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7月15日是入伏的第一天,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我們将迎來晴、熱、曬的高溫“烤”驗。而在我市各重大項目施工現場,在做好高溫天氣防範措施的前提下,合理組織施工時間,建設者們奮戰在施工一線,穩步有序推進項目進度。今起,本報推出特别報道,記者走進重大項目現場,記錄“烤”驗下的施工建設情況。
15日上午,記者在建立淨瓶山橋(以下簡稱“新橋”)施工現場看到,随着最後一立方混凝土通過天泵澆灌進合龍段,新橋主橋主體工程完工。在順利完成這一施工節點的同時,勞工們在烈日中有序推進橋面等後續施工,為年底建成通車“加速度”。
項目小檔案
桂林淨瓶山橋拆除重建工程是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的交通類重大項目,2022年1月5日舉行開工儀式。項目拆除老淨瓶山橋,在原址上重建新橋,主橋為三跨變截面連續梁橋,主橋長320米,跨徑310米,橋梁斷面寬50米,雙向六車道,并設定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實作機非分離。新橋不管是在橋型選擇,還是在橋梁細部及裝飾上都考慮與周圍環境協調,設計尊重自然,與山水環境融合,以達到整體統一。
目前新橋主橋順利合龍,接下來将推進橋面、匝道、路燈、綠化施工等後續工作,確定在年底前建成通車。
新橋合龍施工現場。
探訪:他們在烈日下揮汗如雨 幹得熱火朝天
新橋主橋主體合龍前幾天,記者來到施工現場探訪。
當時是下午4點左右,雖然已經過了最曬的正午時分,但施工區域露天無遮擋,僅從入口走到新橋北側合龍段的施工區域,記者臉上就開始流汗了。
此時在合龍段施工的建築勞工正在進行鋼筋綁紮,為最後的合龍混凝土澆灌做準備。鋼筋綁紮看上去簡單卻是個細緻活,而且幾乎全程徒手操作,工具隻是勞工手中小小的鋼筋鈎。隻見勞工們在合龍段蹲下,低頭固定鋼筋,起身挪個位置繼續同樣的操作,幾個“蹲”“起”下來,他們臉上已經汗如雨下,擡起胳膊稍微擦一下汗水,又繼續工作。
與此同時,一名勞工手拿焊槍,對鋼筋節點進行一一焊接。電焊作業屬于特殊工種,安全防護要求高。為避免焊接過程中被飛濺的焊渣火花傷到,勞工“全副武裝”,安全帽、手套、防護面罩一個也不少。烈日下,室外氣溫很高,但他專注地進行焊接工作。每個焊點隻有幾秒鐘,但是高溫和火星,讓他面對着雙重“烤”驗。暫時休息時,他拿下防護面罩,臉頰上的汗珠不停往下掉,身上的衣服已經濕透,橡膠手套貼在濕漉漉的手上,費了不少勁才脫下來。
15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新橋。由于合龍需要用到的微膨脹混凝土對溫度有嚴格的要求,早上6點多,施工現場就忙碌起來。混凝土車駛進新橋南側橋面,通過長長的“手臂”天泵将一立方一立方微膨脹混凝土澆灌進長10.5米、寬2米的合龍段。經過三個小時的努力,已澆灌26立方混凝土。随着最後一立方混凝土澆灌入模,新橋主橋完成合龍。
就在合龍作業的同時,烈日高高升起。在現場待了十幾分鐘,記者已汗流浃背。在南側橋面,多名勞工在陽光下進行橋面鋼筋的綁紮,整個場區緊張有序,幹勁十足。記者看到,一頂頂安全帽下是一張張黝黑的臉,臉上挂着汗珠,手臂上也全是汗珠。
現場相關管理人員告訴記者,進入三伏天,他們也做足了防暑措施,備好了防暑降溫用品和藥品。勞工們的工作時間作了相應調整,避開高溫時段,以保障安全生産和大家的身體健康。
勞工們手推天泵對合龍段澆灌混凝土。
進展:新橋主橋主體完工
淨瓶山橋位于市區東南部,橫跨漓江,東連環城南一路,西接環城南二路,是連接配接象山區與七星區的重要通道之一。
