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9歲的婆婆住在我家做飯給兩個兒子吃,不是我的兒子,是她的兒子

作者:休閑的柚子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我叫李芳,35歲,住在南方一個不大不小的城市裡。老公劉明在一家國企上班,工作穩定,收入不錯。我自己開了個小咖啡館,雖然掙不了大錢,但也夠家裡平時的花銷了。我們有兩個孩子,大兒子小偉五歲,小女兒小美才三歲。

我們的家庭還算和睦,但自從婆婆搬來後,日子變得不那麼平靜了。婆婆今年89歲,身體還算硬朗,喜歡操持家務。她總說,閑不下來。老公有個哥哥劉強,比老公大五歲,在外地工作,平時不常回家。

婆婆剛搬來的那天,家裡氣氛還是挺好的。她拉着我的手,慈祥地說:“小芳啊,以後咱們一家人就住在一起了,你要是忙不過來,家務活可以交給我。”

89歲的婆婆住在我家做飯給兩個兒子吃,不是我的兒子,是她的兒子

我笑着回應:“媽,您就安心住下,别太累着,家務我和劉明能應付。”

可婆婆似乎對做飯特别上心,每天早早起來,洗菜、切菜、煮飯忙個不停。有時我還沒起床,就聞到廚房裡飄來的香味。

“媽,您不用這麼早起來做飯,我可以帶小偉去吃早飯的。”我走進廚房,看着婆婆忙碌的背影,心裡有點過意不去。

婆婆頭也不擡,笑着說:“孩子們還小,早飯要吃好,我早起也習慣了,沒事的。”

老公劉明對這一切樂見其成。他常常對我說:“媽做飯這麼好吃,我們都省心了。”

每天早上,廚房裡傳來婆婆和劉明的說笑聲。我有時忙着店裡的事,匆匆吃了幾口就出門了。回到家裡,飯菜已經擺好,孩子們圍着桌子,婆婆和老公在說笑,整個家充滿了歡聲笑語。

有一次,我特意買了點孩子們喜歡的零食,放在桌上。婆婆見了,皺着眉頭說:“小孩子吃這些不健康,别給他們吃太多。”

89歲的婆婆住在我家做飯給兩個兒子吃,不是我的兒子,是她的兒子

我愣了一下,笑着說:“媽,偶爾吃點沒事的,他們也喜歡。”

婆婆卻執拗地說:“不行,還是得聽我的。”

有一天晚上,劉強回來了。婆婆興奮地在廚房忙活,弄了一大桌子菜。我從店裡回來,看到桌上的飯菜,心裡有點不是滋味。這些菜大多是劉強喜歡的,孩子們卻不怎麼愛吃。

劉強笑嘻嘻地坐下,拿起筷子就夾菜:“媽,您這手藝還是這麼好,我都快饞死了。”

婆婆滿臉笑容:“你喜歡吃就好,多吃點。”

劉明也在一旁附和:“哥,咱媽為了你可是大費周章啊。”

那天晚上,劉明和我在床上聊起這事。

“你有沒有覺得媽有點偏心?”我試探性地問。

89歲的婆婆住在我家做飯給兩個兒子吃,不是我的兒子,是她的兒子

劉明愣了一下,然後笑着說:“媽就是那樣,别太在意,她也是為咱們好。”

我歎了口氣:“可孩子們的口味她從來不問,做的飯他們不愛吃,弄得我都不知道怎麼說。”

劉明拍了拍我的肩:“孩子們還小,以後會好的。媽也年紀大了,别太計較。”

89歲的婆婆住在我家做飯給兩個兒子吃,不是我的兒子,是她的兒子

我不再說話,心裡卻有些無奈。

幾天後,劉強要回外地工作了。婆婆依依不舍地送他到門口,反複叮囑:“在外面好好照顧自己,有空多回來看看。”

劉強點頭,抱了抱婆婆:“媽,您放心,我會常回來的。”

