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3年,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刺殺漢奸,成功後蔣介石獎八根金條

作者:A💟葫蘆 娃

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臨危受命,刺殺了誰?為何這一行動讓蔣介石如此高興,竟獎勵了他八根金條?在這風雲變幻的年代,蔣介石面臨着來自外族入侵和内部分裂的雙重困境。

1933年,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刺殺漢奸,成功後蔣介石獎八根金條

一. 撲朔迷離的内忪外患

蔣介石作為國民政府最高上司人,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内憂外患。外有日本鐵蹄即将臨頭,内有黨同伐異的分歧紛争,處境可謂進退維谷。他痛定思痛,下定決心先化解内部沖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針,意在集中全力打擊國内的共産黨力量,以期消除内患,繼而應對日寇的外來侵略。

然而,蔣介石的決策引起了廣泛争議。支援主戰一派認為,日本侵略行徑已然昭彰,若不盡快采取反制措施,禍将不消反腫。因循掙紮不僅無法遏制日本的蠶食野心,反而會讓祖國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相反,主和一派則主張和平談判,尋求暫時的休戰契機,以求喘息之機。兩派唇槍舌戰,各執一詞,難有split結果。

就在這種撲朔迷離、内憂外患的背景下,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卻讓國共沖突暫時放在一邊,集中所有火力對付一個共同的敵人——漢奸。

事情還得從1932年說起。為了在中國北方地區制造一片緩沖區,日本開始在華北和内蒙古地區培植親日勢力。本想扶持吳佩孚的日本,因談判破裂後将目光轉向了另一名失勢軍閥——張敬堯。

張敬堯出身于旗人世家,曾在多名大軍閥手下做過從屬,後來卻與日本關東軍進階将領闆垣征四郎狼狽為奸,成為一名不折不扣的漢奸。他對日本說:"我明白皇軍的意思,以後皇軍要我往東,我絕不往西!"從此徹底賣國求榮,成為日本在中國北方地區的走狗。

1933年,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刺殺漢奸,成功後蔣介石獎八根金條

盤踞在北平一帶的張敬堯,不僅大肆向日寇效忠,還時常對國民政府的軍隊挑釁放肆。他的存在,無疑是個禍患,妨礙了蔣介石實施"先安内"的決策。是以,蔣介石決定先除掉這個眼中釘,然後再集中全力剿滅共産黨。

二. 迫在眉睫的絕殺行動

時任軍統第一殺手的陳恭澍獲命後,毫不遲疑,遵從軍令火速趕赴北平。雖然這次行動的時間很緊迫,但陳恭澍作為一名優秀的特工,從不在行動前患得患失。他立刻召集部下開始研究作戰方案。

"根據我們偵查的情況,這張敬堯為人狡猾多疑,絕不會公開露面,他的藏身之處隻可能是兩個地方:日本使館或者六國飯店。"一名特工說。

1933年,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刺殺漢奸,成功後蔣介石獎八根金條

"依我看,他身份尚不足以住在日本使館,更可能是六國飯店。"另一人接過話茬說道。

"那就讓我們先去六國飯店偵察一番,弄清他的确切行蹤。"陳恭澍決定派遣兩名可靠的特工,僞裝成商人前往六國飯店偵查。

第二天一早,王天木和白世維便按計劃踩進了六國飯店。六國飯店是當時北平最豪華的飯店,由于經常有外國使節下榻,是以安保極為嚴密。兩人隻能從底層着手,耐心窺探每位入住客人的身份線索。

幾經周折,終于在第四天時,兩人發現了一個突破口。一位常年在六國飯店服務的西服裁縫無意中洩露,自己正在為一位住在三樓的貴客縫制衣服。更關鍵的是,這位貴客身邊還有副官和參謀随從。根據之前獲得的漢奸照片,張敬堯下巴上就有一撮胡須,是以這位貴客很可能就是他們要找的目标人物。

