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7歲羽毛球小将比賽中突然暈厥去世 專家提醒運動時要注意這些事項

作者:長江雲新聞

6月30日,體育賽場上傳來了一個令人悲痛的消息。中國羽毛球小将張志傑在印尼舉行的2024亞洲青年羽毛球錦标賽上突然暈厥,送醫後搶救無效去世。

17歲羽毛球小将比賽中突然暈厥去世 專家提醒運動時要注意這些事項

(來源 央視新聞)

亞洲羽毛球協會及印尼羽毛球協會發出聲明,聲明中稱,張志傑“在不到兩分鐘内被送進了現場待命的急救車并被運往醫院”,但最終還是未能挽救回年輕的生命。目前,官方還未透露導緻張志傑去世的具體病因,相關情況有待進一步公開。網友們紛紛感歎,未來的國羽新星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了,實在遺憾。

猝死高發于運動期間 專家建議:運動需量力而行

在體育賽場上出現緊急醫療情況的案例,以往也曾多次發生。近年來,運動時出現心髒驟停事件也并不少。明明平時的身體狀況很好,也經常保持鍛煉,身體比一般人強健,為何會發生心髒驟停甚至直接“猝死”?武漢市第六醫院心内一科主任劉波介紹道,猝死的真實死因大多與心腦血管疾病相關,也可能是腦血管意外。一般來說在劇烈運動時出現心髒驟停,低鉀血症是很常見且重要的誘因之一,“劇烈運動中會導緻身體大量出汗,随着汗液排出,電解質大量丢失,導緻低鉀的情況出現。鉀元素對心髒非常重要,血鉀正常範圍3.5~5.3mmol/L,過高會抑制心髒傳導系統,出現心率嚴重過緩,過低則會導緻全身乏力,出現惡性心律失常事件等情況,與此同時,人體交感神經處于極度興奮的狀态,也容易導緻心肌缺血缺氧,各項因素疊加,意外可能就此發生。”劉波指出,之是以會出現“運動性猝死”,主要原因是心髒的儲備能力不足,血管條件很差,在運動中超出了它的承載能力後,就可能會出現猝死的現象,“身患猝死性疾病是導緻意外發生的最直接原因,比如心髒、血管、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要注意避免劇烈運動,此外,疲勞狀态下或者吃完藥後高強度運動也會有影響。”

劉波提醒喜歡運動的市民朋友,一定要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運動項目,根據身體情況來決定運動時長,不要在非常疲勞的狀态下去運動,期間一定要多補水,如果身體已經發出了‘警報’,切莫逞強,充足休息後再恢複運動。“一般來說,年齡加上心率不超過170,是比較好的運動程度,如果在運動過程中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頭昏,視物模糊,他可能發生低血壓了,這時候就要停止運動。如果身體某些部位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而且疼痛非常劇烈。那肯定要馬上停止運動,嚴重的話立刻就醫。”

年輕人猝死現象日益凸顯,健康警鐘亟待敲響

劉波告訴記者,80%以上的猝死都是心源性猝死,其中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占90%。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心源性猝死的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30歲猝死的比例正在增加,“我們的臨床病例,因急性心梗離世的病人,很多都是三十多歲,而且都長得很胖,一檢查發現血壓、血糖、血脂都很高,這和年輕人目前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精神壓力大以及社會競争加劇等多重因素有關,長期熬夜、飲食過于油膩、嗜煙酒、常喝碳酸飲料等會使交感神經長期處于緊張狀态,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

與此同時,劉波強調,大家一定要注意身體釋放出來的“求救”信号,尤其是年輕人,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乏力,或者視物模糊、黑矒、肢體麻木、身體劇烈疼痛、無故出汗等症狀時,千萬不要仗着年輕、身體好、工作忙而忽視檢查。

在劉波看來,年輕人想要保持健康,就要從改變生活方式開始。避免過度勞累,合理安排工作和睡眠時間,适度運動,調整心态,健康飲食,戒煙限酒,此外,還要定期體檢,别仗着年輕而忽視健康。

身邊遇到心髒驟停的情況,大家應該如何應對?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了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劉波教了三個步驟,第一,觀察;第二,呼救;第三,心肺複蘇。

17歲羽毛球小将比賽中突然暈厥去世 專家提醒運動時要注意這些事項
17歲羽毛球小将比賽中突然暈厥去世 專家提醒運動時要注意這些事項

(圖源網絡)

“首先觀察周圍的情況是否安全,觀察傷者是否還有反應、呼吸和脈搏;然後大聲向周圍的群衆詢問是否有醫護人員或者懂急救知識的人,讓周圍的人看看附近有沒有AED除顫儀,同時趕緊撥打120。如果呼喊傷者無意識、無反應,脈搏也很微弱,就要立刻進行心肺複蘇,讓傷者平躺,把衣服解開,雙手互扣,進行胸外按壓,位置就在胸骨和雙乳連線的地方,按壓深度 4~5厘米,按壓頻率為100~120次/分鐘,每按 30 下要做2次人工呼吸,同時要把傷者的頭仰起來,口腔清理幹淨,保持氣道通暢,就這樣一直做到醫護人員的到來。”劉波建議,市民朋友都要學會心肺複蘇這項急救技能,同時也要學會如何使用AED裝置,以備不時之需。

17歲羽毛球小将比賽中突然暈厥去世 專家提醒運動時要注意這些事項

(不少公共場所已配備AED裝置)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組織開展全民心肺複蘇知識普及活動,推動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裝置配備标準,在學校、機場、車站等人員密集場所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就是為了能讓更多人掌握心肺複蘇的急救技術,友善非專業施救者對危重病患進行救助,提升急救的成功率,将更多生命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長江雲新聞記者 張益恒 羅冰 通訊員 袁莉 羅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