89歲的婆婆住在我家做飯給兩個兒子吃,不是我的兒子,是她的兒子

我站在一旁,心裡有些複雜。婆婆對劉強的關心溢于言表,而我和孩子們卻很少得到她這樣的關注。婆婆回到家裡,顯得有些失落,劉明也注意到了,走過去安慰她。

“媽,哥走了,咱們還在呢。你别太難過。”

劉明的話沒能緩解婆婆的失落,她在客廳裡坐了很久,看着電視,卻心不在焉。我坐在她旁邊,試着和她聊聊家常。

89歲的婆婆住在我家做飯給兩個兒子吃,不是我的兒子,是她的兒子

“媽,劉強哥會常回來的,您别太擔心。”我遞給她一杯熱茶。

婆婆歎了口氣,接過茶杯:“唉,孩子們長大了,都有自己的事了。我這個老太婆,幫不上什麼忙。”

我握住她的手,真誠地說:“媽,您别這麼說,您在這兒,我們都覺得特别好。”

她看了我一眼,眼神有些複雜:“小芳啊,我知道你這些天心裡有些不痛快,我也不想給你添麻煩。”

我愣了一下,沒想到婆婆會這麼直白。平時她總是笑臉相迎,從不多說什麼。她的這句話,讓我有些措手不及。

89歲的婆婆住在我家做飯給兩個兒子吃,不是我的兒子,是她的兒子

“媽,您别這麼想,我們是一家人,哪裡會麻煩。”我擠出笑容,盡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輕松。

婆婆拍了拍我的手,眼中流露出一絲歉意:“有些事,可能是我做得不夠好。你有啥想法,直接跟我說,不用憋在心裡。”

我心裡湧起一陣暖意,覺得婆婆這番話是真心的。我點點頭,決定和她敞開心扉聊聊。

89歲的婆婆住在我家做飯給兩個兒子吃,不是我的兒子,是她的兒子

“媽,其實,我也沒什麼大事,就是有時候覺得,您對劉明和劉強的關心多了些,對我和孩子們少了點。”我盡量平和地說出自己的感受。

婆婆聽後,沉默了一會兒,然後歎了口氣:“小芳啊,我這一輩子都是圍着孩子們轉,劉強和劉明是我一手帶大的,他們從小就離不開我。現在他們成家了,有你們這些好兒媳婦,我心裡也是高興的。但有時候,習慣了,不自覺地就多關心他們一點。”

我點點頭,了解她的心情:“媽,我明白您的心情。其實,孩子們也很需要您的關心,您看,小偉和小美多喜歡您啊。”

婆婆聽後,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是啊,他們是挺可愛的。我以後會多注意的。”

89歲的婆婆住在我家做飯給兩個兒子吃,不是我的兒子,是她的兒子

那天晚上,我們聊了很久。婆婆說了很多她年輕時的故事,說她是怎麼把劉強和劉明拉扯大的,說她年輕時也有過很多辛苦和無奈。聽着她的講述,我心裡也多了幾分了解和同情。

從那天起,婆婆對我的态度有了些改變。她開始主動詢問孩子們的口味,做飯的時候也會多考慮我們的喜好。孩子們對她的依賴也越來越強,家裡的氣氛逐漸變得融洽。

有一天,婆婆在廚房忙活,做了一桌子我們全家都喜歡的菜。我從店裡回來,看到孩子們圍着她轉,心裡暖暖的。

“媽,今天這些菜看起來真不錯。”我誇贊道。

婆婆笑着說:“你們喜歡吃就好,我這老太婆,還是有點用處的。”

89歲的婆婆住在我家做飯給兩個兒子吃,不是我的兒子,是她的兒子

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孩子們吃得開心,婆婆也笑得很滿足。我突然覺得,這樣的日子其實挺好的,家人和睦,互相了解,日子就會越過越好。

但生活總是充滿了意外。一天晚上,婆婆突然摔了一跤,躺在地上動彈不得。我和劉明吓壞了,急忙把她送到醫院。醫生檢查後說是髋骨骨折,需要手術治療。我們都很擔心,婆婆卻顯得很平靜。

