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比較分析

作者:科學參考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比較分析

原文刊載于《中國科學院院刊》2024年第6期 “專題: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研究與對策”,本文為精簡改編版。

段炜钰1 王全景2 陳凱華1* 方思清1 梁會玲3 代仁海4

1 中國科學院大學 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

2 鄭州大學 商學院

3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

4 山東省海洋科學研究院(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

黃河流域各省份科技創新競争力的評估與比較有助于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對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文章結合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的現實特征,橫向上考慮“科技創新投入-科技創新産出-科技創業條件-科技創新收益-科技創新影響”5個次元,縱向上考慮“實力-效力”2類名額,建構了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評價名額體系,實作了多元度、兼顧規模和效率名額差異性的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測度分析。基于此,文章深入剖析了2012—2021年黃河流域9省區的科技創新競争力的演化趨勢與現狀,并進一步比較了黃河流域省區間不同次元科技創新競争力的差異。最後,文章提出提升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的政策建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黃河流域的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解決方案成為大陸生态文明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方向。随着2019年、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濟南2次召開座談會,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被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更好地推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的實施,2022年10月,科學技術部印發的《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科技創新實施方案》中提到,“通過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突破、沿黃地區科技創新走廊建構,推動由黃河源頭至入海口的全域科學治理”,強調發揮科技創新對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實施的支撐引領作用。黃河流域各省份也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通過統籌區域之間的國家科技戰略力量,着力推進以科技創新賦能黃河流域的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考慮到黃河流域實際現狀,摸清黃河流域各省份科技創新底子、客觀評價各省份的科技創新競争力、全面分析各省份在科技創新競争力方面的差異和優劣,是保障黃河流域各省份以科技創新實作生态保護與高品質發展的前提條件。

為此,本研究建構了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綜合評價名額體系,并對山東、河南、陝西、山西、内蒙古、甯夏、甘肅、四川和青海等黃河流域9個省份(以下簡稱“沿黃九省份”)在科技創新競争力總體水準和各次元表現得分進行了比較,以全面了解黃河流域各省份科技創新競争力演進趨勢、相對水準與現存問題,并提出提升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的對策建議。

1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評價名額體系

本文在充分借鑒已有的評價名額體系的基礎上,結合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的現實特征,将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橫向拆分為“科技創新投入-科技創新産出-科技創業條件-科技創新收益-科技創新影響”5個部分,以此實作對黃河流域各省份創新要素投入、産出能力、科技創業條件、科技創新産業收益與社會影響能力的多元度能力進行評價。同時,為保證不同區域水準之間的可比性,綜合考慮了規模性名額與效率性名額,将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拆分為“科技創新競争實力”與“科技創新競争效力”。橫向視角下的“五維分解”,可以支撐黃河流域區域創新政策與戰略的分類研究與差異化實施措施;縱向視角下的“二力分解”,兼顧規模名額和效率名額,加強了區域間比較的公平性。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比較分析

圖1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的綜合評價名額體系

文章的資料處理采用采取“權重綜合評價法”,以《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火炬統計年鑒》《中國高技術産業統計年鑒》與《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研究報告》為資料源(表1),利用2012—2021年沿黃九省份的具體相關資料進行測度與分析。

表1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評價名額體系及資料來源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比較分析

2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演化趨勢比較分析

沿黃九省份形成了科技創新競争力差距顯著的3個梯隊,上遊省份顯著落後

在沿黃九省份中,上遊省份科技創新競争力顯著落後于中、下遊省份。從綜合得分排名來看,沿黃九省份形成了科技創新競争力水準差距顯著的3個梯隊。其中,第一梯隊為山東;第二梯隊包括陝西、四川和河南;第三梯隊包括内蒙古、青海、甘肅、山西和甯夏。除了四川外,黃河上遊的其餘4個省份均位于第三梯隊。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比較分析

圖2 2012—2021年沿黃九省科技創新競争力綜合得分比較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比較分析

圖3 2012—2021年沿黃九省份科技創新競争力綜合得分排名比較

科技創業條件和科技創新收益水準低下是制約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的關鍵因素

沿黃九省區科技創業條件與科技創新收益次元得分顯著落後于其他次元。以2021年為例,黃河流域各省份的科技創新投入(37.95)、科技創新産出(41.34)與科技創新影響(62.87)綜合得分均值高于科技創業條件(28.89)科技創新收益水準的綜合得分均值(25.92)。

表2 2021年沿黃九省份科技創新競争力分項得分及排名情況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比較分析

科技創新競争力強的省份應提升其“效力”,而弱的省份則應優化其“實力”

對于山東來說,其科技創新競争實力得分始終高于效力得分,應着重提升其自身的科技創新效力。而對于内蒙古、青海、甘肅、山西、甯夏來說,各省份科技創新競争實力得分均小于效力,應優化其科技創新實力。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比較分析

圖4 2012—2021年沿黃九省份科技創新競争效力綜合得分比較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比較分析

圖5 2012—2021年沿黃九省份科技創新競争實力綜合得分比較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各次元評估結果比較分析

1

科技創新投入——中、下遊省份的科技創新投入水準持續上升,上遊省份科技創新投入不足

從科技創新投入綜合得分來看,山東始終位于第一位,第二梯隊包括四川、陝西和河南,第三梯隊包括甘肅、山西、甯夏、青海和内蒙古。第三梯隊的省份創新投入水準表現出明顯的不足。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比較分析

圖6 2012—2021年沿黃九省份科技創新投入綜合得分比較

2

科技創新産出——科技創新産出水準持續提升,但除甘肅外的上遊省份科技創新産出能力顯著落後于中、下遊省份

從科技創新産出綜合得分來看,陝西始終處于第1位,且明顯高于其餘省份,而内蒙古和甯夏始終交替處于第8位和第9位,其餘省份綜合得分均呈現上升趨勢。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比較分析

