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在位期間做了許多貢獻,為什麼“康乾盛世”對雍正隻字不提?

作者:淡定糯米1

雍正皇帝在位期間大刀闊斧推行多項改革,對當時清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從農業稅賦、官員管理到邊疆軍事,雍正幾乎沒有遺漏任何一個環節。放眼整個中國曆史,雍正帝對國家管理制度的改造确實可圈可點。然而,為何後世贊頌"康乾盛世"時,基本忽視了雍正朝這一重要時期?難道雍正帝的政績确實相比後兩位帝王差了太多?這其中又隐藏着怎樣的曆史内涵呢?

一. 從治理體系的源頭看雍正改革

雍正帝即位之初,就着手推動全國範圍的戶口普查和地籍測量工作。這項工程由前朝康熙帝開始醞釀,曆經數十載終在雍正朝基本完工。通過數年艱辛,官員們對全國每一戶人家都進行了詳細登記,逐一測繪出每一畝地的位置和實際面積。這一繁重任務的完成,奠定了稅賦制度改革的基礎。

舊有的稅收制度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以往由各級官吏估摸應納稅銀兩,這給A錢腐敗留下很大空間。部分地區更是沿襲"總納"舊例,不分田畝或人丁收取全款,造成貧富懸殊加劇。有鑒于此,雍正帝下令全面推行"攤丁入畝"新政,規定由官府公布實測後的丁數、畝數,按人口和土地面積比例征稅,杜絕過去不合理高征。

攤丁入畝雖為利民良策,但貫徹起來也是一波三折。有不少官員唯恐減少自身收入利益而百般阻撓,亟需雍正帝嚴厲斥責。另一方面,統一課稅制度也引發了地區間财政收入失衡問題,雍正帝不得不針對不同人口、土地狀況作出靈活調整。總的來說,這一改革為提高政府稅收透明度、遏制A錢揮霍貢獻良機。

而在完善管理體制上,雍正帝也有一番作為。長期以來,朝廷雖有從京城派員巡視各省督察的慣例,但由于授權過于集中,實際效果并不理想。于是雍正帝在全國各省設立不同級别的"鹽酒司"和"糧饷司",負責具體管理工作。這些新設立的機構不僅加強了中央集權,也打通了上下級别之間的溝通管道,更好地實作了中央政令在各地的有效貫徹。當時社會氛圍一度風雲變幻,地方官員紛紛受到嚴格監管。

二. 雍正時期社會民生政策的影響

雍正帝在稅收制度改革的同時,也高度重視民生問題。當時中國正值康熙晚年戰亂餘波尚未平息,加之天災人禍頻繁,普通老百姓生活艱難。為了減輕人民負擔,雍正帝連續五年在全國範圍内減免賦稅。根據當年官修實錄記載,前五年雍正帝共減免錢糧銀兩達3253萬兩之多。這在當時确實是一筆巨款,等同于當時中央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總和。

然而,減免賦稅固然重要,但僅此還遠遠不夠。雍正帝深知,要從根本上改善民生,就必須重視教育發展。是以他廣納賢能,從中央到地方大力提拔有真才實學的士人。當時全國知識分子中能力出衆者,幾乎無一例外都被征召為官。雍正帝更是屢次昭谕,鼓勵各地注重培育人才,讓貧苦兒童也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

雍正朝的教育事業可謂是空前綿密。各省陸續出台了具體措施,設立義學培養棟梁之材。同時朝廷也大力興辦官辦書院,為基層選拔人才提供更廣闊管道。值得一提的是,雍正帝獨步當世的文學造詣深深影響了當時的文化風尚,從中也可窺見他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

除教育之外,雍正帝在加強中央集權和維護社會穩定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當時清朝疆域廣闊,朝廷為削弱藩王實力而推行的"分封制"政策導緻了皇族權力日漸膨脹。為了遏制這一危險趨勢,雍正帝親自主持大計,裁汰了諸多藩王的舊部,并将他們的權力予以壓縮,防止出現阻礙中央統治的局面。可以說,雍正帝在加強中央集權方面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與此同時,為了維護社會秩序,雍正朝也着力整頓吏治。通過大規模查處A錢腐敗案件,雍正朝為曆朝留下了深刻印象。從中央到地方,無論官員高低貴賤,隻要一經查實确有A錢行為,雍正帝從不手軟。誠然有人質疑雍正帝有些過于偏執,但他在反腐方面立下的卓越威信,卻也實至名歸。總的來說,雍正帝在社會管理和民生保障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

三. 外交軍事領域雍正帝的表現

除了内政建設,雍正帝在對外關系和軍事防務方面也着力不少。繼任時,他就面臨着西北邊疆民族歸順與否的兩難困境。一方面,如果過于強硬,可能會激化沖突進而釀成戰争;另一方面,如果心存幻想妄想用土崖城的方式臣服所有遊牧民族,那也是緣木求魚。

在這種情況下,雍正帝選擇采取務實主義手段。他對待歸順者網開一面,對那些堅持反抗的民族則先發制人,予以嚴懲。通過這種"軟硬兼施"的政策,雍正朝不僅成功避免了大規模戰争的爆發,也最終鞏固了西北邊疆的統治。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付出了一些代價,但就整體局勢而言,雍正帝的做法确實是權衡利弊後的最佳選擇。

雍正在位期間做了許多貢獻,為什麼“康乾盛世”對雍正隻字不提?