1933年,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刺殺漢奸,成功後蔣介石獎八根金條

很快,這個重大發現就傳到了陳恭澍耳中。為了确認目标人物的身份,陳恭澍親自帶隊前往那家西服鋪。在精心編造的謊言下,裁縫果然無意中透露了更多關于這位神秘貴客的消息。

經過交叉比對和分析,軍統确認:這位貴客就是張敬堯本人。他不但包下了三間豪華客房,還帶着一衆親信手下住在六國飯店内,時刻戒備森嚴。而就在幾天後,他們就将離開北平前往天津。看來,時間已經迫在眉睫。為了不打草驚蛇,軍統必須抓住這最後的機會,一鼓作氣将行動徹底完成。

三. 危機中渺生的轉機

獲知張敬堯的确切行蹤後,軍統立即着手制定絕殺方案。他們決定在張敬堯離開北平前的最後一天,在六國飯店外伏擊。為了確定行動萬無一失,陳恭澍不得不親自下場。

1933年,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刺殺漢奸,成功後蔣介石獎八根金條

1933年5月10日淩晨,陳恭澍帶領數名軍統特工來到六國飯店外的街道,布置了伏擊陣地。一行人分頭隐蔽在不同的角落裡,嚴陣以待着目标人物的出現。

天色微亮時,張敬堯終于現身了。他身旁簇擁着數名親信,警惕的眼睛不住掃視着四周的街景。就在他們經過陳恭澍隐蔽處時,陳恭澍突然躍身而出,一手緊握着消音手槍對準張敬堯就是一陣狂掃。

"砰砰砰"!槍聲在清晨的街道上炸響,張敬堯應聲倒地,身邊的親信也驚慌失措,幾乎沒來得及反應。陳恭澍和同夥趁亂拔腿就跑,很快消失在了街角的拐彎處。

整個行動進行的出乎意料的順利,導緻後來陳恭澍都懷疑是否真的擊中了目标。但很快的,軍統就收到了一線消息:張敬堯當場死亡,其他人也受了一些輕傷。消息一傳到南京,立即引起了蔣介石的高度重視。

1933年,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刺殺漢奸,成功後蔣介石獎八根金條

這一次暗殺行動的成功,給了蔣介石極大的鼓舞。盡管日軍仍在長驅直入,但至少在内部的禍患已經除去,形勢暫時得到了緩解。更重要的是,這一突如其來的狠狠一擊,震驚了日本關東軍的謀略。他們萬萬沒想到,國民政府竟然如此狠辣果決,在内憂外患之際還能反過來出手相向。

在這樣的情況下,蔣介石立即抓住機會,向日方提出締結和平協定的建議。雖然日本依舊頑固,但終于在一段時間的周旋之後,雙方達成了《塘沽協定》。協定簽訂後,戰火總算是暫時停止了。

這為後續的抗戰做了最起碼的準備。當然,這隻是一個短暫的喘息機會。張敬堯的死無法徹底根除漢奸在華北地區的勢力,更未能阻擋日軍的鐵蹄。張敬堯身後的餘黨不甘心失勢,暗中重新組織起親日武裝,與國民政府發生了多次小規模沖突。

與此同時,日本關東軍也在密謀報複。他們雖然對國民政府的行動感到驚詫,但很快調整了氣勢,開始醞釀新一輪進攻的計劃。一場更大規模、更殘酷的戰火即将點燃,浩劫已經逼近了中華民族。

1933年,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刺殺漢奸,成功後蔣介石獎八根金條

四. 沖突暫時緩和的喘息

《塘沽協定》的簽訂,标志着雙方争執暫時停火。雖然隻是一張紙頭上的和平,但對于飽受戰亂蹂躏的中國人民來說,哪怕是短暫的喘息,也是一個重生的希望。

蔣介石看準了這個契機,立即着手進行國家重建。他先是整頓軍心,統一将領意見,呼籲全國上下同舟共濟、共赴國難。接着便着手軍事重整,加強對日前線部隊的訓練,儲備軍火物資,修建陣地工事。

