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戰功和資曆可評上将,實際不算很高,葉飛:少言寡語,熱心腸!

作者:話事社

在華東野戰軍中,葉飛、陶勇、王必成,并稱為“葉王陶”。不了解的人,還以為這是一個人的名字,實際上是華野三大戰将。

他戰功和資曆可評上将,實際不算很高,葉飛:少言寡語,熱心腸!

新中國成立後,他們當中葉飛被評為正兵團級,授予上将;陶勇、王必成分别評為副兵團級,授予中将。對于王必成“鬧軍銜”,事實果真如此嗎?

葉飛、陶勇、王必成在抗戰時期,就直接在粟裕的直接上司下打仗,解放戰争時期更是如此。

1947年1月,山東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合并後,葉飛繼續擔任1縱司令,陶勇擔任4縱司令,王必成擔任6縱司令。

在抗戰結束到華野成立的一年多時間裡,葉飛指揮縱隊隸屬于山東野戰軍,而陶勇、王必成屬于華中野戰軍。原本葉飛縱隊要北上東北作戰,抵達山東後,因為形勢變化而留在山東,編入山東野戰軍。

他戰功和資曆可評上将,實際不算很高,葉飛:少言寡語,熱心腸!

相比在華中打仗,葉飛縱隊在山東打得不順手,第一部隊都是南方人,飲食習慣有差異,作戰方面雖然陳老總一直是自己老上司,實際上他更多在粟裕直接上司下打仗更多,南方部隊與山東部隊在一起打仗還因為生活習慣不同,鬧過不團結。

不過,得知山東老百姓把最好的糧食給縱隊後,大家在思想上也是有不小轉變,而且增加更多了解,從不團結走向團結。作戰方面,打消耗戰、擊潰戰多,殲滅戰少,而且有傷亡補充不及時。是以華野成立後,從中原突圍出來的皮定均部一直配屬1縱作戰。

說到王必成在華中打仗很硬,尤其在抗戰勝利後,多次與國民黨軍精銳較量,參加淮陰保衛戰、漣水保衛戰等。由于打了很多硬仗,部隊損失不小,在後來的戰争中補充了不少俘虜兵。像在萊蕪戰役中,有一個很明顯的戰績,6縱俘虜的敵人最多,

他戰功和資曆可評上将,實際不算很高,葉飛:少言寡語,熱心腸!

俘虜成為解放戰士,雖然有戰鬥經驗,但紀律性差,打紅了眼就不太講究戰術。為此,陳粟首長将魯南軍區副司令郭化若調去擔任副司令,在紀律方面和戰術訓練方面多下功夫。當時縱隊已經有副司令,他就是皮定均。一個縱隊安排兩位副司令,在當時所有縱隊中也是少見的現象。

盡管紀律差一點,這并非主官能力不行,一支部隊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解放戰士,就是放到哪支部隊也需時間來改造和整訓。責任并不能怪在王必成身上,軍事幹部負責打仗,政治紀律工作等都是政委來負責。當時的政委額是江渭清,在軍隊時間不長,上級調郭化若更多負責軍政工作。

6縱在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中發揮的作用很大。

1949年,部隊改編後,他被提拔為兵團副司令。新中國成立後,兩次進軍事學院學習,擔任志願軍兵團副司令、代司令等職。1955年,接替郭化若擔任上級警備區司令。1960年調任南京軍區任副司令,再次接替郭化若負責軍事訓練工作。

他戰功和資曆可評上将,實際不算很高,葉飛:少言寡語,熱心腸!

1952年,他被評為副兵團級,根據他的資曆和戰績,絲毫不遜色其他将領。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有人說他鬧軍銜,甚至找老首長譚震林等。對于事情真僞,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就是,王必成是一個少言寡語的将領。

跟他接觸過的人,都了解這一點。他心裡有戰友,但表面不熱情。葉飛曾經說過一件事,他邀請粟裕、葉飛、陶勇合影,而且把相片洗出來,弄上相框給大家。最重要的一點是,葉飛說他居功不自傲,打仗不太理想,反而有些抑郁,如漣水保衛戰。

這樣一位能征慣戰的将領,怎麼也不可能與“鬧軍銜”沾邊。

軍銜的評定,不僅僅考慮資曆、職務、軍功、品德,還有“山頭”。追根溯源,王必成、陶勇都是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将領。考慮到“山頭”平衡,上将名額有限。10位紅四方面軍的将領被授予上将,如許世友、王宏坤、陳再道、王建安、洪學智、謝富治、王新亭、傅鐘、周全純、陳錫聯。

他們10位中,隻有陳錫聯在紅軍時期擔任過師職,其他都是軍級,如軍政治部主任、軍長等。陳錫聯之是以被授予上将,人家在二野擔任兵團司令,戰績斐然,而且各方面條件也是達标的。

他戰功和資曆可評上将,實際不算很高,葉飛:少言寡語,熱心腸!

如果說王必成符合上将标準,陶勇也不差,二野王近山的戰績更突出了,他們都是紅四方面軍出身。不得不說四方面軍戰将太多,如果隻按職務、戰功來授予軍銜,相信上将裡都是紅1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的将領。

新中國成立後,他的職務也是出類拔萃的,1971年擔任昆明軍區司令,1979年擔任武漢軍區司令,後因身體因為退居擔任軍科院副院長,到八十年代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