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出梅”不一般,出梅恰逢“小暑”,提醒大家3件事早做準備

作者:袁先生第一講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每年6、7月份的時候,長江中下遊地區會迎來數日的陰雨天氣,這段時間也正是江南黃梅成熟之時,故稱之“梅雨”,雖說梅雨與黃梅的成熟有關,但梅雨季節開始之時,剛成熟的黃梅因苦澀無法入口,人們會将黃梅煮水、腌制、煮黃酒等,以便去除酸苦的味道,《三國演義》中“煮酒論英雄”的典故就指的是黃梅煮酒。

梅雨,也被稱為“黃梅雨”,這段時間降雨頻繁,天氣潮濕,很多物品很容易發黴,是以,在民間多稱為“黴雨”,梅雨開始的第一天,被稱為“入梅”,一直到梅雨結束的一天,我們稱之為“出梅”,聽起來和三伏天的“出伏”、“入伏”有些相似。

今年“出梅”不一般,出梅恰逢“小暑”,提醒大家3件事早做準備

今年的“出梅”不一般,出梅恰逢“小暑”

随着夏至節氣已經來到第三候,天氣也逐漸炎熱,梅雨季節也将随之結束,按照氣象學來說,當梅雨結束後,副熱帶高壓脊線北跳至一定緯度,且日平均氣溫和最高溫度達到一定标準,且連續多日無雨。是以,當遇到連續5天下雨在2天内,并且氣溫在30攝氏度以上,就意味着“出梅”。

古代,并未有先進的氣象裝置和理念,古人則是通過二十四節氣和幹支曆法,推算得出出梅的日子,根據《神樞經》的說法,小暑後逢第一個未日就是出梅的日子。

今年“出梅”不一般,出梅恰逢“小暑”,提醒大家3件事早做準備

翻開月曆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的小暑在7月6日,農曆六月初一,根據幹支曆法來看,這天是一個“辛未日”,這很明顯,小暑當天就是今年出梅的日子,除此,今年出梅恰逢“小暑”在同一日,意味着今年的出梅時間比較早,是以,民間有着今年是“早出梅”的說法。

但大家要注意,根據節氣和曆法推算出來的出梅時間,隻能作為一種參考,并不能真實反應天氣,畢竟大陸地域遼闊,每個地區差異和氣候條件不同,不同地區的出梅時間會有所不同。例如,浙江省、江蘇省、湖北省和上海市等地的出梅時間每年都有所變化。

今年“出梅”不一般,出梅恰逢“小暑”,提醒大家3件事早做準備

今年的“出梅”不一般,出梅恰逢“小暑”,這是往年很少見的,是以,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準備。

一、出梅當天“不趕夜路”

今年的出梅時間為農曆六月初一,這天是一個“朔日”,在《說文解字》中對“朔”字有明确的解釋:“朔,月一日始蘇也。從月,屰聲”,簡單來說,每個農曆月的第一天都為朔日。

六月初一,也是甲辰年第六個“朔日”,按照古人的說法,這個日子是不宜趕夜路的。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朔日是由于月球繞地球公轉和地球繞太陽公轉共同作用的結果。當月球運作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月球的黑暗半球對着地球,是以地球上的人們看不到月光。此時,月球和太陽的黃經相等,故稱為“朔”。

在古代,沒有先進的照明裝置,人們趕夜路都是大多都是要依靠月光,如果在“朔日”趕夜路,由于沒有月光,四周将會一片漆黑,這對當時的人們來說不安全,而且黑暗的環境也會讓人的心理産生一種未知感,是以古人都會避免在朔日這天趕夜路,這算是古人的一種生活智慧。

今年“出梅”不一般,出梅恰逢“小暑”,提醒大家3件事早做準備

二、出梅以後“多吃姜”

今年出梅正逢“小暑交節”,老話說“小暑小暑,上蒸下煮”,進入小暑天氣進一步炎熱,在炎熱的天氣中,人們會尋求各種降溫消暑的方法,如吹空調、風扇、吃冰糕、喝冰水等,但這樣往往忽視了身體的内在調理,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在古人眼裡,進入小暑這樣炎熱的時節,多吃姜對身體有着很多益處。

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姜,辛而不勞,可蔬,可和,可果,可藥”,由此可見,姜,不僅能為菜肴增添風味,更有着藥用價值,在小暑時節,适量食用姜可以幫助身體發汗降溫,排解體内濕熱,有效緩解因炎熱天氣帶來的不适感。

今年“出梅”不一般,出梅恰逢“小暑”,提醒大家3件事早做準備

夏季也是四季之中,陽氣最旺盛的季節,而小暑作為夏季的第5個節氣,更是陽氣升發的關鍵時期。适量食用姜可以順應天時,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和利用陽氣,進而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說的今年出梅以後多吃姜,并不意味着可以無節制地食用。對于不同體質的人來說,姜的食用量和方法也應有所不同。例如,體質偏熱的人可以少量的食用生姜來降溫排濕;而體質偏寒的人則可以選擇食用姜來溫中散寒。

姜,也并不是讓大家直接吃,可以腌制、泡水、炒制、炖菜等等,不同的制作方法有着不同的口感,依照自己喜歡的口味就好。

今年“出梅”不一般,出梅恰逢“小暑”,提醒大家3件事早做準備

三、出梅以後“曬衣服”

在古代,曬衣也被視為一種祈福的方式。《詩經》中就有“曝衣于庭,以祈吉祥”的說法,古人認為,通過晾曬衣物,可以祛除黴運,迎來好運。雖說這個說法是過去的舊俗,已經被人淡忘,但在一些農村地區,老人們總喜歡在出梅後的第一個晴天,将家人的衣物悉數曬出,以期新的一年裡家人健康、平安。

這個說法其實是有道理的,梅雨期間,天氣比較潮濕,加上陰雨天比較多,衣服很容易受潮,散發出一股難聞的味道,出梅以後衣服一定拿出去曬一曬,老話說“出梅曬衣,入冬曬被”,梅雨季節結束後,天空如洗,陽光熾烈,正是晾曬衣物、被褥的最佳時機。

明代的《農政全書》中也有記載:“六月曬衣,勝似烘爐”,意思是說六月的陽光如同烘爐一般,曬衣服效果極佳。熾熱的陽光可以有效去除衣服上的細菌、黴菌以及異味。

今年“出梅”不一般,出梅恰逢“小暑”,提醒大家3件事早做準備

總結,今年六月初一不僅是出梅的日子,也是小暑交節當天,以上3點内容請大家牢記,祝大家在這個夏天身體健康、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