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學畢業生為什麼找工作難?

作者:陳維國律師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大學畢業生為什麼找工作難?

自1999年開始,大陸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學大學、研究所學生)不斷擴大招生人數,名為高等教育改革。這一擴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該檔案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适齡青年的15%。到了2008年,國家發現擴招因為冒進,導緻高等教育的品質明顯下降,便開始控制擴招比例。

然而,高等教育的擴招的動力是收取高額學費,很多高等院校的擴招并沒有因為國家的調整政策得到控制。逐年增加的大學生的學習品質管控不嚴,導緻很多大學畢業生的知識水準和創造能力嚴重不足,其中很多人又好高骛遠,要求用人機關提供高工薪、高福利待遇,緻使許多用人機關都不願意招聘大學畢業生。如此一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度越來越大,已經積重難返。

高等教育是傳承、研究、融合、創新學術的專門機構,通過教育、教學,使大學生獲得某種專業知識、形成完善的人格、高尚的修養、良好的品行、具有評判是非善惡的能力,成為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

1949年到1965年,大陸的大學生鳳毛麟角。那一代大學生不僅學識好,在人格方面也大都是楷模。1966年到1970年,大學教育出現了空窗期,緻使高端人才培養斷代。

1970年到1976年,大學招收的工農兵學員盡管被許多人所诟病,但那一代大學生畢竟解決了人才斷代的危機,并有良好的人格基礎,其中不少人因為是老三屆學生,許多人是優秀學子,并在大學畢業後承擔了社會發展的重任。

1977年國家恢複聯考到1980年,許多上山下鄉的老三屆的高中畢業生和少量國中畢業生通過聯考進入了大學,這幾屆大學畢業生的品質普遍較高。1980年以後,初、高中教育恢複正常,此後聯考入學的大學生,獲得了系統的高等專業知識教育,畢業時大都掌握了充實的文化專業知識,有較高的倫理道德觀念和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理念。其中的許多優秀人才,至今還在影響着國家的發展。

大學畢業生為什麼找工作難?

1999年以後,大學擴招緻使教育品質下降的弊端不斷出現,中國幾十年改革開放的實踐,并沒有引起高等教育的重視。大學擴招導緻各類資本進入高校,緻使許多大學的商業色彩十分濃烈,遠遠超過了教育内涵。多數大學實際上已經放棄了對學生的倫理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緻使許多大學畢業生的人格素質難以适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忽視對學生的道德品質、人文倫理教育、人格教育,在幼稚園教育階段就非常明顯,從國小教育到大學教育的各個階段,基本上放任學生的人格自由發展,對各種非主流的文化觀念缺少引導機制。現代大學裡各種社團多如牛毛,各種活動熱火朝天,但很多學生的人格發展卻出現了問題。

首先,許多大學生缺少民族歸屬感,缺失愛國理念。

大學生畢業生屬于精英階層,應該形成集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觀念,具有對社會、國家、民族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應該具有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觀念,但現實并非如此。許多大學生缺失熱愛國家,擁護社會主義的基本理念,有些人連民族歸屬感都沒有。每年公費出國留學的大學畢業生在國外完成學業後,許多人甘願為外國服務而拒絕回國。更有甚者,有一個中國培養的大學生到了美國留學之後,竟然公開演講“美國的空氣比中國甜美”。

可以想象,當大學生普遍缺少愛國主義品質的時候,他們在選擇用人機關的時候,往往在人品考核方面難以獲得好評,這也是許多大學生不能被用人機關接受的主要原因。

其次,許多大學生沒有“仁愛”品質,熱衷西方人文思想,為人冷漠,缺少集體協作精神。

“仁愛”強調以“仁愛與人”,追求人際和諧,樂群貴和,孝慈友恭,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品質。現代大學畢業生缺少“仁愛”精神幾乎是普遍現象,為了追求個人利益無視他人利益的現象非常嚴重。很多大學生沒有“仁愛”,無視人際和諧,缺少集體主義精神,冷漠無情。有的人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不惜損人利己。

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人與人的互相協調,因為社會發展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其他相應的社會關系的配合,以形成發展的合力。很多大學畢業生缺少群體協作品質,不能與人為善,必然會影響就業前景。

第三,驕傲自大,目空一切,不能正視自己。

謙敬禮讓,虛心待人,克驕防矜,務實求真是傳統的中華美德,但現代大學畢業生大都不具有這種品質。很多大學生在讀書期間追求愛情和享受而荒廢學業,求職時把自己寫得天花亂墜,把自己打扮成非常精英,但記憶體嚴重不足。很多大學畢業生推銷自己時,隻要求較高的待遇,而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學識。到了用人機關,無論是專業學識,還是創新能力都無法适應用人機關的要求。

筆者曾經與一些大學畢業生交流過,當筆者對他們的業務能力提出建設性的批評意見時,這些離開學校時間并不長的曾經的學子,卻表現得極為不滿。有些人在日常工作中,驕傲自大,看不起别人的現象非常嚴重。有許多人不能正确判斷自己,明知自己的業務能力不足,卻不肯承認自己不行,反而對比自己成績強的人評頭論足。

大學畢業生為什麼找工作難?

