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法國政壇,要變天了?

作者:融媒雜志
“左右共治”,半步之遙?

7年之前的6月份,馬克龍剛剛當選總統,彼時馬克龍上司的“共和國前進運動”(LREM)以絕對優勢橫掃第一輪選舉,大批中左翼社會黨和中右翼共和黨的重磅候選人在第一輪被斬落馬下,震驚歐洲政壇。

7年之後,作為戴高樂之後第一個在完全執政下連任的總統,馬克龍深陷支援率低迷的旋渦,極右翼距離掌握馬提翁宮(總理官邸)隻有半步之遙。在剛剛結束的國民議會第一輪選舉中,執政黨“複興黨”與其若即若離的盟友組成的“共和國團結運動”,僅僅在大約330個選區進入第二輪。考慮到其中大部分是與新人民陣線和國民聯盟分享的“三角選區”,“共和國團結運動”已幾乎沒有獲得289個席位的絕對多數的可能,并很可能成為遠遠落在“新人民陣線”和國民聯盟之後的第三大集團。

這意味着,“共和國團結運動”已經失去了左右政壇方向、設定議程、輔佐馬克龍執政的能力。

法國政壇,要變天了?

當地時間6月30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偕夫人參加國民議會選舉第一輪投票 圖/視覺中國

馬克龍執政風格的強硬一面

與自稱為“常人總統”的前任奧朗德不同,馬克龍以“非左非右”“超越左右”進行自我定義。但與一般印象中中間派政治家常常“調和左右立場”不同,馬克龍的執政風格有着獨特的強硬一面。

馬克龍習慣于獨自思考并做出決定,曾宣稱記者無法了解自己“過于複雜”的思考。在執政曆程中,馬克龍以不願意妥協而著稱。即便是在黃馬甲運動的初期,馬克龍都不願意撤回征收燃油稅的決定,直到局勢幾乎進入不可控的階段,馬克龍才稍顯妥協之意。在2023年争議巨大的延遲退休和移民法改革中,馬克龍也表現出孤注一擲的态度。對前者,馬克龍以憲法49條第3款強行通過,極大激化了朝野政治對立。對後者,馬克龍不顧執政派内部的反對,在共和黨(LR)和國民聯盟(RN,原名“國民陣線”)的支援下強行闖關通過。

解散國民議會并重新選舉,同樣是讓執政黨陣營内部感到震驚的舉措。國民議會議長、執政派成員娅埃爾·布朗·皮韋便表達了反對解散國民議會的态度,馬克龍的重要盟友和潛在“接班人”、前總理愛德華·菲利普也認為,解散國民議會可能并非最好的選項。現任總理阿塔爾甚至提出,讓馬克龍允許他辭職,而不是孤注一擲地解散議會,使得自己成為“替罪羊”。根據民意調查,雖然有60%的法國選民支援解散議會重新選舉,但大部分執政黨陣營的支援者卻難以了解馬克龍的舉措。在整場競選中,馬克龍派的選民和競選團隊成員也因之士氣低落,眼睜睜地看着執政黨在議會中本來具有的相對多數優勢将要像冰雪一樣融化。

由于馬克龍支援率低迷,在最新的民調中僅有26%,執政黨内部人士在選舉中請求馬克龍盡量不要參與競選活動。一部分執政黨議員的競選海報中已經沒有了和馬克龍的合影,轉而與阿塔爾等形象更好的執政黨高層拉近關系。中右翼盟友、菲利普的“地平線黨”雖然并未和執政黨直接競争,但也保持距離,以尋求獨立性。而就在七年前,競選總統成功、人氣正旺的馬克龍,幾乎是執政黨成員在選舉中最強有力的背書。

法國政壇,要變天了?

6月30日,法國國民議會選舉首輪投票的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勒龐上司的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得票率領先 圖/視覺中國

起死回生的“歐洲左翼”

與哀鴻遍野的執政黨陣營不同,左翼“新人民陣線”雖然距離取得絕對多數席位相去甚遠,但在選舉中大有斬獲,已基本确定可以在第二輪選舉結束後成為國會第二大勢力。由于執政黨很難和國民聯盟進行全方位合作,新人民陣線顯然在議程設計和對新政府的影響上獲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新人民陣線脫胎于2022年法國國民議會選舉中的“NUPES”,是以極左翼的不屈法國黨(LFI)為中心的左翼選舉聯盟。這一聯盟從誕生起就深陷内部政治分歧。受内部理念分歧困擾,在馬克龍解散議會之前,NUPES幾乎解體:圍繞援烏問題、新一輪巴以沖突和反猶主義問題,以社會黨為首的溫和派與以不屈法國黨為首的激進派摩擦巨大。