老淨瓶山橋為一座偏東西走向的5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橋梁全長277.6米,于1983建成投入使用。2017年,老橋在定期檢測時被發現存在重大安全隐患。2020年,桂林市政府批複在淨瓶山橋原址拆除重建,項目業主為桂林市南方道橋修建有限公司,項目主要建設内容包括橋梁拆除工程、橋梁建立工程、道路工程、便橋工程等,以及配套建設給排水、照明、綠化、交通、電力、通信管群等附屬工程,計劃工期三年。
項目在2022年1月5日舉行開工儀式。2022年6月15日老橋正式雙向封閉施工,臨時鋼便橋正式投入使用。
2022年7月19日下午,随着“砰”地一聲巨響,陪伴了桂林人近40年的老橋完成使命,轟然倒下。
2023年4月15日,主橋水中墩在汛期前全部完工;2023年8月10日完成主橋80根樁基施工。
2024年1月31日,新橋右幅輔道橋現澆箱梁完成合龍澆築。
2024年7月15日,新橋主橋合龍,這也标志着新橋主體完成施工。
“新橋已經合龍了,我還能回想起2年前老橋爆破拆除的場景。再過幾個月,新橋就能通車了。”一名現場施勞工員感慨地說。
亮點:最深一根樁打了66米 相當于23層樓高
新橋的建設過程,對于建設者們來說,是一次次根據實情不斷優化施工方案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遇到了一些難題。
“施工區域的地質複雜,松散卵石層和溶洞都給我們的樁基施工帶來了不小的困難。”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淨瓶山橋拆除重建工程項目總工程師唐毓健告訴記者,因為松散卵石層在打樁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塌孔的情況,第一根樁他們就打了4個月。“正常來說,一根樁的施工時間是1個月到1個半月。基于這裡的實際情況,我們隻能通過在樁基周邊澆灌混凝土和變截面護筒兩個方式,保證松散卵石層區域樁基施工的順利開展。”
溶洞也是桂林橋梁施工中常遇到的問題。桂林地下溶洞多,即使經過前期勘查,但也很難對施工區域的地下溶洞做到“一目了然”。是以,在打樁時還會遇到新溶洞。
桂林市淨瓶山橋拆除重建工程建設現場指揮部一位相關負責人曾參與了龍門大橋的建設。他告訴記者,在龍門大橋200多根樁基中,有大約一半在施工時碰到溶洞,其中不少還像糖葫蘆一樣垂直“串”在一起,最深的一個樁基打到河床以下50多米。”
陽朔福利漓江大橋在建設時也遇到過串珠狀溶洞群,最深一根樁打到了河床以下35米。
“新橋施工中,有一根樁打到河床以下66米,這是桂林近幾年橋梁施工中最深的了。”唐毓健說。
66米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根據相關規定,現在建造房屋的層高不能低于2.8米,66米相當于23層樓高了。
雖然施工中困難不少,但随着一次次根據實情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從早期的全護筒跟進施工到變截面護筒跟進施工,再到樁孔周邊注漿加強地質輔助施工與全護筒跟進組合施工技術,大大加快樁基成孔的效率,進而保證水中承台、墩柱施工的順利按期完成。
在新橋主橋橋身施工中,連續箱梁采用挂籃法懸臂施工13個标準節段與合龍段,引橋部分采用支架法施工。
唐毓健告訴記者,挂籃法懸臂施工一般常用于跨高鐵、跨高速公路的橋梁施工,在桂林範圍内跨漓江的橋梁施工上,比較少用。“一般常用預制或者滿堂支架的施工工藝,根據新橋的跨度和施工環境,雖然挂籃法懸臂施工工期長,但卻是最優解的施工方案。”
如今,随着新橋合龍,接下來将推進橋面、匝道、路燈、綠化施工等後續工作,確定在年底前建成通車。
據現場指揮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橋與東西兩側的道路寬度相同,能有效緩解擁堵。同時,新橋的燈光會進行精心設計,打造與周邊風景相配套的夜景。“今年年底,新橋就要開始‘上班’了,承擔起連接配接象山區、七星區的重任,成為桂林市民出行的重要通道。”
來源: 桂林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