第四,許多大學生言行不一,缺少誠信,不能腳踏實地幹工作。

中國自古提倡言行一緻,恪守誠信,許多大學生的誠信品質欠佳。有些大學生在讀書期間,平時不是打遊戲,就是談戀愛,甚至經常逃課。每到考試就想通過作弊蒙混過關。有些學生不以挂科為恥,反以挂科為榮,很多學生通過補考求得及格。大學畢業時請槍手寫論文,利用網絡抄襲和拼湊論文是常态。AI軟體的推出,緻使很多大學生的論文成為雜交的産物。這樣的大學畢業生被聘用後,不僅實用性差,而且競争能力不足。在競争激烈的社會中,所有的老闆都不會用錢養活沒有本事的人。

第五,許多大學生喜歡享樂,沒有追求意識。

追求是一種精神境界,古朝曆代,凡領風 -騷之人物都有一種博大的追求精神。他們在從事自己的事業中,關注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并以民族的進步作為自己的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許多中國名人之是以能夠影響社會的發展,關鍵就在于他們用自己的精神世界為國人樹立了典範。

現代大學生,一上學就談戀愛的多,追求高檔消費的多,為了個人享樂而無限制地向父母索求的多。不孝父母,要求父母反孝,是大學生中的常見現象。有的大學生每月向父母要錢幾千元是常态,許多大學生與同學攀比,超前消費。當父母難以承擔的時候,他們不惜用自己的人格抵押“校園貸”。有些女大學生因為“校園貸”而出賣人格,甚至有人不堪“校園貸”而自殺。

可以想像,許多學子聯考時拼命,上學後移志熱戀。他們上學後應該把精力用于學習上,但許多人卻把精力用于戀愛和享受方面上,令很多父母苦笑不得。可以想象,這些人在大學期間沒有學到本事,大學畢業後,又不能腳踏實地的工作,缺少上進之心,缺人才的用人機關隻能甯缺勿濫。

第六、許多大學生沒有吃苦耐勞精神,缺少個人修養

傳統的中國人重視道德踐行,重視個人的修養,倡導人在完善自身的修養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許多大學生輕視體力勞動和低層次工作,畢業無法找到工作時,甯肯在家裡啃吃父母,也絕不從事體力勞動或低層次工作。很多大學畢業生把人生的目标集中在公務員考試上,進而出現了千軍萬馬考公務員的現象。然而,在大學裡幾乎荒廢了學業的學生,身無所長,又不能吃苦耐勞,畢業後在慘烈的社會競争中,有幾人能通過公務員考試呢?

七、許多大學生不注重個人的節操修行,缺少正确的志向。

中國人自古崇尚立身行事要有志向,做一個有用的人。同時中國人曆來重視節操,能堅守高尚純正的道德品質。做人誠信無欺,見義勇為,甚至可以舍生取義。同時要廉潔奉公、艱苦樸素、尊師敬業等等。

現代大學生中,有節操、有志向的人并不多。許多大學畢業生沒有學到有用的本領,做人又缺少誠信。貧窮時過于自卑,富貴時忘乎是以,難以做到廉潔奉公、艱苦樸素,更難以做到見義勇為或舍生取義。這與市場經濟下的競争慘烈有關,但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争中,崇尚志向,有良好節操和修行的人往往是最後的勝利者。

以上這些問題,就是影響現代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問題,也是許多老一代人瞧不起現代大學生的主要原因。其實,現代大學畢業生中有許多優秀分子已經成為現代青年的典範,他們在各行各業中表現出優秀人才的素質,他們代表了當代大學生的主流。但這些優秀者并不多,确實值得那些找工作難或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的深思。

市場經濟中,有一個價值規律非常重要,即投入與産出往往是正比例向前發展的。同樣道理,人才的成長需要時間的積累,需要基礎的夯實,需要知識和技能的不斷提高。萬丈高樓不是平地建起來的,而是打下堅實的基礎之後,用各種建設材料一點點托起來的。人才也是如此,沒有積累,就難以成才,厚積薄發就是這個道理。

注:本文僅就社會現象進行探讨,絕無貶低當代大學生的意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