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玉芬:照片情懷

作者:潇灑濟南

孫玉芬:照片情懷

孫玉芬:照片情懷

一把淚一把汗,一世辛勞一世恩,焦波《俺爹 俺娘》紀錄片看哭了多少在外的遊子,影響甚廣。焦波的家鄉淄博博山天津灣村那也*是淄博的一張耀眼的名片。6月6日我參加了由《康壽之友》報組織的博山休閑兩日遊活動。在旅遊車上,鮑老師說:博山五陽湖咱們去過多次了,這次咱去天津灣看看,連中央電視台和外國人士都來過的地方,咱也到《俺爹俺娘》家鄉趕一場影像大集,見識見識。一聽,大家都歡呼雀躍,舉雙手贊成。

焦波,出生于山東淄博市,著名攝影家、導演。1998年8月,組照《俺爹俺娘》獲首屆國際民俗攝影比賽最高獎“人類貢獻獎”大獎。近百次獲得國際、國家級、省級攝影比賽獎、新聞獎。2014年由焦波導演的紀錄片電影《鄉村裡的中國》共獲得包括中國電影華表獎在内近20項國際國内大獎。焦波(進修班)是我淄博師專83屆同系同學。同學兩載,大合堂同窗。這次特想近距離地再見一見近40年未見的老同學。

孫玉芬:照片情懷

如今整個村子變成了一個露天鄉村博物館,一張張巨幅照片就是其中最精美的藝術品。我們一行人進了村,順着路,撲面而來一股濃重的鄉土文化氣息。一張由焦波拍攝的、長15米高10米的村民喜樂安詳的全家福立在村口,歡迎着我們一行人來天津灣做客、趕集。

從“天津灣西村 歡迎您”開始,我們看到了張張笑臉——不同年齡 、不管老少 、不分男女。那笑發自内心,像朵朵花兒開放,笑靥迷人。在《俺爹 俺娘》的照片下,我新認識的旅友好友李正舉着手機專注拍照呢——“俺爹”稀疏的胡須,張着大嘴,開懷大笑着!我還看到了土牆上的中央電視台著名播音敬一丹與焦波的《咱爹 咱娘》照片同框。看!2021年中國.淄博天津灣影像大集盛況。一個穿紅上衣、一手摸着地、一手拿着啃了一半蘋果的小男孩擡頭看向旁邊,不知什麼吸引了他。他的後面則是數以千計的密密麻麻“趕大集”的人群。我徜徉在天津灣西村牆面上一張張照片中,慢慢地欣賞着,細細地品味着,深深地感動着……

孫玉芬:照片情懷

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焦波抱着母親的照片:“娘,你抱了我一輩子了,我也抱抱你吧!”(1996年)旁邊坐在椅子上的中年夫妻流露出羨慕的神情。另一張則是:當父親背起兒子時,父親笑了;當兒子背起父親時,父親哭了。(1998年)兩張土牆上的照片,我看着看着,淚水禁不住溢滿眼眶。曾經的我,小時候媽媽抱過我多少次,多少天,多少歲月,已無法計算!我有孩子了,又是媽媽全心全意、無微不至地在電廠幫我看孩子,抱孩子,心甘情願當免費“保姆”!可當我想要孝敬她、想要抱抱她時,她卻在2000年8月31日溘然長逝,年僅68歲。我悲痛欲絕,隻能做出抱的姿勢,握着她那冰冷的手,任淚水肆意流淌。但媽媽那份比天高比海深的愛卻永遠留在我的腦海裡,永不磨滅。而爸爸的愛,則在爸爸的背上。那肩頭暖暖的,舒服極了。我記得:一年冬天,9歲的我生病了,爸爸二話不說,急急地給我穿戴上保暖鬥篷,背起我就往淄陶保健站跑。那焦急的神情都把醫生吓壞了。檢查完畢,好在沒什麼大礙,爸爸才一塊石頭落了地。爸爸的背,像一座巍峨的山,那是我的依靠;爸爸的背像一匹矯健的馬,那是我的“坐騎”;爸爸的背像綠茵茵的草地柔軟親切,那是我的依賴。爸爸的背承載了我童年多少綿長深遠美好的記憶。可是我無能回報他的那份愛,那份情。他在1982年國慶節後病逝,享年49歲。唉!“子欲養而親不待”啊!現在退休了,不忙了。我多想父母在,我能盡其所能,善待他們,孝敬他們。可……

孫玉芬:照片情懷

焦波老同學,他是幸運的,是幸福的,是成功的。他以照片的形式,橫跨三十餘年,12000多張攝影作品中的百幅老照片及文字記錄,真摯感人地記錄了兩個世紀老人30年間的生活片段,典型的農民家庭,真實還原了中國人的家庭親情和中國鄉村的歲月影像。雖這次“尋隐者不遇”沒見到焦波老同學,但我看到了他的“俺爹 俺娘”及鄉親鄉民照片。我為之感動,為之羨慕,為之自豪,為之點贊!

孫玉芬:照片情懷

作者簡介:孫玉芬,新時代文學藝術家協會理事,出生于1962年。1985年畢業于淄博師專(後曲師大),于山東辛店電廠工作32年。其中從教21載。寫過教學論文和豆腐塊。喜歡餘暇看看書,動動筆;賞賞景,拍拍照。喜歡朗讀,自娛自樂。像蝴蝶般生活,精彩人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