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長城”為名 共赴一場文旅盛會

作者:黃河新聞網忻州頻道

——寫在2024山西·忻州“長城兩邊是故鄉”文化旅遊季開幕之際

萬裡長城萬裡長,長城兩邊是故鄉。

在忻州大地上,長城這條巨龍常常“躍身”于連綿的峰巒之間,盡閱曆史煙雲、時代氣象;時而“潛行”于荒原之上,守望精神家園、人間煙火;也偶爾“俯首”向大河,觸摸錦繡山水、文明奇觀。

以“長城”為名 共赴一場文旅盛會

雁門關景區。曹建國攝

忻州是萬裡長城的重要節點,是全省長城分布最大的地級市,不僅占據了全國的多項第一、唯一、之最,而且在新的時代發展中有着全新叙事:古老的“三關”曆久彌新、魅力綻放;長城一号旅遊公路奔走串聯、風光處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和長城博物館峥嵘畢現、蔚為壯觀……

7月3日,2024山西·忻州“長城兩邊是故鄉”文化旅遊季将盛大開啟。在曆史與時空的交疊中,忻州文旅又一次迎來高光時刻。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近年來,忻州文旅在融合發展中高調崛起,不斷“破壁出圈”。這背後,是忻州文旅高品質發展的“雄心壯志”——立足山水人文資源優勢,堅持将文旅産業作為全市轉型的新支點,以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為目标,以建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深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和産業轉型更新,不斷推進文旅産品創新、業态優化、配套完善、服務提質,加快由文化旅遊資源大市向文化旅遊産業強市轉變。

以“長城”為名 共赴一場文旅盛會

代縣雁門王酒堡。張存良攝

這一次,雁門關下,風雲聚、龍身舞、宏圖現!

以長城的名義掀起旅遊新熱度

以“長城”為名 共赴一場文旅盛會

偏關好漢山長城。楊峻峰攝

總長度478.59公裡、橫向跨越13縣、縱貫曆經12朝……

泱泱忻州,外得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勝,但長城始終是揮毫于這山河文脈間的厚重一筆。偏頭關、甯武關、雁門關,曆史不僅将内長城的“外三關”都嵌入忻州大地,還在境内遍布古堡、隘口、關城和軍事重鎮,構築起嚴密的防禦體系。

憑關而立,踞城而守。曆史上,忻州以長城為屏障,是守護王朝家國的“晉北鎖鑰”,烽燧燃起,援者雲集;忻州也曾以長城為貿易通道,走出了茶馬古道、玉石之路。這一“守”一“通”之間,架構起了忻州長城的曆史使命,也鋪墊下忻州最厚重的人文底色。

文旅興則城市興。在文旅市場角逐日漸激烈的今天,坐擁厚重文化和神奇山水的忻州如何突圍?2023年的一場盛會指明了答案——長城。

以“長城”為名 共赴一場文旅盛會

“第五屆中國長城論壇暨山西·忻州長城文化旅遊季”開幕。馮曉磊攝

2023年7月31日,一場集文化、旅遊、經貿于一體的盛會——“第五屆中國長城論壇暨山西·忻州長城文化旅遊季”精彩開幕,忻州以長城的名義向國内外遊客隆重發出邀請函。随之而來的是:“第五屆中國長城論壇”上演百家争鳴、巅峰對話;“相約忻州開啟晉冀康養之旅”文旅推介會上強強聯手、資源互補;“夏養山西相約忻州”全國百名旅行商走進忻州踩線活動分頭并進、一路生花;“長城兩邊是故鄉”文化旅遊季抖音短視訊大賽火熱舉辦、點燃激情……一系列展現忻州長城文化價值、景觀價值和精神内涵,承載忻州對外文化交流、旅遊合作盛情的活動持續上演。

一朝盛會天下知。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讓四方賓客領略了忻州長城獨特的魅力,也激活了忻州人對長城的強烈自豪感。市長城學會會長楊峻峰就用“十大收獲”盛贊活動,期待忻州長城綻放更大魅力。

盛會的力量還可以在資料中展現。去年7月以來,雁門關景區累計接待遊客96.93萬人次,同比增長95.5%;老牛灣景區累計接待遊客16.38萬人次,同比增長48.1%。

江山留勝迹,我輩複登臨。為進一步講好忻州長城故事,忻州再次以“長城”的名義發出邀約——“在忻州遇見壯美中國”2024山西·忻州“長城兩邊是故鄉”文化旅遊季将于7月3日在雁門關景區盛大開幕。随之而來的是智庫圓桌會、超級越野跑等100餘項配套活動,忻州長城将再次閃耀東方。

秦時明月漢時關。3000多年前,周穆王駕長車巡遊疆土,登臨雁門關,開“旅遊”先河;如今這座古關再展旌旗、再舒雙翼,與忻州長城一道廣邀遊客開啟一趟全新旅途。

以守護的姿态煥發古老文物新生機

一座雁門關,半部華夏史。代縣縣城北的雁門山中,雁門關長城跨越千年時光蜿蜒而來,在持續不斷的保護和文旅開發中,正在重制磅礴滄桑之美。

恢弘大氣的寺廟建築群、精美絕倫的壁畫、綿延千裡的古老長城……忻州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36處42個點,千年風韻随處可見,曆史文脈觸手可及。如何将厚重燦爛的文明積澱做深、做透、做活,讓古老的文化迎來新生機?忻州正在保護和利用中“活化”文化資源,解碼文化寶藏。