“别擔心,我這把老骨頭,能撐得住。”婆婆躺在病床上,握着我的手,安慰我們。

手術很順利,婆婆被轉到病房休養。劉明和我輪流照顧她,孩子們也常來看望她,給她帶來不少歡笑。婆婆在病床上躺了幾個星期,身體逐漸恢複,但行動還是不太友善。

出院後,婆婆在家裡拄着拐杖走路,行動緩慢。她不再能像以前那樣忙活家務,更多時候隻能坐在沙發上,看着電視,或者陪孩子們玩。我開始承擔更多的家務,照顧婆婆和孩子們,日子過得忙碌但充實。

一天晚上,我在廚房忙着做晚飯,突然聽到客廳裡傳來孩子們的笑聲。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劉強回來了。他帶着大包小包的禮物,正和孩子們玩得開心。婆婆看到劉強,臉上也露出久違的笑容。

“媽,我回來看看您。”劉強笑着說,把手裡的禮物遞給婆婆。

婆婆接過禮物,眼裡有些濕潤:“你回來就好,帶這麼多東西幹啥。”

劉強坐下,拉着婆婆的手:“媽,我聽說您摔了一跤,心裡一直不放心。這次回來,就是想陪您多待幾天。”

婆婆聽後,感動得直點頭:“好,好,你能回來,我就放心了。”

接下來的幾天,劉強每天都陪着婆婆,幫她做康複訓練,扶着她在院子裡散步。婆婆的精神狀态明顯好轉,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我看在眼裡,心裡也替她高興。

有一天晚上,劉強拉着我和劉明坐下來,說他有話要說。

“媽現在年紀大了,行動不友善,我想讓她搬到我那邊去住。”劉強認真地說。

我和劉明對視了一眼,有些意外。

“哥,媽在這兒住得挺好,你那邊工作忙,怕是不友善吧。”劉明有些猶豫。

劉強搖搖頭:“我那邊請了個護工,可以照顧媽的日常起居。而且我那邊環境好,對媽的康複也有幫助。”

婆婆聽後,有些遲疑地看着我們:“小芳,劉明,你們怎麼看?”

我心裡其實不舍得婆婆離開,但也知道劉強的提議是為她好。

“媽,您要是想去,就去吧,反正我們也經常可以去看您。”我勉強笑了笑。

婆婆點點頭,歎了口氣:“那好吧,就依你們的意思。”

幾天後,婆婆搬去了劉強那邊。我們一家人送她到車站,孩子們依依不舍地抱着她不放。婆婆抹着眼淚,反複叮囑我們要好好照顧自己。

婆婆搬走後,家裡一時間顯得有些冷清。孩子們時不時地問:“奶奶什麼時候回來?”我隻能安慰他們,說奶奶在劉強叔叔那邊養病,要等身體好了才能回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的生活逐漸恢複正常。我和劉明工作依舊忙碌,孩子們也慢慢适應了沒有奶奶在身邊的日子。我們時常給婆婆打電話,聽她說劉強那邊的生活,聽她說護工照顧得很好,聽她說每天都在堅持康複訓練。

有一天,劉強打電話來說,婆婆想見我們。我和劉明商量後,決定帶孩子們去看望她。到了劉強家,婆婆看到我們,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她的氣色比以前好多了,行動也靈活了些。

“小芳,劉明,你們來了。”婆婆笑着迎接我們,孩子們歡呼着撲進她的懷裡。

那天,我們一家人在劉強家度過了一個溫馨的下午。婆婆看着孩子們玩耍,臉上滿是滿足的笑容。劉強也陪着我們聊天,說了很多他的工作和生活情況。

傍晚時分,我們告别婆婆,準備回家。婆婆拉着我的手,眼中有些不舍:“小芳,劉明,孩子們,你們要照顧好自己,有空常來看我。”

我點點頭,心裡有些感動:“媽,您放心,我們會的。您也要保重身體。”

車上,孩子們累得睡着了,我看着他們的臉,心裡感慨萬千。劉明握着我的手,輕聲說:“小芳,我們一家人,最重要的是互相關心,互相了解。這樣,日子才能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