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找心理咨詢/治療時,可以選精神分析嗎?先了解這個流派的功與過

作者:晴日精準心理何日輝

本文字數約:4319 字

閱讀時間約:6 分鐘

本文章節:

01、精神分析流派在心理學史上有着重大的功勞

02、用現代的目光來看,精神分析有很大的局限性

03、精神分析流派若不懂得與時俱進,将成為非主流

找心理咨詢/治療時,可以選精神分析嗎?先了解這個流派的功與過

圖檔來源于網絡

現在被診斷為抑郁症、雙相障礙、甚至是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越來越多,重視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也越來越多。很多父母會有意識地學習心理學知識,如果孩子被診斷精神心理障礙的話,父母也會有意識尋找心理咨詢/心理治療資源。

即使不是父母群體,在整體上,社會大衆對心理健康、心理學知識的渴求度也越來越高。

而一談心理,似乎必談“精神分析”;一談精神分析,就必談弗洛伊德。很多父母尋找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時,幾乎無可避免會接觸到精神分析師。

2022年,國内頂級的精神分析專家、精神科副主任醫師曾奇峰曾說,國内在一線工作的心理咨詢師中,有70%~80%是精神分析流派的,可見這個流派在國内占了多大的“分量”。

最近,我們推送了多篇文章,解讀了精神分析流派在精神心理障礙臨床中的利弊,也解讀了國内有名的精神分析師武志紅、曾奇峰的一些觀點。

當然,我們解讀的角度不是基于精神分析流派,而是基于精準精神心理學,這能深入到人的内隐記憶層面,令我們的解讀更加深入、接近真相。

上面這些文章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讨論,有的贊成,有的質疑甚至是反對。這非常正常,也在我們意料之中。幾乎任何一個觀點的提出,都會與另外一些觀點發生沖突。

而今天這篇文章,主要是對精神分析流派的“功與過”作一些簡要的總結。無論網友認同與否,希望都能引發一些更加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希望精神心理障礙患者、家屬面對精神分析流派時,要保持理性。

01、精神分析流派在心理學史上有着重大的功勞

不可否認,弗洛伊德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立精神分析流派,這是意義非凡的。

有人說,弗洛伊德、愛因斯坦、馬克思是20世紀3個改變世界的猶太人。我認為這個評價并不為過。即使弗洛伊德提出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在當時和後世都受到很多質疑,甚至是诟病,但也無法改變他的偉大貢獻。

弗洛伊德本人是醫學博士,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很多人認為精神心理障礙是道德問題,或者是魔鬼附體。而弗洛伊德提出,這些病症的根源,其實個體深層次的心理層面上出現了問題,并且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後天的經曆。

他的理論在當時來看是石破天驚的,而且不但影響了心理學,還對文學、哲學、教育學、美學、社會學等領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弗洛伊德本人的另外一個身份就是文學家,他文筆流暢,一生出版了10多冊的德文著作。在74歲時,他被授予德國文學獎——哥德獎。弗洛伊德還多次被提名諾貝爾獎,可見他和他的理論學說的影響力大到了什麼地步。

而他提出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雖有一些在後來被他的弟子們比如榮格推翻,認為不合理(比如過多地把心理問題、症狀歸咎于“性本能”),但也有一些确實部分反映了人類心理活動的規律,比如在人們的意識層面下,有一個人們自己難以覺察的“潛意識”層面;又比如他發現個體産生焦慮情緒時,會發展出一些“心理防禦機制”,用來緩解内心的焦慮。

這些心理學理論,或許在弗洛伊德之前也有人意識到了,但沒有人能像弗洛伊德這樣提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龐大的體系,并且基本做到了自圓其說,不但應用在精神心理臨床中,還通過大量的著作得以傳播。

是以,精神分析療法對于有心理問題、甚至是精神心理障礙的人來說,到底有沒有積極效果?從整體上看,效果是有的。

如果來訪者相信精神分析流派的理論,認為它說得有道理,并且在與精神分析師的溝通中獲得一些積極的感悟,這确實對于緩解精神心理問題有所幫助。

在20世紀,心理咨詢/心理治療還非常落後,精神分析流派能産生這樣的積極作用,已經可以說在當時獨領風騷了。而且,在弗洛伊德之後,這個流派還不斷發展、完善,并順應時代的趨勢,發展出更短程的、起效更快的分支流派。