馬克龍或許正是看到了左翼内部的理念分歧,才斷然采取措施解散議會,寄希望于利用左翼的分裂得利。然而,在極右翼赢得選舉的巨大壓力下,NUPES非但沒有崩潰,反而重組為規模更廣的新人民陣線(NFP)。

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新人民陣線的勝利中仍存在着暧昧不清的路線分歧:圍繞着曾經曝出家暴醜聞的不屈法國黨前主席奎塔納斯的提名問題,以及該黨上司人梅朗雄的激進主張和家長式作風,新人民陣線内部紛争不斷。梅朗雄仍然是新人民陣線的一個重大負面資産,疏遠了諸多中間選民。新人民陣線還提出,将退休年齡改回60歲并大幅上調最低工資至每月1600歐元。這個提議如果落地,意味着大幅上調稅收,将極大挫敗投資信心并降低法國企業的競争力,也會極大增加法國債務,受到法國企業界警告。

相比國民聯盟不斷溫和化自身立場,新人民陣線政綱的激進底色意味着他們并未做好執政準備。如果真能取得絕對多數,恐怕這并非新人民陣線之福,反倒可能是他們的阿喀琉斯之踵。隻不過,一個親歐、務實、穩健的社會黨主導的歐洲左翼,已經不再如2017和2022年那樣式微,這條被選票檢驗的路線将成為左翼重新謀求執政權的希望。

倒逼了對手的“極端化”

即便新人民陣線已經表現出溫和化的姿态,對許多中間派人士而言,社會黨人與極左翼的不屈法國黨,乃至更加激進的小黨組成合作的行為仍然還是令人痛心。總理阿塔爾、财政部長勒梅爾、前總理菲利普等執政黨陣營要員,都呼籲“共和左翼”與“共和右翼”加入執政黨陣營,卻收效不大,最終釀成執政黨陣營慘敗的結局,而極左、極右力量在國民議會的議席很可能累計過半。

這一結局,或許正是馬克龍執政七年的産物。馬克龍陣營的崛起,本身就是将中左翼和中右翼陣營的政治力量聚集在一起的結果。由于馬克龍執政期間對左翼和右翼中的溫和派具有的強大吸引力,一批又一批左翼和右翼溫和力量從主流左、右翼政黨中被剝離。

從2017年開始,大量社會黨要員從馬克龍陣營叛逃。馬克龍陣營則不斷打壓中左、中右政黨。從早期來自共和黨左翼的菲利普、勒梅爾、貝爾奇、達爾甯等大佬,直至2022年到2023年仍挖角阿巴德、魏特琳、達蒂、埃斯特洛西等共和黨主流人物,傳統的中左、中右建制政黨社會黨和共和黨被馬克龍一步步推向極端陣營。

在2022年大選中,馬克龍瞄準中右翼票倉,提出延遲退休年齡至65歲的口号,并将法國的未來塑造為他與極端派勒龐的二選一,成功打垮了2017年仍有苟延殘喘之力的共和黨。至此在法國政壇建制派中,馬克龍派再無對手,但這同時也意味着,馬克龍倒逼了對手的“極端化”。

馬克龍将對手的“極端化”視為一種政治政策,将自己和極端派的二選一選項作為逼迫溫和派選民支援自己的籌碼,這與如今執政黨陣營仍然呼籲“共和左翼”和“共和右翼”加入自己一脈相承。然而,屬于“共和左翼”和“共和右翼”的成建制力量早已被馬克龍打垮,而執政黨仍不肯與這些溫和派進行任何平等基礎上的合作。馬克龍要求的是“加入”與“忠誠”,而非政黨聯盟。

然而,“共和左翼”和“共和右翼”被打垮後,在廢墟中崛起的,正是馬克龍不斷警告的極左翼和極右翼勢力。由于強大的中間派打垮了左右兩側的溫和力量,當馬克龍本身的執政不得人心時,反對者便隻能選擇極端力量。國民聯盟在2022年選舉時第一輪隻能獲得18%的支援,随後的短短兩年内便增長數倍,要知道法國選民不可能在兩年時間内産生如此巨大的立場流動,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國民聯盟占據了馬克龍主要反對者的地位,對馬克龍厭倦的選民,選擇以支援國民聯盟的抗議票行為來懲罰執政黨。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克龍陣營在過去的勝利與極端派的崛起正是一體兩面。2017年,馬克龍曾在勝選演講中說:“我會確定五年後,不會有人願意投票給國民陣線。”他沒有做到這一點,并事實上為國民聯盟全面執政的可能性打開了大門。

“共和陣線”還指望得上嗎?

