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的“神奇采光闆”——明瓦

作者:醫學顧事紅藍融合
古代的“神奇采光闆”——明瓦

在古代,沒有現代明亮的玻璃窗戶,那古人是如何解決室内采光問題的呢?這就要提到一種古老而獨特的材料——明瓦。

明瓦,這個聽起來有些神秘的名字,其實是古代窗戶等處使用的玻璃替代品。它的出現,為古人的室内帶來了珍貴的光亮。

古代的“神奇采光闆”——明瓦

明瓦的選材可謂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用蛎殼、蚌殼磨制成半透明的薄片。想象一下,江南水鄉豐富的水産資源中,那些堅硬的蚌殼和蛎殼,經過能工巧匠的精心打磨,變成了一塊塊可以透光的寶貝。還有一種說法是用羊角煎熬成液,和以彩色,冷凝後壓成薄片。這可真是奇妙的創意,将羊角這種看似普通的材料,變成了具有采光功能的明瓦。

制作明瓦可是一項精細的手藝活。以蚌殼為例,工匠們首先要挑選形狀較為規整、質地良好的蚌殼。然後,将蚌殼仔細地打磨,使其成為帶有四個圓角的方形薄片。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把弧形的蚌殼打磨得平整如砧,需要極高的耐心和技巧。在鑲嵌明瓦時,也有講究。先要用薄竹片編織成網格,再将明瓦一片一片地嵌入其中,而且上面一片一定要壓住下面一片,從外面看起來,要像魚鱗一般往下覆,這樣才能保證既美觀又能有效防雨。

在古代,明瓦的使用相當普遍。南京有條街叫明瓦廊,就因明代時期這裡集中了生産、銷售明瓦的手工業者而得名。蘇州的明瓦行業甚至還組織了聯合會,叫“明瓦公所”,可見其産業規模之大。

對于古人來說,明瓦不僅僅是一種采光材料,它還為生活增添了一份獨特的韻味。當陽光透過明瓦灑進室内,那種柔和而溫暖的光線,仿佛給房間蒙上了一層輕紗,營造出一種甯靜而詩意的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或許會更能靜下心來,感受生活的美好。

現代建築都使用玻璃來做裝飾物,鑲嵌于門窗之上,既美觀又實用。可古代沒這東西。玻璃是個舶來品,應該是在清代進來的。現成的佐證就是《紅樓夢》裡曾提及過它。

說到紙窗就想到東北地區一到大冬天就要糊紙的習俗。有的地方據說夏天裡還要糊紗,透氣又可擋蚊蟲。紙窗并不隻是北方才有。在玻璃出現之前,舊時江南人的窗戶上也糊紙。隻有少數富戶會用到一種玻璃的替代品——明瓦。

明瓦不是瓦。明瓦是用蚌殼打磨成帶有四個圓角的方形薄片。蚌,江南水鄉所盛産。可是蚌的兩片殼都是弧形的,明瓦面積雖然小如豆腐幹,制作出來卻平整如砧,不知為何?也許原材料根本不是淡水蚌,而是海洋貝類。

明瓦最早出現于宋代,在舊時江南很普及,用量也大,制作明瓦于是成為一項傳統的手工藝。南京就有條街叫明瓦廊,明代時期工匠按行業聚居,這條街集中了生産、銷售明瓦的手工業者,故得名。清代道光年間,蘇州明瓦行業還組織了聯合會,稱“明瓦公所”。到了晚清,大量平闆玻璃湧現,成為明瓦的終結者。明瓦行業自此沒落。

明瓦畢竟是蚌殼做的,透明度、采光度無法與玻璃相比。可以想見,即使外面陽光明媚,在緊閉的室内也隻有微微的天光透過木格花窗上的明瓦照射進來,給人斜陽黃昏的感覺。意境倒是不錯的,這種明瓦,老蘇州稱其為“蚌殼窗”或“蛎殼窗”,至于另一個名字就是蠡殼窗,“蠡”即貝殼。 清●黃景仁 《夜起》詩:“魚鱗雲斷天凝黛,蠡殼窗稀月逗梭。”

除了使用蚌殼作為明瓦的主要材料之外,可能是由于 成本和工藝改進等一系列原因,到了明代,明瓦又有了另一種做法,據《南京史志》載:明瓦以羊角煎熬成液,和以彩色,冷凝後壓成薄片,謂之明瓦。意思是說:工匠們将羊角熬成膠液,稍稍凝固後壓成薄片,如此便能達到較好的采光效果,甚至還可以和出色彩,做出有色的明瓦來。

是以在古代,那些身家好些的人家會使用由大量明瓦鑲嵌的花窗,那木格花窗上一格鑲嵌一塊明瓦,不單解決了采光,幾乎一扇窗便是一件精緻的藝術品,還有人認為明瓦是用大魚的鱗片制作的,那是上了周作人的當,因為周作人他在《烏篷船》中有這樣描繪:“……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魚鱗,徑約一寸,頗有點透明,略似玻璃而堅韌耐用,這就稱為明瓦。 ”不過說實在的那些由貝殼磨制的明瓦确實和大片的魚鱗顔色差不多,而且鑲嵌的方式就是模仿魚鱗的排列方式,難怪周作人會誤以為明瓦是由魚鱗磨制的。

