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業牽手未來産業,智能發展再添新活力

作者:工聯網
工業牽手未來産業,智能發展再添新活力

目前,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的融合不斷加深,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重大前沿技術、颠覆性技術持續湧現。從元宇宙到腦機接口,從人形機器人到量子資訊,一系列新興産業方向蓬勃發展,未來産業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重點布局的戰略領域。

大陸完整的工業體系為未來産業發展提供機遇

大陸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龐大的産業規模以及豐富的應用場景,這為未來産業的生根發芽提供了肥沃土壤。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培育未來産業,制定未來産業發展規劃。

2024年1月,工信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未來産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确了未來制造、未來資訊、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這6大發展方向,提出要深入推進5G、算力基礎設施、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車聯網、千兆光網等建設,前瞻布局6G、衛星網際網路、手機直連衛星等關鍵技術研究。

緊接着在3月,工信部在高新技術司新設“未來産業處”,專門負責未來産業相關工作。這是國家部委首次為未來産業專門設定業務主管機構,此舉意味着未來産業已進入國家産業布局規劃。

與此同時,各地也結合自身的科技與産業基礎,布局未來産業發展。例如,北京、上海、浙江、深圳、湖北等地率先發力,制定并實施了關于未來産業的發展規劃、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及配套政策舉措,将前瞻布局未來産業視為拼經濟謀長遠的重中之重,并描繪出中長期未來産業發展的宏偉藍圖。

以深圳為例,2013年就在全國率先部署培育海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未來産業,經過多年培育,這些未來産業已在國内占據領先地位,甚至達到國際先進水準。2022年深圳市再次出台實施《深圳市培育發展未來産業行動計劃》;上海出台實施《上海打造未來産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産業叢集行動方案》,計劃到2030年在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領域湧現出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硬核成果、創新企業和領軍人才,并培育形成5個未來産業叢集;北京釋出《北京市促進未來産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指出将錨定六大領域,布局20個未來産業,同時将實施八大行動,搶占未來産業發展先機,将北京打造成為世界領先的未來産業策源高地;湖北釋出《湖北省加快未來産業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要以颠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未來産業,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打造引領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未來引擎。

未來産業在科技新賽道上加速馳騁

如今,未來産業已展現出強大的活力,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以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綠色能源、化工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技術突破,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從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到量子計算機的探索,從腦機接口的創新到6G網絡裝置的推進,大陸未來産業正在科技新賽道上加速馳騁。

以人工智能為例,目前,大陸人工智能新技術不斷湧現,為千行百業賦能,正成為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

相關資料顯示,大陸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經超過4500家。2023年,大陸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達5784億元,增速13.9%。此外,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例如“AI+工廠”,通過智能化的生産流程管控和裝置運維,大幅提升了生産效率與産品品質;還有“AI+工業安監”,借助先進的圖像識别與資料分析技術,實作了對工業生産環境的實時監測和風險預警,有力保障了企業的正常運轉。

再看人形機器人産業,2023年底,人民網研究院釋出的《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分析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申請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最多的國家,累計申請數量已達6618件。同時,大陸人形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已超過50家。

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産業大會釋出的産業報告預測,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将達到27.6億元,2030年有望成長為千億元市場,市場規模達1192.46億元。在又一個千億級市場面前,近年來人形機器人領域跨界入局者增多,許多網際網路企業及汽車企業也都瞄準了這一新的經濟增長點,如小米、小鵬、科大訊飛等,競争态勢愈發激烈。

放眼元宇宙産業,元宇宙相關技術已滲透至工業生産、文化旅遊、教育教育訓練等諸多行業,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應用場景和創新實踐,提升使用者沉浸式體驗,賦能企業提質增效。例如,在工業生産領域,元宇宙應用已覆寫研發設計、生産制造、運作管理、售後服務等全流程,提供協同設計、數字孿生、現場巡檢、虛拟教育訓練、遠端維保等服務,促進工業關鍵流程的數實融合。

未來産業發展的挑戰與應對之策

然而,未來産業的發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還面臨着諸多嚴峻挑戰。

首先,技術不确定性是一道難關,前沿技術的研發存在路線選擇偏差的風險,技術突破的難度也可能遠超預期。其次,高昂的研發成本給企業和社會帶來巨大壓力。再者,人才短缺的問題日益凸顯,特别是跨學科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匮乏,束縛了産業的發展腳步。此外,市場需求的難以捉摸,讓新産品和服務的市場接受程度及需求規模難以準确預估。

同時,産業鍊的不完善導緻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供應受限。國際競争的激烈,更是為發展增添了諸多變數。另外,部分未來産業由于公衆認知和接受度不高,發展受到阻礙。可持續性問題也不容忽視,若不能妥善解決,将對産業的長遠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面對這些棘手的挑戰,我們需多措并舉,積極應對。對于國家和地方政府來說,需高度重視未來産業發展、加強前瞻布局。制定未來産業發展規劃引導發展,在技術創新、科技創業、場景創造和市場應用等方面給予扶持。要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降低技術創新的風險。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積極拓展未來産業在應用層面的創新領域,挖掘更多潛在的應用可能性,進而實作未來産業的全方位發展。

政府、企業和社會應攜手合作,通過多種方式共同分擔研發成本。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吸引并留住優秀人才。要加強市場調研和預測,增強對市場需求的把控能力。促進産業鍊上下遊協同發展,保障産業的穩定運作。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争,提升大陸未來産業在全球的地位和影響力。加強科普宣傳,消除公衆對未來産業的疑慮,提高其認知和接受度。同時,始終将可持續性放在重要位置,實作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和諧共生與共同發展。

END

作者:劉豔玲

責編/版式:劉豔玲

稽核:郄勇志

監制:劉啟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