與此同時,國民政府也在積極謀求外交上的突破。在國際社會的斡旋和呼籲下,最終促使了1933年12月舉行中日兩國全權代表會議。這次會議為今後的和平談判鋪平了道路。

1933年,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刺殺漢奸,成功後蔣介石獎八根金條

在這一段時間裡,雙方雖未徹底停戰,但也沒有再爆發大規模沖突。日軍改變了原先進攻的步伐,蔑視且擔心國民政府的極端做法。他們暫時放緩了腳步,似乎在等待一個更好的時機。

與此同時,張敬堯的親信餘黨并未就此銷聲匿迹。他們在暗中重新組建起一支武裝力量,與國民政府發生了多次小規模沖突。不過這些騷擾行為都被及時撲滅了。盡管内憂未息,但總的形勢依然得到了緩解。

蔣介石為此鬥膽猜測,日軍或許在短期内已經喪失了進一步侵略的決心。于是他在1934年稱:"中日以和為貴",暗示已經走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階段,認為此時正是與日本修好的大好時機。

可是蔣介石卻高估了自己的判斷力。就在同年11月,随着日軍新一波進攻的拉開序幕,這個天真的想法很快就被打臉了。日本關東軍集結了大量兵力,發動了被稱為"一·二八事變"的進攻,并在次年攻占了北平和天津等重鎮,導緻了全面抗戰的爆發。

1933年,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刺殺漢奸,成功後蔣介石獎八根金條

盡管軍統暗殺漢奸張敬堯的行動震懾了日軍一時,也赢得了國内的短暫喘息,但終究沒能扭轉日本入侵中國的步伐。相反,日軍在稍作休整之後,更是卷土重來、咄咄逼人,成了導火索之一,進而掀起了新的戰火浪潮。

五. 暗殺行動的獎懲反響

張敬堯的死訊在國内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國民政府對陳恭澍的暗殺行動雖未公開表态,但蔣介石卻秘密接見了他,并親自嘉獎了這一勇敢的舉動。

據當時在場的軍統人員回憶,蔣介石看着陳恭澍的時候,臉上洋溢着罕見的喜悅之色。他拍着陳恭澍的肩膀說:"你這一次立了大功,剿滅了祖國的罪人!朕代表國家謝謝你!"

1933年,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刺殺漢奸,成功後蔣介石獎八根金條

随後,蔣介石親自從旁邊取出八根金條,雙手遞給陳恭澍,作為對他這一驚天壯舉的獎賞。雖然不知金條具體價值多少,但可以想見蔣介石當時對這次行動的重視程度。

相比之下,日本方面的反應就沒有那麼高興了。盡管事發時張敬堯隻是一介漢奸,但日本關東軍仍對國民政府公然暗殺其重要爪牙感到無比憤怒。他們認為這是對自己權威的嚴重挑釁,絕不能就此輕易放過。于是,日本政府迅速向國民政府提出了強硬抗議,要求嚴懲兇手。

面對日方的無理要求,蔣介石自然是搖頭不已。他斬釘截鐵地拒絕了對軍統人員的處罰,反而對日方嚴詞回敬,指責他們培植漢奸、勾結賣國賊的行徑"罪該萬死"。至此,雙方陷入了一場新的外交沖突之中。

除了蔣介石和日本人,另一個産生強烈反響的就是共産黨了。雖然國共沖突一直存在,但消滅漢奸這一舉措卻還是赢得了共産黨人的肯定和贊許。他們認為,這次行動不啻于一記重拳,狠狠打擊了賣國賊的嚣張氣焰,也展現了國民黨對付漢奸的決心。

1933年,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刺殺漢奸,成功後蔣介石獎八根金條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中共中央多次在文告中稱贊了這一"懲治賣國賊"的"英勇行動"。盡管如此,雙方的沖突依然沒有徹底化解,各懷鬼胎地暗自較勁、互相防範着對方的一舉一動。

總的來說,這次軍統的刺殺行動雖然隻是殺死了一個小小的漢奸,卻在國内外引發了劇烈的反響,引起了各方的不同反應。它不僅令蔣介石對軍統充滿了信心,也成了之後全面抗戰爆發的一個導火索,預示着一場更大的浩劫正在逼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