直到現在,精神分析流派在心理咨詢/心理治療中仍有一定的意義。

我們此前也在文章裡說過,目前來說,精神分析療法比較适合經濟能力相對好、時間比較充裕、現實難題并不迫切的成年人,尤其是對文學、哲學思想比較感興趣、比較感性的成年女性,這部分人往往更容易從精神分析流派中獲得一些啟發和思考,也能使這個流派發揮其意義和價值。

從上面的角度來看,精神分析流派在心理學史上有着重大的功勞,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也是我們從不需要懷疑的。

02、用現代的目光來看,精神分析有很大的局限性

可是,站在現在的21世紀20年代的時代背景來看,尤其是從精準精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精神分析流派的局限性是非常大的。

首先,精神分析流派從來不是一門科學,一直沒有得到科學心理學的認可。上面提到弗洛伊德多次被提名諾貝爾獎,但每次都沒得獎。有資訊說,這是因為當時有很多科學家,比如愛因斯坦,他們認為精神分析的學說是無法被證明的,也無法被證僞,無論怎麼樣,它都能自圓其說,這根本算不上是一門科學。

據說弗洛伊德曾給愛因斯坦寫過一封信,說愛因斯坦是“幸運兒”。愛因斯坦感到不解,回信問原因。弗洛伊德再次寫信解釋:在你擅長的實體學裡,普通人根本沒法說三道四,可在我的學科裡,随便來個什麼人都能點評一番,你這還不是幸運兒嗎?

不知這個小故事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話,恐怕弗洛伊德當時也知道自己的學說存在很大的”漏洞“——這個理論全憑自己的一張嘴、一支筆進行闡述,無法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并證明給大衆看。信的人奉為圭臬,可不信的人,很容易就能找到反駁的理由。

當然,人的心理活動本來就看不見、摸不着,就算精神分析流派無法被科學證明,也不能代表它就是完全不對的。事實上,它後來被廣泛質疑、甚至被很多人抛棄的更關鍵原因是——它在心理咨詢/心理治療中很低效,難以解決來訪者迫切的心理問題或症狀。

關于這一點,我們之前已經闡述過很多次。國内頂尖的精神分析專家曾奇峰非常坦誠,他說精神分析最大的作用就是讓來訪者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至于怎麼改變現狀?怎麼解決問題?精神分析給不出很好的答案。

他還說,很多人覺得精神分析對人格的完善很有幫助,但這需要接受300次、500次甚至更多次數的精神分析治療,長達幾年、甚至十幾年都是很正常的事。

美國的華裔精神科專家、DSM-5的中文翻譯者張道龍也公開說過,在美國,精神分析也曾經家喻戶曉,但近年已經衰落,使用率不足5%。

他說,他到中國交流時,發現國内還有很多人用精神分析“這樣的長程療法”,他感到很驚訝。張道龍這裡所說的“長程療法”,其實是“效果顯現慢”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曾奇峰是國内頂級的精神分析專家,張道龍是美國臨床一線的精神醫學專家,這兩個人都一緻說精神分析流派起效慢,說明這已經是不争的事實了。

我從事了20年精神心理障礙的臨床診療,在剛開始學習心理學時,我也認為精神分析是最權威的,曾跟随曾奇峰老師學習過精神分析,并應用到臨床心理治療中。

那時,我切身感受到這個流派的低效。很多患者并不能了解晦澀難懂的精神分析流派術語。即使他們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認同,也無法很好地消除臨床症狀。

難道我要要求患者接受長達數年的精神分析嗎?我并不認同,這也非常不現實,大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和家屬希望快速消除症狀,恢複社會功能。我一直追求更加高效的、能真正幫助患者更快康複的治療方法。

