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央行借入國債,釋放什麼信号?手裡的債基怎麼辦?

作者:華夏基金

如果要盤點本周最重磅的财經新聞,那麼非此條莫屬:

央行借入國債,釋放什麼信号?手裡的債基怎麼辦?

(來源:财聯社)

就在昨日午後1點13分,這則消息突然引爆,剛創下新高的國債期貨全線跳水,綜合反映債市漲跌情況的中債綜合淨價指數也“難得”出現了調整。

事實上,今年一季度以來,在基本面資料和政策空窗期的背景下,債券上演了一波快牛行情,債市的火熱逐漸被市場所感覺。

10年期、30年期國債利率相繼突破2.5%的“經驗下限”,從去年末的相對高位,在半年多的時間快速下降約50BP至2.21%和2.43%。

央行借入國債,釋放什麼信号?手裡的債基怎麼辦?

01►

突發調整!這則消息

如何影響債市預期?

這則消息為何對打斷了債市的“一往無前”?我們不妨先來梳理一下政策背後的邏輯。

一級交易商就是央行稽核準許的51家金融機構,通俗地說,TA們手上是有國債的。

央行借入國債,釋放什麼信号?手裡的債基怎麼辦?

(來源:人民銀行官網)

現在央行決定下場,向這些機構借入國債,并為此支付相應利息和費用,到期後歸還。可以簡單類比為股市的“融券交易”。

這樣一來,央行可以快速獲得國債持倉,随後在二級市場上出售,以壓低國債市場價格,推升相關國債收益率。

那麼,為什麼債券市場價格下跌可以推升收益率?

舉個簡易的例子:

假設某隻1年期債券的面值是100元,票面利率2%,目前成交價格是100元,那麼到期收益率就是:(100元面值+2元票息)/100元成交價-1=2%。

現在市場上該債券的抛壓增加,成交價格降至98元,那麼現在的到期收益率就變為:(100元面值+2元票息)/98元成交價-1=4%。

對于政策的短期影響,粵開證券認為,一是影響市場情緒,抑制短期投機行為;二是若後續賣出債券,将對市場供需産生實質影響,有利于穩定長債收益率,糾偏收益率曲線形态;三是在資金存量博弈情況下可能強化股債跷跷闆效應。(來源:粵開證券)

基于這一預期,在長債本就積累了相當的漲幅和獲利盤的情況下,昨天下午的債市已經出現了“搶跑”的投資者。

02►

央行官宣借入國債,

釋放了什麼信号?

昨日央行釋出的公告,無疑讓市場上的大多數投資者感到意外,然而,這一決策并非無迹可循。

自4月份以來,央行在多個重要場合,如貨币政策例會、政策性銀行座談會以及陸家嘴金融論壇,頻繁發出關于“長債風險”的警示。

央行明确指出,目前長期限債券的利率過低,與經濟基本面并不比對,這其中也提到了美國矽谷銀行的風險事件作為參考。與此同時,中美之間的利差持續處于較高水準,本身也不利于“保匯率”。

央行借入國債,釋放什麼信号?手裡的債基怎麼辦?

但此前債市的表現的确“動靜不大”。

央行借入國債,釋放什麼信号?手裡的債基怎麼辦?

究其原因:

首先,本輪“債牛”的起源是資産荒。

一邊是A股市場表現起伏,在股債跷跷闆的作用下,債券配置力度加大;另一邊是上半年地方政府債發行節奏偏慢,而地産與城投兩大信用載體進入新發展格局,市場資産結構中兼具穩健和合理收益的資産相對匮乏。

此外,随着防範金融“空轉套利”,協定存款等高息攬儲手段被禁止,部分存款從銀行“出表”,轉為配置債券基金等産品。(來源:國信證券)

是以,30年期等超長期國債逐漸成為資金的新寵,而一旦這一趨勢确立,其慣性并不會輕易消退。

其次,市場能看到的明牌是,央行手上并沒有直接持有一定規模的超長債。

央行借入國債,釋放什麼信号?手裡的債基怎麼辦?