圖7 2012—2021年沿黃九省份科技創新産出綜合得分比較

3

科技創業條件——除青海與内蒙古外,黃河流域其餘省份科技創業條件相對改善,但沿黃九省份科技孵化器帶動作用仍顯不足

從科技創業條件綜合得分來看,除2012年外,四川、山東、陝西3個省份始終位于前3位,山西、甘肅與甯夏始終位于後3位,河南、青海與内蒙古則始終位于第4—6位。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比較分析

圖8 2012—2021年沿黃九省份科技創業條件綜合得分比較

4

科技創新收益——沿黃九省份普遍面臨技術市場技術轉讓合同金額、高技術産業新産品銷售收入、技術市場企業平均交易額與高技術産業新産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比重全面不足的嚴峻形勢

從科技創新收益綜合得分來看,除山東在2017—2021年的科技創新收益綜合得分可以達到50分以上的水準,其餘8個省份的創新收益綜合得分均為40分以下(圖9)。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比較分析

圖9 2012—2021年沿黃九省份科技創新收益綜合得分比較

5

科技創新影響——沿黃九省份的科技創新影響綜合得分穩定上升

從科技創新影響綜合得分來看,從2015年起,山東始終保持第1位,内蒙古、陝西始終處于第2和第3位;而從2012年起位于第9位的甘肅省資料相比其他省份明顯落後,且随着時間的推移,甘肅與其他省份之間的差距也逐漸增大(圖10)。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比較分析

圖10 2012—2021年沿黃九省份科技創新影響綜合得分比較

3 政策建議

實施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綜合提升戰略

1

建設一流創新平台以築牢黃河流域研發基礎能力

1. 黃河流域各省份應以承擔重大科技任務、解決重大科技問題為目标,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2. 鼓勵黃河流域各省份打破行政壁壘,整合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創新資源,共同建立跨區域的創新聯盟或研發中心。

2

培育更多高端人才以夯實黃河流域科技研發和創新的智力基礎

1. 黃河流域各省份高校加強科技、人才和教育合作。支援山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雙一流”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成立黃河流域大學聯盟,建立服務全流域的創新平台和人才共享機制。

2. 加大對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力度。各省級人民政府可設立黃河流域青年科技創新基金,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項目啟動資金、研究經費和成果轉化支援。

3. 應加強高層次領軍人才和高水準團隊培養和引進。設立專項基金,實施類似“黃河學者”這樣的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吸引國内外頂尖科學家和創新團隊入駐,形成高層次人才集聚效應。

3

增強企業原始創新能力以釋放黃河流域科技研發和創新主體活力

1. 培育壯大創新企業群體。加快黃河流域創新型企業樹标引領行動、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實施,建設一批高水準的科技創新平台和孵化器。

2.組建創新聯合體。建立黃河流域創新合作聯盟,鼓勵和支援沿黃九省份的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聯合開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與修複的關鍵技術研發,提升流域整體的生态環境品質。

3. 推動企業研發活動全覆寫。各省級人民政府應出台具體政策措施,如稅收減免、研發補貼、創新獎勵等,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

完善黃河流域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1

完善科技成果評價制度

黃河流域跨越多個省份,科技成果的應用往往需要跨區域合作。建議建立跨省份的科技成果協同評價機制,促進資源共享,統一評價标準,確定科技成果在流域内的有效轉化和應用。

2

組織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大活動

建構一個跨省份的科技成果展示與交易平台,利用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實作科技成果資訊的高效共享和精準對接。

3

加快科技投融資體系賦能科技成果轉化

鼓勵和支援地方政府、金融機構與社會資本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風險投資、天使投資基金等多元化投融資平台,為不同階段的科技項目提供資金支援,特别是要注重對初創期和成長期科技企業的扶持。

4

沿黃九省份成立黃河流域技術轉移協作網絡

應建構一個覆寫黃河流域所有省份、集技術供需釋出、成果展示、政策指導和服務對接于一體的線上平台,實作技術資源的透明化、便捷化交流。

強化黃河流域科技創新對内合作和對外開放戰略

1

黃河流域各省份找準關鍵環節和行業開展内部科技創新合作

1. 黃河流域各區域統籌科技創新規劃,重視區域之間的協同發展。建立黃河流域科技創新聯盟,促進省份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區域間科技創新的關聯機制。

2. 沿黃九省份成立黃河流域産業技術創新中試基地聯盟。明确中試基地聯盟的發展目标、重點任務、支援政策和實施路徑,依托聯盟機制,實作資金、人才、資訊等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

3. 建立沿黃省份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科技創新合作。依托黃河流域的資源優勢和産業基礎,推動上下遊産業鍊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

4. 山東和河南積極打造“魯豫國家區域創新中心”,發揮“頭雁”的帶頭和引領作用。

2

黃河流域各省份擴大科技開放水準,與黃河流域之外的區域以及國際科技創新高地開展科技合作

1.強化國際合作園區建設,深度融入全球創新體系。利用黃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數字絲綢之路建設,通過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技術,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資訊互聯互通和數字經濟合作。

2.共建共享科研平台,提升國内科技合作。建構黃河流域科技創新聯盟或協作網絡,作為連接配接黃河流域各省份與國内其他創新高地的橋梁。

段炜钰 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特别研究助理。主要研究領域:創新網絡與區域創新。

陳凱華 中國科學院大學長聘體系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前沿科技融合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刊》青年編委。主要研究領域為國家創新系統、創新管理與創新政策、創新計量學等。

文章源自:段炜钰, 王全景, 陳凱華, 等. 黃河流域科技創新競争力比較分析.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24, 39(6): 957-970.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52401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