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溫故 | 古韻恭王府 博物金名片

作者:人文之光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對于中國現存王府中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清代王府,著名曆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留下了這樣的評價。如今,恭王府已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京味特展、文創産品都讓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溫故 | 古韻恭王府 博物金名片

上世紀50年代,恭王府後身的臭水溝變成了幹淨整潔的馬路。(攝影:袁克夫)

  周總理囑托開放恭王府

  恭王府坐落在京城什刹海西岸的柳蔭街,約建于1776年,是中國現存王府中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清代王府。其前身為清朝權相和珅的宅第,後被鹹豐皇帝賜給其六弟恭親王奕訢,始稱恭王府。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園兩部分組成,占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恭王府花園因環山銜水,曲廊亭榭,布局自然,疏密相間,融北方建築形式與江南造園藝術為一體,堪稱私家園林之佳作。清王朝被推翻後,恭王府數易其主。1937年,輔仁大學用19萬法币購得恭王府,作為校舍使用。新中國成立後,恭王府府邸和花園被多家機關用來辦公。

  1962年,周恩來總理到恭王府視察,陪同的有郭沫若、吳晗、王昆侖等專家。那次參觀後,周總理提出要将恭王府保護好,将來有條件時對社會開放。據說當時還有一個小插曲:周總理跨進花園中一個院落,問旁邊的王昆侖,這裡像不像《紅樓夢》中的大觀園?王昆侖說,看規模比小說中描寫得小一點。

  占用恭王府府邸和花園的機關有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音樂學院、公安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幼稚園和北京空調器廠等,原來的府邸用作辦公室,後花園變成了家屬宿舍。受條件所限,那時修複、開放恭王府難以付諸實施,但周總理一直惦記着這個事。1975年,他在病重期間,委托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谷牧辦3件事,其中一件就是恭王府的開放問題。

  此後,相關人士一直奔走呼籲完成此事。《北京日報》1979年6月17日2版曾刊發文章《建議盡快修複和開放原恭王府》,希望早日騰整修複向國内外遊客開放,既能儲存和發揚大陸古代文化的成就,還能為國家積累一些建設資金。

溫故 | 古韻恭王府 博物金名片

1979年6月17日,《北京日報》2版

  邊搬遷邊修複邊開放

  改革開放後,恭王府開放有了實質性進展。

  1981年,根據國務院上司批示,國管局牽頭召開了占用恭王府機關搬遷工作會議,并形成了《關于恭王府住戶搬遷情況的報告》。第二年,恭王府及花園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經國務院準許,文化部、公安部、國家計委、建委、财政部、國管局、宗教局、北京市政府等部門組成了恭王府修複委員會,同時制定了先易後難、分期分批、先花園後府邸、邊搬遷、邊修複、邊開放的原則。

  随後,占用恭王府花園的機關和居民開始遷出。先有北京空調器廠搬走了他們的一個工廠中的房間,騰出了戲樓。後有3戶居民騰出了花園中心的滴翠岩下、綠天小隐、竹園東面的一些古建築物,搬出了花園。此外,住在花園外圍的幾戶居民遷走,也騰出了一部分房屋。

溫故 | 古韻恭王府 博物金名片

1983年7月21日,《北京日報》1版

  一邊搬遷,一邊修複。據《北京日報》1983年5月17日1版《恭王府花園正在整修》記載,施工隊按原樣修複了花園正門、流杯亭、龍王廟、蝠池等幾座古建築物,連接配接方塘和蝠池的月河也已修好,基本上保留了原有古建築物特色。

  到1988年7月,恭王府花園的流杯亭、月河、方塘、榆關、龍王廟、湖心亭、大戲樓及其竹子院等建築的修複工程已經完成。占地2.8萬多平方米、融北方建築形式與江南造園藝術為一體的恭王府花園實作對外開放。開放僅一個月,恭王府花園便接待各界參觀者4000餘人次,其中有不少文化藝術界的知名人士。曆史學家周谷城揮筆題詞:“王府舊屋,姿态新出,生面别開,音樂美術,既娛衆賓,又廣知識,繼自今後,中外贊許。”

溫故 | 古韻恭王府 博物金名片

1988年7月6日,《北京日報》1版

  修複開放之後的恭王府花園,成為什刹海地區一處重要的旅遊勝地,更是北京胡同遊的熱門景點,遊客一年比一年多。1998年,英國格洛斯特公爵訪華,他參觀後海保護區時被恭王府的古建築深深吸引,贊不絕口。

  完成大修實作全面對外開放

  進入新世紀,恭王府府邸部分的搬遷工作抓緊進行,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附中等機關相繼搬出了府邸古建。

溫故 | 古韻恭王府 博物金名片

1998年,恭王府正門

  2005年12月,恭王府迎來百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府邸修繕。據《北京日報》2005年12月6日1版《恭王府昨日開始全面大修》報道,此次修繕力圖“原汁原味”地重制同治、光緒時期最鼎盛場面。比如,民國初年被焚主殿——銀安殿,就采用了“歇山頂”式房頂及“旋子龍錦枋”式彩畫。

