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區數字化管理為何落地難?

作者:看看新聞

檢視新聞 知識合成

2021-05-25 18:39

一鍵上門,支付物業費用,線上維修投訴,線上購物...上海的許多社群都在嘗試數字化管理,居民隻需下載下傳房地産公司的應用程式即可滿足這些日常需求。不過,看看Knowns記者走訪的新聞,發現這些app的使用率并不高,原因何在?看看新聞知道記者的調查

住在長甯區東劍橋宮廷的李女士半個月前下載下傳了這個"綠城生活"應用。通過這個APP,居民可以把手機刷進門口,訪客可以開車來,也可以提前登記,還可以報修投訴。但要使用這款應用,你必須完整地輸入你的身份、住址等重要資訊,這讓李女士感到不安全。

小區數字化管理為何落地難?

李女士告訴News Knews:她的身份、财産資訊,以及所有購買的交易資訊、生活資料,是以資訊的隐私、安全性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如何使用這些資料?它屬于誰?

這個App由綠城地産集團開發,面向所有綠城物業管理區開放,這也意味着不僅李女士的轄區,其他幾十個街區的資料都在這個平台上共享,那麼如何保證資料不被洩露或濫用呢?通過電話檢視Greentown Property Services Group的News Knews。

小區數字化管理為何落地難?

綠城物業服務集團客服介紹,他們的總公司背景可以看到資料,有專人管理。是以,所有者可以放心,他們的個人資料不會受到損害。

然而,這樣的回應并沒有讓居民放心,這款app已經流行了兩個多月,安裝率隻有10%。李女士希望重新簽訂物業合同,尤其是清晰的資料管理部分。要将資料庫放在您自己的單元中,這是最關鍵的。

小區數字化管理為何落地難?

同樣,上海市徐彙區望城區,去年1月,向社群居民推出了"物業APP",這款APP具有準入、停車引導、準入停車費收入和物業收費等功能。盡管生活很友善,但居民起初并沒有買賬。

金先生擔心這些資訊不會洩露或在其他地方使用。為了讓居民放心,社群産業委員會經常帶居民到社群房間參觀,app中的資料存儲在這裡,在社群内形成資料閉環。

小區數字化管理為何落地難?

社群行業委員會主任秦興國介紹:因為這個APP是社群所有者直接開發的,行業委員會主導的,是以所有的資料都存儲在社群裡,全部存儲在這個伺服器上。

此外,行業委員會、物業公司、平台開發企業還簽署了三方《保密協定》,詳細限制資料保護範圍,對查閱、出口、複制許可加以限制,明确資料所有權屬于所有所有者。

小區數字化管理為何落地難?

經過一年半的推廣,這款app在小區的安裝率達到了70%,對于居民來說,真正得到了生活的便利,比如使用門禁系統,可以有效防止團租、電池車遠端識别功能,還能減少國外車輛的進入;

沈先生指着螢幕說,看,那個藍色的,我可以停下來。

小區數字化管理為何落地難?

而且物業方面也降低了人力管理的成本,通過數字化理順停車管理,公衆賬号更加透明,可以說是很多。上海王城物業經理郭翔認為,通過這款APP,将形成一個網絡,将管理、服務等各個方面結合起來。

目前,個人資訊洩露問題更加嚴重,人們的資訊安全意識越來越強,市人大常委會認為,在推進社群數字化管理的過程中,居民對資訊安全的擔憂應該得到回應。

市人大代表孫偉建議:行業主管部門要有一個标準,物業企業在開發APP時,資訊采集,收集什麼?那麼物業公司提供的服務僅限于物業合同範圍内的權利和義務。如何監管,我認為需要後續明确。

小區數字化管理為何落地難?

另一方面,對于未安裝該應用的社群居民,該物業還應為居民保留線下管道。

上海社會科學院網際網路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認為,公衆也應該有說不的權利,以及你是否為我提供了其他解決方案。尊重每個公民和每個社群所有者的基本權利。

(看新聞知道記者:潘偉實習生 編輯:夏定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