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變老這件事,也可以很美好

作者:中國科學技術館

日月星辰,時光流逝,年華老去這件事,是一種自然法則,無法避免。無論是20歲的青年,還是70歲的老者,變老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但變老一定意味着停滞與倒退嗎?既然“老去”不可逆,何不積極面對?

變老這件事,也可以很美好

“變老”背後的科學原理

人為什麼會衰老?科學家發現原來每個人的壽命長短是早就“決定”好的!我們體内有一枚嘀嗒作響的生物時鐘——端粒(Telomere),“端粒”的長短控制了細胞與人體的壽命。我們都知道,細胞分裂增殖是生命延續的保證,染色體在細胞分裂中複制。但在多次複制過程中,染色體尾端的基因片段會丢失。“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DNA序列,不參與基因編碼,它有點像鞋帶兩端防止磨損的塑膠套,保證每次染色體複制的完整。不過“端粒”也會在細胞複制中磨損變短,直到被消耗殆盡,細胞也将開始凋亡。是以,人衰老的根本原因是“端粒”變短了,每個人的“端粒”變短速度不一樣,衰老的速度也不一樣。

是不是“端粒”越長越好呢?研究者發現,“端粒”過長會增加某些種類癌症的風險。那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降低“端粒”損耗的速度呢?還真有,那就是“端粒酶”。“端粒酶”是含有短RNA分子的蛋白質複合物,具有逆轉錄酶活性。“端粒酶”能把磨損的“端粒”重新縫補好,進而延長細胞的壽命。

對“變老”的态度影響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每個人都無法避免衰老,你對“變老(Aging)”的态度是什麼?老年人對你來說是值得尊敬的“智慧長者”,還是人生路上的“阻礙”和“負擔”呢?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對57個國家83034名成人的世界價值觀調查資料進行了一項分析,結果表明對老年人的尊敬尊重水準低下。60%的參與者報告說,老年人不受尊重。越是高收入國家對老年人的尊敬水準越低。

根據年齡而對個體或群體産生的歧視和陳舊觀念被稱為年齡歧視(Ageism)。2015年一項研究發現,在西方文化中廣泛存在着對老年人的負面刻闆印象。這些刻闆印象影響了老年人的自我認知,會對他們在認知任務、體力,以及從疾病中的痊愈情況等方面産生負面影響。另一項研究顯示,對衰老持負面态度的老年人,其走路的步速、在認知任務上的表現均差于對衰老持積極态度的老人。

不僅如此,還記得我們上文提到的“端粒”嗎?“端粒酶”的多少與個體感覺到的心理壓力呈負相關。“端粒酶”越少,“端粒”變短的速度越快、軀體衰老的速度也越快。公衆的負面态度會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壓力,強化對自己的負面認知,加速老年人的衰老。

變老這件事,也可以很美好

“變老”就一定意味着發展停滞不前甚至衰退嗎?

身體不再年輕,健康狀況每況愈下,過去輕而易舉的事變得不再容易,可能需要别人幫助才能維持日常生活,這些變化對每個老人都是挑戰。

盡管身體狀況在倒退,但老并不一定會變“糊塗”。老年人的大腦結構依然具有神經可塑性,隻是這種變化發生在大腦白質,而非像年輕人一樣發生在大腦皮層。心理學理論也很早就提出老年人的晶體智力也在一直在增長。晶體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與流體智力相對應,指在實踐中以習得的經驗為基礎的認知能力。

從心理發展的層面,老年期的心理發展不會停滞,但面臨着與其他年齡段不同的發展任務。精神分析大師榮格認為,老年期是一段反思并發展智慧的時光,年輕人的生命力更多指向外在的社會事務、家庭責任,老年人的生命力更多是指向自己的内心。發展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人的一生分8個心理發展階段 ,在每個階段,個人都面臨新的社會心理危機。成人晚期(40-64歲)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完成我認為的人生?”,面臨的心理危機是“愛心關懷與頹廢停滞”,順利克服這一階段危機的個體會發展出“關懷”的心理品質;老年期(65歲-死亡)面臨的問題是“對于成為我自己的過程是否滿意?”,面臨的心理危機是“完美無缺對悲觀沮喪”,克服這一危機的個體會發展出“智慧”的品質。

變老這件事,也可以很美好

“變老”發生在我們生命每一刻,如何“積極地老去” ?

2019年8月國家統計局釋出的統計報告顯示,大陸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歲。面對全球老齡化趨勢,WHO在上世紀就提出了“積極老化(PositiveAging)”的概念。其核心理念是,變老是貫穿人類個體生命全程的事件,在這個意義上說,人人都是老年人。

從生命全程視角(The Life Course Perspective)了解,老年期的健康狀況更多源于其所處的自然、社會環境對個人發展機會和健康行為的影響,這些因素從兒童期便開始影響一個人日後的老化過程。這個視角包括5項指導原則:生命全程發展——人的發展與衰老是一個持續終身過程;媒介——個體在曆史和社會環境的機遇和限制下,通過自己的選擇和行動來建構自己的生活;時間和空間——個體的生命曆程,由他經曆的時代、生活的地點所影響和塑造;時機——生命轉變、生活事件、行為模式的發展,這些前因與後果,随一個人生命中時機的變化而變化;社會聯系——生命是互相依賴的,對個體的影響,會通過人與人之間共享的關系網絡表現出來。

不論是20歲還是70歲,人都能通過健康飲食、運動、參加社交活動等行為來改善自己的健康(身體+心理)狀況,提高未來的生命品質。

我們無需害怕年華老去,更無需擔憂自己變老後會成為那個“不想成為的人”,改變的力量存在于内心,我們都擁有優雅老去的能力,與年齡無關。變老這件事,真的可以很美好。

作者 許白 浙江大學心理咨詢師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文中圖檔來自包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