溫故 | 古韻恭王府 博物金名片

2005年12月6日,《北京日報》1版

  在修繕的過程中,恭王府一直緻力于征集流失文物。2006年,就有7件珍貴的明代黃花梨家具入藏恭王府。這7件家具包括黃花梨圈椅、黃花梨嵌大理石長方桌等,全部由美國漂洋而來,夏威夷大學東方美術史教授曾佑和女士将其珍藏多年,最終把家具捐給了恭王府。專家鑒定後表示,其中5件是目前大陸研究古家具唯一藍本——《中國花梨家具圖考》中有詳細記載的樣本式家具,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溫故 | 古韻恭王府 博物金名片

2005年,恭王府開始全面大修。圖為勞工修繕屋頂。(攝影:饒強)

  2006年11月23日,懸挂在恭王府府邸大門上50年的“中國音樂學院附中”老校牌被摘下,一塊寫有“恭王府”的嶄新木牌被挂上。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向恭王府管理中心移交了占用的房屋及管理權,标志着曆時28年、國家投資數億元的恭王府府邸騰退工作全部完成,曆經滄桑的恭王府府邸及花園終于歸為一體。

  伴随着恭王府大修竣工,2008年8月20日,恭王府府邸及花園實作全面對外開放。據《北京日報》2008年8月21日15版《恭王府開放首日遊客近萬》報道,展現在遊客面前的王府是曆史上最精彩部分的“定格”。“修繕過程中我們保證修舊如舊,是以有意義的曆史資訊即使不是同治、光緒年間的,也被一一保留下來。”有關負責人舉例說,和珅的兒子娶了固倫和孝公主,而此次在樂道堂發現的金鳳彩繪,揭開了公主“卧房”的謎團;和珅藏寶的“夾縫牆”也原狀保留,這座“寶庫”位于葆光室東西兩側山牆處,其外部以回廊巧妙遮掩,讓人誤認為是廊子的一面牆,大修拆開後才令大家“恍然大悟”。

溫故 | 古韻恭王府 博物金名片

2008年8月21日,《北京日報》15版

  從那以後,更多中外遊客慕名前來,希望在這座百年王府中尋覓曆史的蹤迹。2012年1月20日,恭王府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國家級博物館打造活态文化空間

  恭王府全面對外開放之時,已不僅僅是一座清代王府,還是北京唯一一座王府博物館。近年來,恭王府博物館通過舉辦展覽、演出,征集文物,開發文創産品等形式,不斷打造活态文化空間。

  2012年,首屆“京韻留香”平劇演出季在恭王府大戲樓上演。平劇于2010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恭王府花園内的大戲樓是北京最早演出平劇的重要場所之一,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古老的文化遺迹相結合,展示出獨特的魅力和韻味。

溫故 | 古韻恭王府 博物金名片

2012年10月31日《北京日報》15版

  與一般博物館先有文物再建館的模式不同,恭王府是先有的花園,後征集的文物。為了建設王府博物館,充分展示清王府的體制、器物和生活狀态,恭王府每年都會利用國撥專項資金和自籌資金面向全球征集文物。2013年,恭王府先後接受了3次文物捐贈,其中包括紅學泰鬥周汝昌先生的手稿等。北京海關也将上世紀80年代以來罰沒的萬餘件文物藝術品正式移交給國家文物局,後由國家文物局劃撥給了恭王府博物館。

溫故 | 古韻恭王府 博物金名片

2013年7月24日,《北京日報》8版

  2022年,宮廷金魚特展在恭王府拉開帷幕,360尾北京本地自主培育的錦鱗投放到恭王府博物館蝠池和金魚池中,成群的魚兒舞水弄波,為曆史悠久的恭王府博物館增添了一份生氣與靈動。全國選送而來的珍稀豔麗、難得一見的宮廷金魚再現“木海觀魚”盛景。

溫故 | 古韻恭王府 博物金名片

恭王府2023年宮廷金魚特展,再現“木海觀魚”盛景。(攝影:武亦彬)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恭王府博物館緻力于打造活态文化空間。除了恢複曆史上曾經有過的活動,讓昆曲、古琴或者非遺等傳統藝術重制生機,恭王府博物館還開發出一系列文創産品,吸引了大批年輕人。“一年會去好幾次,每次逛都有新發現,比如有意思的展覽,有特點的文創,尤其是恭王府非遺項目春分祈福大典,我參加好幾年了。”“90後”女生孟曉雪一邊晃着手上戴着的恭王府文創産品——綠色鑲鑽小粽子造型手鍊一邊說,“以前覺得恭王府就是一處景點,現在覺得更像博物館或者生活空間了。”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著名曆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的評價猶在國人耳畔。如今,這裡已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伴随着京城對傳統文化保護、利用的不斷深入,恭王府這張曆史文化金名片将被擦得越來越亮。

  (來源:《北京日報》2024年6月27日,第10版;作者:賈曉燕;圖檔來源:原文配圖;資料來源:京報集團圖文資料庫、恭王府博物館官網;原文有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