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拳打擊非法制售“特供酒”犯罪!警方一舉搗毀11處黑窩點

作者:撫順政法
重拳打擊非法制售“特供酒”犯罪!警方一舉搗毀11處黑窩點

地面潮濕,污水橫流,刺鼻的酒氣伴随着黴味撲鼻而來……這是浙江杭州警方收網“特供酒”灌裝包材窩點時目睹的一幕。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冒用國家、人民軍隊名義,非法灌裝、勾兌生産所謂的“特供”“專供”假酒牟取暴利,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市場秩序,同時也損害了黨政機關、人民軍隊的形象。

  

今年3月,公安部部署開展“淨風”專項行動,組織全國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冒用黨政機關、軍隊等名義,生産、銷售所謂“特供”“專供”等假酒犯罪活動。5月23日,杭州公安機關在公安部、浙江省公安廳協調指導下,出動130餘名警力,赴貴州、湖南等地對“4·24”特大生産、銷售“特供酒”案開展集中收網。

  

“我們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61名,搗毀制售假酒黑窩點11處,查扣假酒3100餘箱、各類假冒包材1.1萬餘件,涉案總價大約2.1億元,形成全環節、全要素打擊,徹底摧毀了一條集産、供、銷為一體的假酒産業鍊。”杭州市警察局環食藥偵支隊支隊長陳金達近日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

黑窩點慘不忍睹

  2018年以來,犯罪嫌疑人潘某夥同王某某、鄧某等人瞄準假酒市場,先後在貴州、湖南等地成立4家公司,通過網絡平台銷售所謂部隊内部專用的“特供酒”。

  

同時,王某某在未履行任何審批手續的情況下,委托王某、曾某等人印制“特供酒”外包裝,委托文某設立地下灌裝窩點,擅自包裝生産印有“海軍軍徽”圖案的無産品辨別、無生産廠家、無生産日期的“三無”特供酒。

  

杭州市上城公安分局通過分析研判和實地調查,最終确認了“特供酒”包材灌裝的地下窩點,在犯罪嫌疑人避之不及的情況下一舉搗毀了該窩點。

  

上城公安分局環食藥大隊大隊長賈赟告訴記者:“這個窩點采用的是‘前店後坊’形式,表面上是個包材公司,但實際上門店後面就是一個廢棄的地下室,十分破敗隐蔽。”

  

5月23日,在貴州,上城公安分局出動25名警力對“特供酒”包材灌裝窩點進行收網。當民警進入地下室時,5名勞工正在灌裝加工。

  

據上城分局環食藥大隊副大隊長何漢剛回憶,地下室裡密不透風,牆壁上電線混亂交織,蛛網密布,酒罐清洗機器發黴發黑,地面積滿髒水,沒有任何衛生防護,有關“特供酒”的包裝材料、酒桶像是垃圾一樣随意堆放在角落裡。

  

“一套包材,包括1個紙闆箱、6個酒盒、3個手提袋、12個酒标貼紙,成本大概在15元,而酒的成本更低。”何漢剛說。

  

在杭州市局統一上司下,上城公安25名警力在貴州兩個包材窩點、一個灌裝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主要嫌疑人全部落網,查扣海軍酒标貼紙129張、酒盒750個、酒箱61個、手提袋183個,讓“特供酒”露出真面目。

銷售公司套路多

  “孫哥,這是部隊上司來我酒廠考察後定下的酒,作為基地内供酒,品質絕對上乘。”

  

“曾總,這款海軍紀念酒确實不錯,您看要不要趁活動發點呢?”

  

……

  

在被杭州市臨平公安分局查獲的一批“特供酒”銷售員的聊天記錄裡,充斥着大量類似的銷售話術,即便對面的客戶始終不回複,銷售員們依舊堅持不懈地用微信“狂轟濫炸”。

  

據臨平公安分局環食藥大隊大隊長孫波講述,這些銷售員通過各類網絡社交平台釋出類似“豪車”“酒類科普”“公司年會”等引流視訊,吸引有興趣的消費者私聊加好友,再趁機推銷“特供酒”。

  

5月23日,臨平公安分局出動108名警力在貴陽、湖南對該“特供酒”的銷售公司展開集中收網。2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地點,200多名員工,經營部、銷售部、人事部、營運部樣樣俱全。看似正規的一家企業,實際上卻在網絡上采取“電詐式”營銷手段,通過100餘個網絡賬号釋出虛假視訊吸引消費者,并打着“特供酒”的旗号,向消費者高價兜售每瓶成本不足30元的劣質酒,單月獲利可達330餘萬元。

  

孫波稱,這家企業本身就是一家酒企,但該企業負責人,也就是犯罪嫌疑人潘某、王某等人認為“特供酒”成本低、利潤高,便在賣自己生産的酒的同時大量銷售“特供酒”,以此牟取暴利。

  

在該企業辦公中央區域,設有一面LED大屏,時刻展示着每日“特供酒”的銷售榜單。排名第一,也就是賣“特供酒”賣得最多的銷售員,需要站在工位上大聲朗讀自己的“爆單戰績”,其他銷售員則需要向他學習話術套路,以此賣出更多的“爆款”。

  

臨平公安分局環食藥大隊副大隊長胡曉迪稱:“如果銷售員們不這樣做,就有可能面臨被扣錢的風險。”為鼓勵員工們賣酒,形成企業内部競争銷售氛圍,潘某、王某還設立輪值總經理制度,業績特别突出的可以連續兩個月當值總經理,獎金能夠翻倍。

“特供”假酒太害人

  “喝完覺得辣嗓子,而且頭疼。”來自安吉縣的葉先生如此評價自己買到的“特供酒”。

  

今年1月,葉先生在某網絡平台刷到某“特供酒”公司的短視訊,因為快過年了,他想買點酒,就加了銷售員微信,對方則向他推銷起“海軍部隊特供酒”。因為酒的價格比較實惠,買來送人比較有面子,他便一下買了兩箱。

  

嘗過酒後,他覺得這酒品質一般,便随手删除了銷售員的微信。“如果知道這是假酒,我肯定不會買的。”葉先生有些後悔地說。

  

從2013年開始,有關部門就印發通知,嚴禁中央和國家機關使用“特供”“專供”等辨別。2022年,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六部門釋出《關于禁止銷售“軍”字号煙酒等商品的通告》,明确網上網下銷售的有“特制”“接待”“内招”以及“軍供”“軍隊特供”等辨別、字樣的商品均系非法産品。

  

但為何“特供”“專供”酒屢禁不止呢?

  

杭州市警察局環食藥支隊副隊長沈毅分析認為:“說到底就是利用了消費者的虛榮心,把一些低端酒、劣質酒包裝好賣給他們,實際上都是套路。”

  

公安部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安機關将始終保持對生産、銷售所謂“特供酒”等犯罪活動的嚴打高壓态勢,堅決依法嚴懲。同時提示廣大消費者,購買酒品需謹慎,凡宣稱黨政軍機關“特供酒”“内供酒”等均系假酒,一旦發現應積極向公安機關或有關部門舉報,避免落入消費“陷阱”,造成人身傷害和财産損失。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