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傅葉茂有什麼故事?

作者:鐵面人解讀曆史人物

傅葉茂老人,闆龍龍頭制作的核心人物、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河上龍燈制作核心成員、闆龍手藝人。

正月十五,年的尾聲,天下着小雨,略顯冷清的傅氏祠堂迎來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緩步走到廳堂正中、虔誠地祭拜起面前的龍頭菩薩,隻見龍頭面如尊佛、慈眉善目,造型精美,這件龍頭正是這位老人所做,他就是河上龍燈勝會、國家級傳承人傅葉茂。河上龍燈勝會是元宵節期間杭州蕭山區河上鎮一帶世代流傳的大型民俗活動,包括開光、出燈、鬧元宵和化燈一系列完整的儀式,集合了河上地區舞蹈、國樂,體育和民國傳說等項目,又有龍燈又有會,還有馬燈來湊隊,它不僅是當地群眾表達信仰、寄托祈願的重要活動,也是展示民間獨特技藝的舞台,其中、龍頭是勝會的核心、吸引着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觀摩、欣賞。那主要是高興,這批人、龍燈很喜歡搞的,龍燈能帶來風調雨順,保佑我們年歲好點這個思想,都是這樣的,縛龍燈。對遊客們來說,河上龍燈勝會是一場難得的傳統民俗嘉年華,但在當地人心中,他們與龍頭、龍燈勝會有着更為親切的情感連結,每年正月活動籌備開始、這裡的每一位村民都希望能夠參與到勝會中來,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翁迪明說:“一種大的民俗項目也好、小的民俗項目也好,都是群眾一種情感的需要,說起來是信仰、實際上表現出來的、都是一種很普通的喜怒哀樂,他要在一年一度的時候,他要釋放一下生命的熱情、奔放的一種性格在裡面,叫節律性的,就到了這個點的時候、他一定要這樣、抒發一下一種生命的活力。”河上龍燈勝會,源自于唐朝開始、由中原向各處傳播的泾河龍王傳說,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生活在黃河流域的泾河龍王因鬥氣篡改降雨時間,觸犯天條,即将被斬首,遂托夢求救于李世民,李世民欣然答應卻最終無力阻止,為了安撫死後的泾河龍王、李世民隻好在元宵之夜為龍王接回原身、送回泾河,百姓将竹木做成的龍身一節一節連起來、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祈求龍王巧施雲雨,保佑黎民幸福安康。在傅葉茂的心中,對龍頭菩薩的信仰和喜愛是根深蒂固的,沒有理由、它就是一件最自然不過的事情。1937年,傅葉茂出生在河上鎮溪頭村,從小他就喜愛龍燈,看着大人們紮,自己也試着就地取材、紮小燈玩。那時候做做、主要是厚紙闆剪剪,像那些燈這樣做做、小闆這樣弄弄,這種是有印象的,一起做的。原先的小燈,大一些的有參與的,這樣玩玩弄弄,就是一些小玩意,有這麼個意思,後來自己喜歡了、這樣綁綁弄弄就自己做了。

