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為何隻禁捕10年,能不能長點?

作者:競技一生

導語

最近,國家對禁捕10年的長江禁捕政策做了松綁,讓相關漁民再次可以進入江中捕魚。

對此,有一些人表示這個禁捕時間太短,長江中魚兒恢複時期還沒有到,禁捕設立明顯不能保護好魚兒。

當然,也有人認為,禁捕時間已經夠長了,魚兒們肯定早就會好起來了。

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為何隻禁捕10年,能不能長點?

然而,真正應該為難的不是這個禁捕時間到底是長還是短的問題,而是為什麼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

又是如何禁捕出現的?

這麼一場保護行動,有着哪些幕後推動力?

更是為了保護長江魚種,被禁的漁民生活是怎樣的?

接下來,我們就來一一解釋。

為何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

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就要從長江魚群輻射到生态平衡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捕撈強度”開始。

所謂“捕撈強度”,是用來衡量漁民利用漁業資源的名額。

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為何隻禁捕10年,能不能長點?

簡單來說,所謂“捕撈強度”就是海洋和内陸水域中,用于捕撈漁業資源的人力、物力、财力、時間以及用于開展漁業活動的水域面積等。

那麼,“捕撈強度”高和低又代表什麼?

反映漁業資源的利用水準,捕撈強度大,就代表在一定時間和面積上,對漁業資源進行過多的開發和利用,就是對生态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是以,反着來說,捕撈強度小就代表在相同時間和相同面積上,對漁業資源進行較小的開發和利用,也即對生态環境造成的破壞較小。

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為何隻禁捕10年,能不能長點?

而大陸在漁業方面,就對不同的漁業資源,對不同的漁業區,制定了相對應的“捕撈強度”标準來保障生态環境的平衡。

對于長江這樣内陸水域,更是存在着嚴格的“捕撈強度”上限。

自然界中,每種生物物種都會互相劃分出一個活動範圍,這個活動範圍,不能簡單地用一個距離來進行估算,更應該從漁業資源的生産速率以及生長速率進行估算。

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為何隻禁捕10年,能不能長點?

假如,漁民的捕撈強度大于漁業資源的生産速率,那麼就會導緻本來已經生活的很緊張的漁業資源受到更大範圍的掠奪。

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去,漁業資源的數量就會越來越少,最終漁民的生活也會變得非常的困難。

是以說,當漁民的“捕撈強度”大于漁業資源的生長速率,就會導緻生态環境平衡的破壞,進而造成漁民沒有資源可開發的局面。

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為何隻禁捕10年,能不能長點?

我們知道,長江中有很多不同種類的魚類,但是其中最遭受重創的就是國寶級魚種白鲟和中華鲟。

這也是長江魚群的代表性,那麼長江的“捕撈強度”就以白鲟和中華鲟為例,來進行計算。

中華鲟是生長非常緩慢的魚種,在通常情況下,一條中華鲟要到45歲的時候,才能夠長到60公斤的樣子,同時還要“受難”10多年,才能長到100克重。

是以,若是按照中華鲟的生長速率來計算的話,那麼漁民在15年就隻能捕到一條100克的中華鲟。

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為何隻禁捕10年,能不能長點?

而且,搞漁業生産的,不僅僅是大陸的漁民,還有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漁民。

是以,更多的是映射出,大陸漁民的“捕撈強度”是顯著的超過“生長速率”。

到了2000年的時候,中華鲟已經是瀕臨滅絕的邊緣了。

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為何隻禁捕10年,能不能長點?

為了保護中華鲟,國家于1983年10月8日正式釋出了《中華鲟保護暫行條例》。

1984年,其進一步完善,将中華鲟和白鲟都列入到了瀕臨滅絕動物名單中。

10年後的禁捕,國家考慮這樣就足夠了嗎?

在這之後,國家在中華鲟問題上,采取了多管齊下的行動。

首先,國家禁止了長江中的一切捕撈行為,這也使得長江上下遊各級漁政機構,都進行了整改和加強了巡邏監管力度。

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為何隻禁捕10年,能不能長點?

其次,為了培育中華鲟幼魚,還專門成立了兩處中華鲟監測站在三峽、葛洲壩等地搭建了養魚場,對一些中華鲟幼魚進行捕獲,然後在這些養魚場進行人工喂養。

再者,還進行了一系列的保育研究,同時也是在為中華鲟保育當中,為白鲟和斑魚等其他魚種的保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研究方向。

對于“禁捕10年,能不能再長點”的問題,似乎要從10年中華鲟絕種的消息來說,這個禁捕時間“短”。

盡管中華鲟作為一種國寶級的魚種,其生長速率确實是非常的慢。

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為何隻禁捕10年,能不能長點?

但是,自從白鲟于2002年11月下旬,被漁民在長江上成功捕獲一條209公斤重的白鲟魚之後,長江再次出現了白鲟的消息。

不僅是白鲟,就連中華鲟也是在國家對長江中的執法不斷的加強下,漸漸的回到了江中生存。

這背後,是國家對長江的重視,但是原本以為國家會一直将這種嚴格的“捕撈強度”政策持續下去,卻沒想到是在2002年對這一政策進行了松綁。

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為何隻禁捕10年,能不能長點?

這其實背後也有它的考慮,因為禁捕10年的時間,就已經讓長江中的魚種得到了恢複,這也符合自然界中生物物種恢複生态平衡的道理。

但是禁捕時間一長,漁民的生活狀态卻不好,因為他們本身就是通過捕魚來維持生計的,長江中不能捕魚,對他們來說,是有着很大的影響的。

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為何隻禁捕10年,能不能長點?

是以國家就對“禁捕10年”這一政策進行了松綁,再加上白鲟重新出現的消息,是以國家就對長江中“禁捕10年”的政策進行了松綁。

怎麼禁?

那麼,國家“禁捕10年”這一政策是如何來執行的呢?

在2002年的時候,國家就對這一政策進行了松綁,此前,國家對漁業資源勘測過漁場的情況。

在勘測過程中,長江中白鲟的數量就已經被人們所關注,每年都有人對這些做過統計。

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為何隻禁捕10年,能不能長點?

但是卻不容忽視,要想達到“禁捕10年”的政策,就不能隻是依靠統計數量、上報上來就可以了。

是以國家就在2002年對長江中的“魚災”進行了人工增殖,随着活着的魚種不斷的增加,對“禁捕10年”的政策,也就顯得無力。

是以自此以後,國家就對“魚災”進行了列為重點進行保護,這其中就包括白鲟等其他的魚種。

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為何隻禁捕10年,能不能長點?

對它們的研究,以及各種先進的養種方法的探索,讓長江中的魚種種群數量不斷的增加。

結語

有人說,國家對白鲟進行人工增殖,是“禁捕10年,今年最肥”。

但是少不了這些都是國家對漁民的一種補貼,畢竟漁民沒有生源之後,對他們來說生活将變得非常的困難。

是以這些人工增殖的白鲟,都會

長江再不保護,中國人将無魚可吃,為何隻禁捕10年,能不能長點?

根據漁民的捕魚情況,将一些錢打到漁民的卡上,這也是國家對漁民的一種關懷。

隻要漁民能夠遵守國家的漁業條例,那麼國家也是會對他們給與一定的幫助的。

是以當漁民在2012年捕撈到的白鲟和中華鲟等其他國家保護動物的時候,國家就對他們進行了進行了處理,對生态環境的保護,也不能完全依靠國家,還需要人人來共同的努力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