與此同時,雍正帝也密切關注着當時日益增長的俄羅斯威脅。自彼得一世改革開放海軍以來,沙皇國一直将擴張勢力視為重中之重。清廷與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更是成為俄國東擴的契機。眼見危機逼近,雍正帝痛定思痛,着力加強邊防設施和軍隊訓練,全面提高清軍戰鬥力。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帝十分重視軍隊的後勤保障和管理建設。由于戰火連綿,以往的軍饷制度日漸捉襟見肘,難以滿足實戰需要。為此,雍正帝特意整頓軍饷,嚴格審查編制,確定将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與此同時,他還親自監督士兵的生活供給,下令為每一位官兵妥善安排糧草,足見其用心良苦。

這一系列軍事防務舉措的實施,極大增強了清軍的戰鬥力。在雍正晚年,朝廷不僅成功平定了雲南等地的内亂,更是将軍事力量主動延伸至新疆等邊陲地區,有力捍衛了國家領土主權。可以說,雍正帝在外交防務領域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盡管後世對他褒貶不一,但其軍事外交方面的貢獻卻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四. 雍正王朝儲君人選的争議

在雍正帝的一生中,最受争議的莫過于他遺囑立儲的做法。按照常理,雍正帝的長子胤祥應該是最合理的繼承人選。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雍正帝在臨終之際突然将太子胤祥革除了儲位,改而指定四子胤禛為繼承人。這一做法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直至今日仍然是個謎團。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雍正帝這樣做呢?後人們紛紛提出自己的猜測。有人認為,雍正帝是受了小人蠱惑,誤聽了什麼流言蜚語;也有人懷疑,雍正晚年精神早已狂躁,頭腦不太清醒。但最有分量的說法,莫過于雍正帝是出于一己之私,希望保全自身權柄而做出這樣的決定。

據說,雍正帝在駕崩之前,私下對心腹大臣耳提面命,務必要杜絕"宦海弄潮"的局面重制。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他不希望看到新的儲君在即位後迅速架空自己的權威,一切專權再次被皇太後或佞臣把持。是以,他選擇了兒子胤禛而非長子胤祥,原因是胤祥性格較為馴良,難以掌控大權,反倒是胤禛更有掌控全局的決心和手腕。

這一說法看似有據可依,但細究其中卻也存在諸多疑點。就算雍正帝确實如此考量,但他又怎能確定新儲君即位後必将如他所願?況且雍正帝破格另立儲君的做法,不啻是在為未來的儲秩紛争埋下禍根。這一切舉措,與他一向謹慎的為人作風也是格格不入的。

更有趣的是,與雍正帝的突然更改儲位決定同時發生的,還有一樁當朝宗室驟然權力加身的離奇事件。這究竟是巧合還是蹊跷,已無人能給出确切答案。總之,雍正帝立儲之舉在當時就是一樁驚世駭俗之事,即使是幾百年之後的今天,也仍然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懵懂謎團。

五. 雍正年間朝野對其政績的評價

雍正帝在位期間的作為,在當時也引發了不少争議和評論。那些擁護者認為,雍正帝雖然做事嚴厲,但施政有為,對中國的發展确有重大貢獻。然而,另一些人則對他嚴詞厲色、獨斷專行的作風頗有微詞。

在雍正帝當政的前期,由于連年遭遇天災,加之軍費開支龐大,朝廷财政十分捉襟見肘。為了補足赤字,雍正帝不得不在全國範圍内大肆征收賦稅,其嚴苛程度遠超曆代。據當年一些地方文人記載,那時農民遭受的折磨,簡直"有家不能按勘,人口盡數受役"。朝野民間是以對雍正帝也是非議紛紛。

而雍正朝後期,由于朝廷收入逐漸充裕,官員們對雍正帝的态度也開始略有轉圜。不過雍正帝慣于鐵腕統治的作風卻始終如一,這使他在官場上的人緣并不算很好。大臣們私下裡對他評價兩極分化,有人稱贊他"格非千古";但也有人責難他"過于拘泥小節"。

總的來說,文人學士們對雍正帝的政績褒貶不一。一些人認為雍正帝雖然嚴格,卻也正是他的決心和魄力讓朝政重回正軌。然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雍正帝過于專權已經走火入魔,手腕幾乎已然偏離了中庸之道。正所謂是"主張者鑿鑿,反對者喋喋"。

不過無論如何評價,雍正帝在位期間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卻是有目共睹的。哪怕是那些批評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他在稅賦、政績和軍事等諸多領域作出了卓越貢獻。隻不過這樣的貢獻,是否足以彌補他強硬手腕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就不得而知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