那時候,沒有其他的玩具,源于興趣的喜歡、被自己用雙手制作出像模像樣的“小成品”,年幼的傅葉茂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制作龍燈的種子就埋在了他的心裡。用竹篾紮魚燈,這個魚麼這是魚頭、這個裡面是眼睛、這個地方是嘴巴,這眼睛呢、化眼畫出來、畫的魚眼。傅葉茂家裡有兄妹八個,三畝薄田根本不能滿足生活所需,農閑的時候、他還要去江裡抓魚來補貼生活,溫飽都成困難、紮龍燈也就成為了想念。1962年,傅葉茂被招到杭州鋼鐵廠當臨時工,因為他老實肯幹、能吃苦,漸漸被留了下來,從臨時工轉為正式工、并一直幹到退休,在傅葉茂印象中,解放後、溪頭村隻有在1956年盤過龍燈、再一次盤已經是1978年,80多歲的傅葉茂對于50年代那次的盤龍已經記憶模糊,他清晰記得的是1978年那次,因為那時候正值壯年的他不僅參與了擡大鼓、而且還自己綁了一個牛燈。那個時候自己也綁過一架燈,這架燈呢是一隻牛、綁一隻牛,自己是屬牛的,還因為這頭牛獎勵了八十八元、那時候獎了八十八元。傅葉茂一直沒有間斷過對龍燈的喜愛,當勞工期間、雖然不能時常回家,但每到過年的時候、隻要村裡紮龍頭,或多或少、他都要參與其中。1992年,他退休了,這個時候、傅葉茂終于可以好好地去發展這個愛好了,他主動跟村裡的老師傅學習、不斷積累經驗,在實踐中提高龍頭紮制技藝,至今一直緻力于河上龍燈勝會核心部分龍頭和龍尾的制作工藝。做個六七十條燈、算起來總有的,綁燈就是個夥伴,這龍燈伴是我的夥伴,是這個内容、是這個情況,我自己很喜歡做,就是個夥伴。天有不測風雲,18年前、老伴意外去世後,龍燈就更是成為了傅葉茂唯一的伴,每當做好的龍頭擺出來,傅葉茂看着龍燈這個漂亮啊、心裡說不出的開心。今年的龍頭呢、做好看看也蠻好,心裡邊也開心,去年主要自己身體不大好,有的東西也比較少做,今年身體好一點還要加把勁、還要做,大家一起做。一張彩紙對折成合适大小,裁剪、覆上鑿花模闆,然後用訂書機訂住四角、使之固定,就可以開始進行鑿花。鑿花是傅葉茂的絕活之一,薄薄的紙片、他可以一次鑿十多張,鑿出來的花樣可以貼在龍頭、龍尾、龍珠上,作為裝飾、非常好看,但做起來、卻非常費勁。你要是不會鑿,稍微看看、膽子小啦,這把刀鑿下去,自己麼一般性十三四張、十四張,起碼有十四張,十四張有兩個龍檔可以貼,鑿子稍微用力就會弄破啦,看看倒蠻,鑿子快,木頭好鑿、紙比木頭難鑿,紙嫩呀。因為紙很軟很滑,鑿子下去力度的多少、就必須拿捏準确,一不小心、紙就鑿破了,也就不能用了。徒弟學做的,是最簡單的“金錢花”圖案,先沿對角線鑿一條直線,然後鑿另一條、接着鑿中間的花樣,最後鑿四周的邊框,傅葉茂還會鑿很多難度更高的。這裡是兔,這個兔子是我自己描的,兔子是我自己描的,兔子是我自己描的,這裡有一隻蝴蝶,這個蝴蝶是魏磊紅拿給自己的,自己描的部分呢、金錢花是我自己加上去的,本來這個蝴蝶四周是空的,金錢花是我自己加進去的。對于這些花樣、傅葉茂如數家珍,連同大大小小的工具、都是他在長年累月中點滴積累起來的寶貝。在傅葉茂家裡,雜七雜八的都是龍頭裡的東西,占據着家裡的各個角落,時不時地他都要拿出來翻一翻、看一看。龍頭制作工藝複雜,全部完成、大約要100個工、200多天,需要大夥兒分工合作,每年冬月裡、大家就開始忙活起來了,竹子砍回來要剝成各種尺寸的篾絲,合力紮制成龍頭、龍尾的模樣,尺寸都有記錄,因為年年綁、這些都已經印在了師傅們的腦海裡,龍要2.1米高,肚子要76公分高,68公分寬,嘴巴開口36公分、上颌有58個孔,穿過的篾絲一定要均勻。這裡的五十八根篾絲就是要着重注意到的,這幾根篾絲要制作得牢固,放着看不出什麼,盤起來是相當重的,做起來就要看這個竹闆和篾絲均勻不均勻,這幾根扁擔制作得好不好,要自己琢磨的。做都會做的,大部分人都會做的、就是式樣做不好了,看看容易、篾絲拿到手裡就不知道怎麼做了。傅葉茂最關心的、就是龍頭上嘴唇的安裝和制作,如今年紀大了、主要工作都要徒弟們來做,但是到安裝的時候、他還是要過來搭把手、檢查檢查,龍頭模型紮制完成、内部安裝好電燈,外面再用紗布包裹好、就可以進行裝飾了,先貼鱗峰,再貼肚花、金邊,龍身兩邊貼皺花、最後貼龍鱗,用煮熟的粽子搗成膠狀、就可以貼龍鱗,為了顔色豐富、每一小片的龍鱗都由三層組成,貼龍鱗很有講究,食指拇指輕捏對折,橫、豎每個角度都要對稱,這樣看起來才好看。制作龍頭的工序繁多,非常繁瑣,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八仙要親手畫、再染色。龍頭上的天官賜福、和合二仙,一對鯉魚、一對鳳凰,一個都不能少,最後将圖案多餘的部分剪掉,再糊上硬紙闆、晾幹。龍鰓有六對,每一根邊框都要用絲帶纏繞裝飾。嘴巴裡是五福拜壽,五隻蝙蝠叫五福拜壽,鳳凰動起來的時候搖一搖、龍珠可以噴霧氣,龍身上是風調雨順。龍頭是村民虔誠的信仰,寄托着大家的美好祈願,在此前的很多年、溪頭村的龍頭制作都是村民自發的、沒有報酬,飯也要自己回家去吃,但是因為喜歡、是以村民們沒有報酬也要争着做。這個是自己高興啊,真的是自己歡喜啊,工資沒有,綁了就高興,大家榮譽方面,你這盞燈綁得好,大家都是這個感覺。徒弟傅建林說:“現在就是說我每天都在做龍燈,假如他們突然不來叫自己來了,那自己心情肯定不好的,像自己這人、我受到委屈時候、那我肯定要說我什麼事情做掉了,你們不要我搞了,自己會拼了命跟他們去說,我哪一點做得不好,你們不要我做”。傅全保言:“大家都喜歡 你要我們幹什麼、我們就去幹什麼,他們說來來來、給我們背龍燈,自己就去了,就這樣的,自己喜歡去、就去了,喜歡制作的就去制作。”徒弟傅乃成言:“自己爸還在的時候、龍燈也是參與的,自己爸是以高照為主的,我是自己很愛好的,這樣東西還是挺對自己胃口的,葉茂師傅也挺有耐心的給我們講解,剛剛那個也講過了、他要求也還蠻嚴格的,自己也是喜歡要求高的,要制作得精細、制作得好、制作得漂亮。”傅張興說:“大家都參與,因為愛好他,一看我們紮燈了,大家自己就來紮了,甚至連婦女都有,婦女不做什麼、就做這個拼花(粘龍鱗),以前這個龍鱗是一片片拼上去的。”河上的龍燈制作,溪頭村是主力,現在做龍頭的師傅一共有6位,大家合力,一個龍頭要一個多月才能完成,傅葉茂紮了幾十年的龍頭、特殊的情況也遇到過,有一年鬧元宵前夕、那時候還沒有使用電燈,龍頭裡的蠟燭翻倒了,着起頭來,辛苦制作的龍頭付之一炬,眼看第二天沒辦法鬧元宵、怎麼辦,大家趕忙重新剝篾、紮制龍頭,做到天亮為止、連夜趕制出了一個新的,但凡做龍頭、村民們都有這樣一股奮不顧身的精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