如今,這次國民議會第一輪選舉已經結束。能夠阻擋極右翼全面執政的隻剩下法國傳統中的“共和陣線”:面對極右翼,所有共和勢力集中起來支援非極右翼的候選人。2002年,老勒龐意外進入總統選舉第二輪,彼時所有的左翼和中間派力量都聲援中右翼的希拉克總統,使其以82%比18%的絕對優勢大幅勝出。在2017年和2022年,共和陣線也同樣幫助馬克龍戰勝了小勒龐。

但這一次,“共和陣線”還指望得上嗎?

目前,共和陣線正在受到腐蝕。共和黨的埃裡克·西奧蒂嘗試與國民聯盟合作,是這道堤壩上的第一道裂痕。許多共和黨人,以及執政黨高層正在強調新人民陣線也同極左翼展開了合作,将其和極右翼等量齊觀。傳統意義上,一般認為更高的投票率可以激發出更多反對極右翼的選民,以形成共和陣線的基礎。但此次選舉中,投票率已然是1986年以來的最高值,國民聯盟卻仍然取得了33.5%的得票率。這意味着,寄希望于共和陣線在極右翼真正可能執政的危險關頭催發出大部分反極右翼選民投票,已經是“昨日黃花般的空想”。

極右翼已然今非昔比。馬麗娜·勒龐在十餘年中不斷地轉變極右翼的形象,甚至改組了國民聯盟,以洗刷其聲名不佳的曆史形象。國民聯盟在經濟議題上采取“左傾”政策,同時宣稱并不優先改革退休年齡,展現出了真正準備承擔執政責任的嚴肅性。與此同時,在傳統極右翼議題上,國民聯盟不斷軟化其強硬色彩,在退出歐盟和歐元區等問題上逐漸後退。在最受诟病的反猶主義曆史包袱上,勒龐更是公開宣稱國民聯盟是一個“一貫支援猶太複國主義”的政黨。無論這是否僅僅是一種政策,對國民聯盟來說,其極右翼色彩确實已經被洗刷到有史以來最淡的程度。考慮到得到國民聯盟全力支援的新移民法在民意調查中獲得超過七成的支援,以“共和陣線”的方式拒斥國民聯盟本身的民主合法性都可能存疑。

在國民聯盟的對立側,新人民陣線和執政黨之間龃龉不斷,更是給了極右翼在第二輪國會選舉中取得突破的空間。對于這一現狀,法國共和黨的曆史教訓可供參考:2015年,當時的國民陣線在法國大區選舉中崛起。為了避免國民陣線取得地方執政權,奧朗德敦促社會黨主導的左翼人選在兩個國民陣線領先的大區退選,以支援右翼共和黨人選,使得國民陣線顆粒無收。相比之下,共和黨在薩科齊主導下采取了“既不支援社會黨,也不支援民族陣線”的政策,在當年的地方選舉中也大有斬獲。

共和黨取得了一時的勝利,薩科齊的主張也得到了當時共和黨中大部分成員,包括溫和派領袖于佩的支援。然而,短短十年之後,共和黨已經分崩離析,困于執政黨和極右翼之間,既沒有了席位,更失去了靈魂。反倒是堅守原則的社會黨迎來了新生。如今,馬克龍陣營的執政黨再次來到曆史的十字路口:在超過300個三角選區中,絕大多數是馬克龍陣營、新人民陣線和國民聯盟的三角競争。組成新人民陣線的四個主要政黨都已經宣布,将在國民聯盟候選人赢得第一且新人民陣線候選人處于第三的所有選區中,撤出新人民陣線候選人以支援國民聯盟的對手,不管這一對手來自執政黨,還是來自右翼的共和黨。

從趨勢上來看,執政黨陣營和馬克龍本人已經站在了曆史的關鍵節點上。馬克龍和執政黨做出的選擇與9年前的共和黨截然不同:馬克龍、總理阿塔爾和執政黨都已決定,至少在第二名并非極端的不屈法國黨的情況下,撤出第三名候選人,以支援中左翼戰勝極右翼。

來源:微信公衆号“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王子琛

編輯:鄧汝濛

【聲明:本号為宣傳傳媒領域融合創新的理論與實踐平台,屬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其它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