(來源:粵開證券,截至2024-6-28)

央行目前持有國債餘額為1.52 萬億元,其規模約占整個國債市場的5%,而且主要是2017、2022兩次特别國債續作增持的國債,期限在8年以内。

在沒有現券在手的情況下,市場原本認為央行短期内無法直接參與超長期債券的二級市場交易,進而影響市場走勢。

沒曾想,昨天央行的公告表明,通過“借券”這種方式,無論持有國債的規模如何,其對市場的調控能力并未受到限制。

當市場對政策意圖的反應變得遲鈍之際,央行需要采取一些手段對市場施加影響,這對于投資者情緒或有一定的沖擊效應。

03►

投資者如何應對?

手裡的債基怎麼辦?

事實上,經過昨日的突發調整,今天債市的情緒已經相對平複。對債基而言,這個位置或許短期仍有颠簸,但并不會改變其長期投資價值。

首先,盡管目前邏輯最流暢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但基于基本面和寬松的貨币政策,債市暫未出現明顯逆風。

第一,央行的動作更多是“信号意義”,并不是要引導利率大幅上行,經濟的複蘇本身需要寬松的貨币環境支撐,不應忽視糾偏與逆轉之間的距離。

第二,央行“借券”交易短期内可能沖擊投資者情緒,但由于并沒有向市場增加新的債券供給,并不能改變債券市場的供需關系,“資産荒”的現實仍然存在。

短期内,尤其是在央行進行實際債券買賣行為之前,債券價格仍可能出現一定波動和調整。但當十年期國債調整到接近MLF利率-15BP(即2.35%)的水準,又将帶來一定的成本效益,不妨關注逢低介入的機會。

其次,債基的主要投向是債券,債券帶來的票息,的确有望在中長期撫平市場利率變化帶來的價格波動,并實作正向的收益。

舉個非常簡易的例子:

小挖買入了一張1年期票面金額100元,票面利率3%的債券,買入時的市場價格是100元。

但由于市場利率上行,這隻債券的市場價格一路從100元跌到99.5元、再跌到99元,小挖此時就出現了浮虧。

但一旦債券到期,發行人隻要沒有出現違約,小挖就可以拿回100元本金和3元利息,一舉收複失地而且還實作了盈利。

隻要債基沒有出現“暴雷”的情況,随着持有債券的逐漸到期兌付,由于市場波動造成的短期淨值下跌也有望得以複原。

以萬得短期純債型基金指數為例,在下圖的回測區間,即便買在階段性高點後經曆了連續的回調,但經過最短4天、最長56天的等待,淨值便又能完成“填坑”并且續創新高。

央行借入國債,釋放什麼信号?手裡的債基怎麼辦?

資料來源:Wind;截至2023/9/25;指數過往業績走勢不代表未來表現,不代表投資建議。

要知道,債市在過去十年間已經穿越過多輪牛熊,但大陸債市向來“熊短牛長”,無論行情“颠簸幾許”,萬得短期純債型基金指數、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指數年年正收益。

央行借入國債,釋放什麼信号?手裡的債基怎麼辦?

當然,如果年内債市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漲幅,的确需要做好預期管理,接受未來一段時間債市回報率出現波動的可能性。

但展望長期,随着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的引擎和模式正經曆一場深刻的變革。

低利率環境下,當居民對于低波穩健産品的需求不減,而傳統理财模式的蛻變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屬于固收基金的時代序幕或許正在徐徐展開。

當下不妨提醒自己“慢就是快”,從資産配置的角度做好布局,擁抱固收類資産的中長期“魅力”。

畢竟,債基的“幸福”都藏在時間裡。

風險提示

本資料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法律檔案,資料中的所有資訊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内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緻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以上内容不構成個股推薦。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差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場有風險,入市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