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實證足夠時,柔弱化為心性,大道力量自至(連載705)

作者:高山立而深海行
當實證足夠時,柔弱化為心性,大道力量自至(連載705)

《道德經》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gòu),是為社稷(jì)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

正言若反。

當實證足夠時,柔弱化為心性,大道力量自至(連載705)

《道德經》第78章 暨無為月 ^12

九、對柔弱的修行,要抓住“平衡”二字。

本章的第一部分重點講“柔弱”的巨大威力。對柔弱的修行,要從三方面抓住“平衡”二字。

第一,智慧與力量的平衡。

所謂“柔弱”是指慈、靜、和、順。

  • “慈”就是沒有分别的博愛,是以能一視同仁;
  • “靜”就是毫無染污的清澈,是以能明白通透;
  • “和”就是允許不同的寬厚,是以能涵容萬有;
  • “順”就是不被限制的流暢,是以能理順化解。

人隻有具備了慈、靜、和、順的智慧,才談得上擁有“柔弱”的力量。

是以,真正的柔弱不是懦弱無能,而是内蘊智慧,同時身居大能,這就是智慧與力量的平衡。
當實證足夠時,柔弱化為心性,大道力量自至(連載705)

第二,加法與減法的平衡。

柔弱是道的特性,大道無欲,是以無為。是以,修柔弱不是做加法,而是善于做減法——所謂“善于做減法”是指,當為必為,不該為必不為。

比如,在覺知修行上,該做什麼,用心做到,專注做好;在利他服務中,該做什麼,勇于擔當,勤于踐行。隻有讓自己的精力專注于該做的事,才不會在無謂的事情上消耗精氣神。

同時,

  • 對于獲利享受的事,随緣自在,不渴求,不奢望;
  • 對于易招非議、引人誤解的事,端正言行,潔身自好;
  • 對于撈偏門、走邪路的事,堅決說“不”,務必劃清界限。
柔弱無為,不是随風搖擺,而是原則清晰,有所為而有所不為,這就是加法與減法的平衡。
當實證足夠時,柔弱化為心性,大道力量自至(連載705)

第三,晦暗與光明的平衡。

柔弱如水,往往處衆人之所惡,因細小處下而居于晦暗。

大道也是這樣,《道德經》第三十二章中說:“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也就是說,道與天地的關系就像“川谷之于江海”——川谷甯靜細小,江海奔騰浩瀚,兩者看上去力量懸殊。一般人在贊歎江海的壯美時,有幾人能想到甯靜的川谷?但若無川谷儲運水源,江海又從何而來呢?

這個自然的表法,與大道之于天下一樣。大道無名,渾樸細微,一般人都察覺不到。是以,大部分人都向往高處的輝煌,而不願居于低下的晦暗。但若無大道支撐天地,人又如何生存?若無大道隐于無形,有形天地又如何秩序井然呢?

當實證足夠時,柔弱化為心性,大道力量自至(連載705)

修柔弱,要守住低下與晦暗。

不要因為自己知道得多了,就指點江山;不要因為自己修行的久了,就好為人師。

修為高了,唯一的表現就是謙和低調。若越修越張揚,越修越想聽表揚,這都是假功夫。這就是晦暗與光明的平衡。

對于柔弱的修行,水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但這個修行,需要精深的内修功夫,須在一朝一夕中堅持,在一點一滴中踐行。

當實證足夠時,柔弱化為心性,大道力量自至。

當實證足夠時,柔弱化為心性,大道力量自至(連載705)

更多有趣内容(可直接點選浏覽):

  • 道德經與打坐~第01章:衆妙之門 - 為什麼要靜坐
  • 道德經與打坐~第78章(下):利他必成大事,守柔注定有福
  • 道德經與打坐~第78章(上):正言若反 - 靜坐是道還是術(二)
  • 川字紋中的“斬子劍”
  • 陰功積德,才能改變面相
  • 不要強迫任何人醒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劫要度
  • 解決焦慮,隻要翻個面:焦慮的背面,就是答案
  • 千人寵,不如一人懂
  • #如何了解道德經的道法自然?#
  • #怎樣才是符合《道德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