市委書記朱曉東在調研時強調,要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方針,用心用情用力推動忻州文物事業高品質發展。要主動探索文物保護機關開放利用路徑模式,加強文物資源價值的挖掘、闡釋和傳播,讓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衆。

青山上,古道邊,曆代古長城遺址巋然屹立,背後是文物遺産保護工作的創新發展和一代又一代長城人的接力守護。出台《忻州市長城保護條例》,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長城保護工作的通知》等多部法規檔案;将境内長城全部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聘請589名長城保護員對長城進行日常巡查。青年志願者手持垃圾袋、抹布等勞動工具,徒步撿拾長城腳下的白色垃圾、煙頭等。他們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講好長城故事,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長城,甘當忻州長城的保護員、宣傳員。

除搶險加強、保護修繕、做好安全防護外,忻州還着力創新長城遺産傳承的方式和場景,努力讓長城遺産可觀、可感、可用。

雁門關景區在把燙畫、刺繡、布藝等非遺文化搬進景區的同時深挖雁門關文化,推出“尋找雁門英雄”打卡活動,打造雁門長城新IP,得到越來越多遊客的喜愛。

甯武縣對甯化古城既注重“形”的保護,又突出“神”的傳承。從“修舊如舊、以存其真”保護傳統民居、改善居住環境,到挖掘文化内涵、發展文化産業,曆史文化和現代生活正融為一體,擦亮人們幸福生活的文化底色。

偏關水泉營古堡與水泉戰備道地在紅門口“攜手”。當地對紅門口遺址、水泉營古堡、戰備道地三部分進行整體打造,建成了集紅色旅遊、邊塞軍事曆史風情為一體的“旅遊綜合體”。

忻州古城創新遊覽模式,通過開展快閃巡遊、古玩市集等活動,開啟“青春修煉計劃”,讓千年古城煥發出青春活力。

讓古老長城“活”起來講述新故事的還有對國家戰略的踐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老牛灣——丫角山核心展示園紮實推進,長城一号旅遊公路将沿途景點“串珠成鍊”,忻州古城西側長城博物館拔地而起,再為魅力忻州增添厚重底色。

随着長城文化的深度賦能,忻州長城沿線各地都在積極挖掘這座巨大文化“富礦”,創新推進長城與體育、長城與文藝、長城與産業、長城與鄉村振興等的深度融合。

代縣不僅讓一系列體育賽事在長城腳下落地,還将“代州黃酒專業鎮”建設的高地建在雁門關下;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偏關縣老牛灣村,緊緊捧住長城、黃河兩大“聚寶盆”,讓文旅資源賦能鄉村振興;忻州古城和蘆芽山聯袂互動,開啟“長城兩邊是故鄉”忻州古城——蘆芽山拉力賽,促進旅遊業與文化産業的深度融合……

文脈悠遠,與古為新。現在,忻州正用一次次長城旅遊季賦予長城新的文化内涵、激發長城新的時代活力。

以品牌的張力釋放文旅産業新動能

以“長城”為名 共赴一場文旅盛會

忻州古城

2023年,全市景區接待遊客2647.1萬人次,門票收入7.84億元,經營收入14.89億元,其中五台山、雁門關、蘆芽山、老牛灣、忻州古城5個重點景區累計接待遊客2027.2萬人次、門票(經營)收入10.37億元,同比分别增長88.68%、154.57%。

亮眼的成績單背後藏着忻州文旅版圖中舉足輕重的力量——長城。無論是佛國勝景還是大河奇觀,無論是山水形勝還是千年古城,無不在長城的奔走串聯裡一脈相承。

“長城是忻州的驕傲,是忻州的珍寶,也是忻州人的精神家園,更是增強忻州文化魅力、提升全域旅遊影響力的亮麗名片。”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建國的發言更見長城之于忻州意義非凡。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出圈”的背後是忻州持續推動文旅品牌塑造的孜孜不倦。連續召開代州黃酒文化節,冠名“雁門關号”動車組列車,成功舉辦全省第六次旅發大會、第二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忻州·五台山”旅遊促進大會、中國“萬年冰洞·世界奇觀”高層論壇等活動,“殊勝天地間·自在五台山”“清涼自在地·康養雲中河”等品牌矩陣效應不斷擴大。去年全市新評定3A級旅遊景區7家、2A級旅遊景區4家,實作A級以上景區縣域全覆寫。雲中河景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文明旅遊示範機關,正在申報建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岢岚宋家溝景區成功建立國家4A級旅遊景區并入選文旅部“四季村晚”示範點;五台山慧養文化旅遊片區建設被列為山西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重要内容;忻府區、五台山風景名勝區成功建立省級文旅康養集聚區;忻州古城景區獲評省級文旅康養示範區;偏關縣乾坤灣旅遊度假區成功建立省級旅遊度假區。

文旅市場品牌影響力持續彰顯,并強勁推動文旅産業迸發活力。我市全方位創新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現已形成“文旅+農業”“文旅+研學”“文旅+康養”等多業态融合發展新局面。研學遊、自駕遊、康養遊、體育遊、演唱會、文旅展會等業态也在不斷豐富。

這一次,汲取了千年文化養分和時代發展力量,“長城兩邊是故鄉”文化旅遊季也勢必再次豐富忻州文旅的故事。

覽雲月、曆滄桑、經興衰,曆史中這段古老長城厚植家國情懷,寫盡千古風流;起新程、綻芳華、向未來,此刻這段長城正以一種全新姿态續寫時代傳奇!

盛會在即,忻州向廣大遊客發出誠摯邀請,共享這場盛世長城的文旅盛會。

(來源:忻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