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韓戰争中,7名彈盡糧絕的志願軍戰士,被200名英軍重重包圍,在這千鈞一發之際,19歲小戰士鄭起用足最後一絲力氣,吹響了

作者:墨瀾

北韓戰争中,7名彈盡糧絕的志願軍戰士,被200名英軍重重包圍,在這千鈞一發之際,19歲小戰士鄭起用足最後一絲力氣,吹響了沖鋒号,沒想到這一吹,卻吹出了一個特等功。

此時,二戰硝煙尚未散盡,世界又陷入了冷戰的陰霾,在1950年,北韓半島燃起的戰火,将年輕的共和國卷入了一場艱苦卓絕的鬥争。而在這其中,一支軍号吹出的沖鋒之音,更是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51年1月,北韓戰場正值第三次戰役的關鍵時刻,志願軍39軍116師接到了一個重要任務:奪取釜谷裡,切斷敵人南逃的退路。

駐守在釜谷裡的,并非預想中的小股部隊,而是大名鼎鼎的英軍王牌——皇家來複槍團和皇家重型坦克營。這兩個部隊在二戰中戰功赫赫,從未遭遇過敗績,戰鬥力不容小觑。

面對強敵,116師師長沒有絲毫退縮,他深知釜谷裡的重要性,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拿下。而作為阻擊任務的關鍵,釜谷裡北部的一處高地,成為了雙方争奪的焦點。

時間緊迫,來不及調集更多部隊,師長将阻擊任務交給了久經沙場的3營7連——一支被譽為“鋼鐵英雄連”的英雄隊伍。出發前,戰士們默默地寫下遺書,他們深知此去兇多吉少,但為了祖國的安危,為了完成任務,他們義無反顧,決心與陣地共存亡。

19歲的鄭起是7連的一名司号員,稚氣未脫的臉上,寫滿了堅定和勇敢。他知道,這一去,很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了,但他沒有絲毫畏懼,心中隻有一個念頭:誓死完成任務,絕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期望!

戰鬥打響後,英軍憑借着強大的火力和兵力優勢,對7連陣地發起了猛烈的進攻。炮火連天,硝煙彌漫,整片高地仿佛都變成了人間煉獄。面對數倍于己的敵人,7連戰士們沒有絲毫退縮,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敵人的瘋狂進攻。

但英軍的攻勢一波接着一波,仿佛無窮無盡。随着戰鬥的持續,7連的彈藥越來越少,傷亡也越來越大。連長、指導員相繼犧牲,最後隻剩下7名戰士,堅守在陣地上,而他們的子彈也隻剩下可憐的幾發。

“對,還有軍号!”鄭起仿佛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他把僅存的6名戰友召集到一起,大聲說道:“同志們,連長指導員都犧牲了,現在我來指揮!”

很快,英軍再次發起了進攻,鄭起緊緊地握着手中的軍号,目光堅定地注視着前方,等待着最佳的時機。

“嘟嘟嘟……”

這突如其來的号聲,如同一聲驚雷,在英軍陣中炸響。

英軍士兵們頓時慌亂起來,進攻的步伐也慢了下來。他們怎麼也不敢相信,在如此猛烈的攻擊下,這支中國軍隊竟然還沒有崩潰,反而吹響了沖鋒号。

而聽到号聲的7連戰士們,則像是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他們個個精神抖擻,眼中充滿了必勝的信念。

鄭起一馬當先,端着刺刀,第一個沖出了戰壕,其他6名戰士則是緊随其後,如同猛虎下山,向敵人發起了最後的沖鋒。

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面對7名中國士兵的沖鋒,英軍竟然被吓破了膽,他們丢盔棄甲,四散奔逃。

在之前的戰鬥中,志願軍的英勇頑強和不怕犧牲的精神,早已在英軍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陰影,沖鋒号聲,更是成為了他們揮之不去的夢魇。

英軍士兵們再也顧不上抵抗,紛紛丢下武器,沒命地向後逃竄。

鄭起和他的戰友們,就這樣奇迹般地守住了陣地。而更讓他們振奮的是,主力部隊的增援也及時趕到,對英軍發起了全面反擊。

這場戰鬥以志願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英軍王牌部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慘敗,而鄭起和他的軍号,也成為了這場戰鬥中,最傳奇的象征。

戰後,鄭起被授予特等功,并榮獲“二級戰鬥英雄”稱号,他用過的軍号,也被珍藏在了軍事博物館,成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精神象征。

一支軍号,吹出了志願軍戰士們的英雄氣概,吹出了中華民族的铮铮鐵骨,更吹響了新中國走向勝利的凱歌!

(參考信源:中國軍号——《抗美援朝老兵記憶 | 鄭起:吹響沖鋒号,吓退敵軍一個營》)

北韓戰争中,7名彈盡糧絕的志願軍戰士,被200名英軍重重包圍,在這千鈞一發之際,19歲小戰士鄭起用足最後一絲力氣,吹響了
北韓戰争中,7名彈盡糧絕的志願軍戰士,被200名英軍重重包圍,在這千鈞一發之際,19歲小戰士鄭起用足最後一絲力氣,吹響了
北韓戰争中,7名彈盡糧絕的志願軍戰士,被200名英軍重重包圍,在這千鈞一發之際,19歲小戰士鄭起用足最後一絲力氣,吹響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