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集體增收·村黨支部在行動】湯頭:“飛地”蜜薯架起共富路

作者:臨沂河東釋出

河東融媒訊 近年來,湯頭街道積極探索産業結構調整,努力提升土地綜合收益,通過采取訂單農業經營模式,發展規模化、集約化、标準化的産業種植基地,實作了糧食豐收、農民增收。

在湯頭街道泉沂莊村“蜜薯飛地”種植現場,大型機械在前面開溝起壟,農民穿梭在田壟之間忙碌,熟練地扡插着蜜薯苗。不一會的工夫兒,一株株充滿希望的嫩綠色便覆寫了整片農田,一幅生機勃勃的農耕圖躍然眼前。

【集體增收·村黨支部在行動】湯頭:“飛地”蜜薯架起共富路
【集體增收·村黨支部在行動】湯頭:“飛地”蜜薯架起共富路

湯頭街道泉沂莊村黨支部書記趙丕芹告訴記者:“由于咱村的土地比較分散,通過第一書記這個平台,咱聯系到了集沂莊這一塊有這麼一塊地,種蜜薯比較合适。通過第一書記聯系到蜜薯基地這一塊有公司,我們決定與公司合作。”

集沂莊村的“飛地”蜜薯基地共有60畝土地,等到秋天收獲後,可以為村裡增收15萬元。而且基地所種植的蜜薯,是該公司在山東省地區的獨一份,良好的口感,再加上産量相對較高,目前銷售前景十分不錯。今年以來,泉沂莊村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種植産業,并依托資源優勢持續推進“訂單農業”發展模式,搭建企業與合作社、合作社與農民對接“橋梁”,不僅壯大了村集體收入,還讓群衆在家門口實作就業增收緻富。

【集體增收·村黨支部在行動】湯頭:“飛地”蜜薯架起共富路

湯頭街道泉沂莊村第一書記張學明介紹到:“我們今年結合蜜薯種植的項目,我們創新了兩個工作點,第一個是,我們改變原有的産業發展隻依賴本村資源的這種方式,創新從其他村莊租借土地,然後通過他們的資源,實作這種資源的共享,我出錢來,你出地。另一方面,今年,我們改變第一書記的這種模式原有的工作模式,改變這種單打獨鬥模式,實行這種合作性模式,抱團取暖,實作我們之間的資源的共享。”

張學明告訴記者,采取“飛地”模式種植蜜薯後,不僅讓第一書記村之間的合作更緊密了。現在依托蜜薯訂單種植,他們還實作了與周邊村在産業上的協作發展,集約化、産業化的優勢逐漸成為蜜薯種植基地的另一個“金字招牌”。

【集體增收·村黨支部在行動】湯頭:“飛地”蜜薯架起共富路

古谷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林立森說:“村裡的第一書記,包括村兩委的兩委班子,去了我們基地。多次的考察,跟我們也是深入的溝通,之後才确定了這個事情。我們公司也是基于黨建引領合作社的這種規模效應,以及上司班子對農業的情懷,才确定了合作關系。”

基于第一書記村的全力支援,該公司在蜜薯種植基地引進了底膜滴灌和膜下種植等諸多新技術。新技術引用後,蜜薯種植将更具智慧化和可操作化。

古谷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林立森表示:“我們對品種的選擇上,是從國外引進了新品種。新品種的優勢,比一些普通的品種,要突出很多,包括甜度、糯度等,對于加工方面,比較明顯。我們對村集體的價格也是比較高的,我們給他們保底價格是一塊五。”

【集體增收·村黨支部在行動】湯頭:“飛地”蜜薯架起共富路
【集體增收·村黨支部在行動】湯頭:“飛地”蜜薯架起共富路

借助區域内良好的土地種植環境,泉沂莊村牢牢抓住了特色種植産業發展的“牛鼻子”,依托“飛地”模式和抱團發展蜜薯種植的産業優勢,該地逐漸形成土地整理、種植、儲存、銷售一系列完整的産業鍊條。

“通過咱飛地模式給咱村集體帶來了六萬塊錢的租賃費,還有咱村也引進了這個蜜薯種植,秋天預計月收入十萬塊錢。”湯頭街道集沂莊村黨支部書記薛美英高興地說。

【集體增收·村黨支部在行動】湯頭:“飛地”蜜薯架起共富路

目前,集沂莊村與泉沂莊村正在就蜜薯訂單種植産業的後續延伸工作進行洽談,進一步拓寬村集體增收管道,實作兩個村的共同富裕。

湯頭街道泉沂莊村第一書記張學明表示,“我們初步打算,是在每年蜜薯收獲之後進行洋芋訂單種植,目前還在考察過程當中,這樣的話,如果能實作這兩個訂單種植的話,我們能給村集體年收入增加20萬元,下一步,根據收入的情況,我們在拓展我們的第二産業,像蜜薯加工、洋芋加工這些産業,實作村民之間的共同富裕。”

【河東融媒記者 張勝全】

#穩紮穩打有幹頭#堅定不移推動高品質發展#弘揚沂蒙精神建設品質河東#好客山東好品山東#鄉村文化振興#旅遊高品質發展看臨沂#好客山東歡迎光“臨”#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看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