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淮海戰役期間,我軍背後的支前民工,比雙方參戰總兵力多兩倍

作者:讀萬卷書破萬裡浪
淮海戰役期間,我軍背後的支前民工,比雙方參戰總兵力多兩倍

1948年11月6日,中國近代軍事史上規模最大的會戰——淮海戰役爆發,到1949年1月10日戰鬥結束時,共曆時66天,國民黨軍調集了河南、山東、江蘇等省精銳共80萬人,我軍也集中了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兩大主力共60萬人應戰。當時作戰區域東起江蘇海州,西至河南商丘,南起安徽淮河,北至山東臨城,總面積達到數萬平方公裡。

淮海戰役期間,我軍背後的支前民工,比雙方參戰總兵力多兩倍

華東野戰軍大舉南下

淮海戰役期間,我軍背後的支前民工,比雙方參戰總兵力多兩倍

淮海戰役波及周邊數省

動員500餘萬民工支援

為了在這東西寬350餘公裡,南北長250餘公裡的遼闊戰場上,維持這場關系中國前途命運的大兵團決戰,中共中央要求中原局、華東局會同華北局統籌考慮,不僅要解決全軍部隊及民工130萬人3至5個月作戰期間的糧食、彈藥、草料供應,還要考慮戰鬥過程中10萬至20萬傷員的轉運醫治,更要考慮戰鬥結束後數十萬國民黨俘虜兵的糧食供應問題。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除了原有軍隊系統後勤部門外,中原運輸司令部、豫皖蘇後勤司令部、豫西軍區支前司令部、華東支前委員會、華中支前司令部及冀魯豫戰勤總指揮部等相繼成立,負責組織動員山東、安徽、江蘇、河南、河北5省全力支援。據最後統計,這幾個省共出動了民工543萬人,其中随軍民工22萬人,二線轉運民工130萬人,後方臨時民工390萬人。

淮海戰役期間,我軍背後的支前民工,比雙方參戰總兵力多兩倍

運送物資,又轉送傷員

這500多萬民工統一按地區,分别編為小隊、中隊、大隊,在20多萬副擔架、88萬輛大小車輛、8500多艘各型船隻和257輛汽車輔助下,出色地完成了運輸任務,共向前線運送了9.6億斤糧食等海量的物資。這數以億計的糧食和數以萬計的衣帽鞋襪、豬殭屍電腦蛋等,都是廣大民工用落後的運輸工具,從分散各省的廣大鄉村千辛萬苦收集,再從戰場周遭數百裡外輸送而來,途中不僅要克服道路殘破、河流阻隔等困難,還要時常遭受國民黨空軍的掃射轟炸,過程十分艱險。

除了艱苦輸送物資外,這些民工還從火線上轉運回11萬餘傷員,他們以挑子500副、擔架500副、民工3600人為機關編組為1個擔運團,華野每個縱隊均配屬1個擔運團。正是他們,冒着槍林彈雨,忍着風雪饑寒,破冰渡河,長途跋涉,運送傷員;有時遇上敵機掃射轟炸,隐蔽不及,民工們往往撲上去,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傷員,不少人是以光榮獻身。

淮海戰役期間,我軍背後的支前民工,比雙方參戰總兵力多兩倍
淮海戰役期間,我軍背後的支前民工,比雙方參戰總兵力多兩倍

杜聿明被俘标志淮海戰役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