,學會如何從内心深處去認識和把握色相的存在,進而找到一條适合當代社會的“戒色”之道,讓其成為人們内心自我管理的一種能力和素養,為社會的和諧與美好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