明瓦的鑲嵌,極為規則和嚴格。鑲嵌時,先要用薄竹片編織成網格,再将明瓦嵌入其中,嵌時尤要講究,要由下往上,一片一片地嵌入竹網,上面一片一定要壓住下面一片,從外面看起來,要像魚鱗一般往下覆,這樣才不易漏雨。完工後再配到門窗外側。

最好還是木格花窗,中間都是方格子,與明瓦一般大小,一個窗格嵌釘一塊明瓦,整齊而又美觀。故在明代,講究的人家都安裝木格花窗。明瓦裝好以後,精雕細琢的藝術花窗,照樣顯露在外,不耽誤視覺享受。文震亨的《長物志》,就有關于“窗”的提示:用木為粗格,中設細條三眼,眼方二寸,不可過大……俱釘明瓦,或以紙糊。

明清時的蘇州,人煙稠密房屋連片,明瓦的需求量非常之大,最多時,蘇州曾有四十多家店鋪經營明瓦,是以發展到道光年間,就在阊門外成立了明瓦公所。晚清以後,外國玻璃開始進口,慢慢取代了明瓦。至民國後期,明瓦逐漸淡出人們視線。

如今蘇州留有明瓦的建築,已不多見,隻在一些園林古建,或某些古村落裡,還能找到它的蹤影。如拙政園裡那座見山樓的落地長窗上層的和合窗,就還嵌着古樸的明瓦。留園内也能見到一些,如明瑟樓、曲谿樓、遠翠閣等,不過那已不是園内原來的明瓦窗,而是蘇州留園管理處專門到一些古村落去收集來的。

古代的“神奇采光闆”——明瓦

而明瓦的另一作用就是制作羊角燈,羊角燈是個什麼樣的玩藝兒?當時沒有玻璃,宮廷裡也用羊角燈,而羊角燈就是将明瓦聯綴成燈,由于這種羊角燈透光明亮,不易燃燒,比紙糊的紗罩的燈籠要強得多,自然在嚴防火患的宮廷之中,這種羊角燈就成了使用的首選,自從有了玻璃,羊角燈的優勢不再,而且工藝複雜,成本高,使用便逐漸減少,最終羊角燈就失傳了。

在《紅樓夢》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風雨夕悶制風雨詞”中寶玉看望黛玉後回家,寶玉拿的就是羊角燈籠,黛玉聽說後,回手向書架上把個玻璃繡球燈拿下來,命點一枝小蠟兒來,遞與寶玉。第七十五回裡中秋賞月時,“當下園之正門俱已大開,吊着羊角大燈。嘉蔭堂前月台上,焚着鬥香,秉着風燭,陳獻着瓜餅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幹女客皆在裡面久候。真是月明燈彩,人氣香煙,晶豔氤氲,不可形狀”。

著名作家劉心武認為,羊角燈是這樣制成的:取上好羊角将其先截為圓柱狀,然後與蘿蔔絲一起放在水裡煮,煮到變軟後取出,把紡錘形的楦子塞進去,将其撐大,到撐不動後,再放到鍋裡煮,然後再取出,換大一号的楦子撐,如是反複幾次,最後撐出大而鼓、薄而亮的燈罩來。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玻璃的出現逐漸取代了明瓦。玻璃具有更好的透明度和采光度,讓室内變得更加明亮。明瓦行業也是以逐漸沒落,成為了曆史的一部分。

古代的“神奇采光闆”——明瓦

雖然明瓦在現代生活中已經很少見,但它承載着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見證了那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當我們回顧這段曆史,不禁為古人的巧思所折服。

  • 心理方面:明瓦可以影響人們的心理感受。它能夠透過自然光線,為室内創造出柔和而溫暖的環境,可能有助于緩解壓力、焦慮和抑郁等情緒問題。此外,明瓦還可以提供與外界自然環境的視覺聯系,讓人們感受到自然的美好,進而對心理狀态産生積極影響。
  • 健康方面:充足的自然光線對健康有益,它可以調節人體的生物鐘,促進維生素 D 的合成,增強免疫系統功能等。使用明瓦可以增加室内的自然光照,可能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然而,具體的影響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室内的通風情況、居住者的生活習慣等。
古代的“神奇采光闆”——明瓦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高科技和現代化材料的時代,但偶爾回望古代的這些傳統技藝,仍能從中獲得無盡的樂趣和啟發。或許有一天,我們能從明瓦的曆史中汲取靈感,創造出更加環保、獨特的采光材料,讓古老的智慧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光彩。

總之,明瓦雖然已經成為過去式,但它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痕迹,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回味。下次當您走進古老的建築,不妨想象一下曾經那透過明瓦的柔和光線,感受古人與光的奇妙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