是以,後來我毅然放棄學習和使用精神分析,當時的我沒有現在想得那麼深入,隻是單純覺得這起效太慢了。

其實,弗洛伊德曾經有機會創造出更加高效、更加深入的心理治療流派。他曾經學習過催眠,早年,他緻力于通過催眠使病人回憶已經遺忘的心理創傷事件。他曾經認為女性的“歇斯底裡症”是由于心理創傷事件導緻的。

弗洛伊德當時沒有意識到,他那時候離發現人的内隐記憶層面、深入地修複疊加性心理創傷已經非常接近了。

可惜,後來出于一些原因,有的書籍說是因為他的催眠技術不如競争對手,催眠效果不良;有的則說他後來的思想變了,認為在催眠狀态下也不能很好地呈現潛意識的真面貌,是以抛棄了催眠,轉而創立了精神分析,并用“自由聯想”代替了催眠。

從精神精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弗洛伊德當年放棄了催眠方面深耕,相當于放棄了深入到人的内隐記憶層面的機會,這非常可惜。

如果從更深的層次、更具體的社會背景來講,精神分析理論其實與中國文化背景的沖突是很大的。精神分析流派的哲學根基是“性本惡”,但在中國社會文化中,大部分人更加認可“性本善”,兩者是有很大沖突的。

是以,對于一些父母的不當家庭教育方式,比如過于嚴厲、大包大攬、不尊重孩子,很多精神分析師會認為這些父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欲”。但其實,這是非常不符合絕大部分中國父母的真實出發點的。精神分析流派這樣的解讀容易惡化親子關系,不利于解決親子之間的沖突。

03、精神分析流派若不懂得與時俱進,将成為非主流

随着時代的發展,尤其是現在AI時代的到來,精神分析流派的弊端會進一步顯現。它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式微之風,最後一定也會刮到國内來。

精神分析流派認為完善人格需要花費幾年、十幾年的時間,甚至需要一輩子。但進入了精準精神心理學時代之後,臨床精準化心理幹預能夠深入到人的内隐層面,尋找到并修複人格異常背後的病理性記憶,人格上的問題、性格上的缺陷可以快速逆轉,因為深入和精準,是以非常高效。

從這個角度來看,“江山易改,本性更易移”,長程的心理治療流派會逐漸退出曆史的舞台,人們能夠更深入地意識到自身的性格、心理問題是如何形成的,不需要靠假設學說和推測。

而且,精準精神心理學屬于科學心理學的範疇,它的核心心理學理論“病理性記憶”“記憶再鞏固”“内隐記憶和外顯記憶”等,這都是近年來科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比如近10年來,大陸中科院院士、國内精神醫學學科領頭人陸林就帶領團隊通過實驗表明,成瘾物質會導緻強烈、持久的病理性記憶,導緻患者産生強烈的心理渴求,忍不住複吸;而人類在遭遇災難事件後也會産生強烈、持久的病理性情緒記憶,給人帶來極大痛苦,引發PTSD、焦慮抑郁等等。

隻不過,這部分實驗主要集中在動物實驗模型中,是近幾年才發展到了臨床試驗。至于記憶再鞏固、内隐記憶和外顯記憶,國内外也是早就有了相關的科研成果。

而臨床精準化心理幹預是率先将這3者結合,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在不斷的臨床摸索中,誤打誤撞地進入了精準精神心理學時代,對抑郁症、雙相障礙、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探索和高效康複中,獲得了重大突破。

是以,有的網友覺得臨床精準化心理幹預技術仿佛是突然橫空出世的,其實并不是。它的出現也是循序漸進的,而且有科學心理學對于記憶的新發現作為基礎。

在曆史上,弗洛伊德和愛因斯坦是在同一時代生活過的人,兩人甚至私下有過交流,相談甚歡。在過去,他們兩人曾經代表了人類在實體學、心理學領域的巅峰,也都對後世産生了極大的影響。

可是,正如愛因斯坦也有局限性、甚至也犯過錯誤一樣(比如對否定量子力學),弗洛伊德也有他的局限性和錯誤。如果精神分析流派繼續沿用核心的理論和技術,即使它再怎麼發展,它都将注定成為非主流。希望更多的大衆、尤其是對精神心理學感興趣、有需求的群體能意識到這個趨勢。

#精神分析# #心理咨詢# #精神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