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分鐘公園理論”很火,大意是在你覺得壓力很大的時候,就去公園溜達溜達,或者幹脆找個地方坐下來,呼吸公園中帶着植物和陽光味道的空氣,身心很快就會放松下來。
其實,對不同的人來說,20分鐘理論的治愈地點各有不同,有人喜歡熙熙攘攘的菜市場,感受煙火氣息;有人喜歡安靜如寂的圖書館,享受獨處的美妙;也有人愛去滿是文物的博物館,與過去進行一次談話……
我的“多巴胺”廚房
閑居不問世間事,柴米油鹽最解壓。對于愛做飯的人而言,下班的快樂,始于竈前的忙碌。當生活在都市的人們,費心尋找“20分鐘公園理論”的實踐地點時,我已在自家廚房奏起鍋碗瓢盆的協奏曲。
精緻的烹饪環境是制造美食的前提。為此,我将廚房裝修設計成一個多彩的空間。薄荷綠的櫥櫃和純白色系的內建竈相配,白桃粉與檸檬黃的小方磚混搭原木風的置物架,加上繪有卡通貓爪的灰色地毯和各類可愛的器皿,一鍵解鎖“多巴胺”烹饪美學。
溫馨的廚房是我的治愈地。回到家,洗淨的新鮮蔬果在案闆上競相登場,紅色的朝天椒、紫色的甘藍、綠油油的蕃薯葉、紋理分明的牛腱子肉……簡單的家常食材呼喚着雙手去創造。此時此刻,話不多說,用心做飯。我扔掉手機,關閉“工作腦”,暫别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沉浸在制作美食的滿足感裡。
做飯是一種輕松愉悅的自我表達。廚房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地方,僅需持續練習,你就能享受烹饪之趣。我曾是一枚廚藝小白,常常因不會挑選食材和缺乏基礎的烹饪知識,做出難以下筷的“黑暗料理”。油水四濺的混亂、大火收汁燒糊鍋底、擺盤時忘記調味,在一次次的“翻車”中,我反複嘗試,燒菜水準不斷進階,逐漸可以遊刃有餘處理食材,得心應手施展廚藝。當下,暑熱難耐,步驟煩瑣的硬菜拙于上手,按照我的經驗,一道酸酸甜甜的梅子排骨、一碗無油清爽的撈汁小海鮮、一碟泡椒藕帶拌木耳和水煮毛豆,恰到好處的葷素搭配,足以讓全家人胃口大開。
在油鍋的滋滋作響中,菜蔬泛着誘人的色澤,食物本真的香氣被充分激發,掃除一身的疲憊。經過在廚房的一番勞作,冒着鍋氣的菜被端上桌,家人圍坐,親情在一飯一蔬中融化。在我的眼中,隻要廚房有煙火,人間就有歡聲笑語。
——董紅
先喝杯咖啡再說
20分鐘公園遛彎放空,治愈一整天的疲憊,成為很多上班族共同的認知體驗。
上班族緊繃的弦,總需要松弛的時候,但每個人獲得治愈的地方卻各不相同,或選擇煙火氣的市場,或安靜可獨處的書店,或一次文化之旅,于我而言,在咖啡店是一個可以讓我身心放松的好地方,如果能夠約上三五好友,更是可以為自己加滿油。
上海是全世界擁有咖啡店數量最多的城市,平均每2個月咖啡店就會有一次疊代更新,即便是連鎖咖啡店,也有不同的裝修風格,走進每一家咖啡店,都是一次不同的體驗。作為一名咖啡愛好者,我更享受的是咖啡店中的“慢時光”。濃郁的咖啡香、精緻的小點心、好聽的音樂、好玩的周邊,在咖啡店中一切都是美好的。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咖啡店中洽談工作,咖啡店成為很多人的移動辦公場所。這是因為,在這裡工作也帶着一份惬意,一份閑散,咖啡機磨豆的聲音夾雜着背景音樂和服務員的叫号,展現的是與辦公室截然不同的氛圍。走進一家咖啡店,混亂擁擠的心靈依舊能塞下一杯咖啡,那是内心的聲音在告訴自己:“嘿,沒什麼大不了,先喝杯咖啡再說。”
——費曉曉
音樂生活家
有人喜歡通過釋放購物欲快意潇灑;有人愛宅家追綜藝、刷手機、打遊戲,精神快充雲端暢遊;也有人愛旅遊,打卡所到之城的“建築閱讀”……而音樂是我的治愈之所,讓我移步換景、轉換步調頻率,感觸不同場域中的微辛和溫熱。
音樂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被三分之一塊生日蛋糕糊滿臉頰,就像一段氤氲熱烈的陪伴,就像時鐘剛剛走過20分鐘。
音樂之于聆聽者豈止是創作者單方面輸出的媒體,它會滲透到我日常的各種縫道中來。比如,在音樂中冥想。音樂冥想比傳統的瑜伽式冥想更輕松簡單,适合忙碌紛繁的現代人,尤其是冥想初學人士。一段肆意流淌的輕音樂或白噪音,如大自然的風聲、熱帶雨林聲、海浪聲……閉上雙眼深呼吸,讓身心潛入律動的聲波,使之得到徹底的放松和休憩。又或者挑選一張迷你專輯或EP,讓聲波鋪滿全身,任由山風吹拂你的發。無論古典樂、爵士樂、搖滾、流行歌曲,它們都能擁着你滑入平行世界,任舒卷自由的雲與月裹裝崖壁上不熄的星。
目前,跑步已成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運動環節,而用音樂搭配運動,不僅能提升運動效能,連鍛煉的過程都樂趣倍增,動力無窮。嘉定老城區的環護城河步道是難得的“嘉”門口跑步聖地,稱得上是可以一圈跑足5千米的“世外桃源”。對于初級跑步者來說,僅需20至30分鐘的時間,即可啟動身體的脂肪燃燒模式。此間,選一曲節奏明快的音樂作為跑步的BGM,讓自己的步伐和上耳機裡的節奏。心肺伴随樂曲或快或慢,由音樂引領的輕量級“HIIT(一種高強度間歇訓練方式)”自定制運動套餐在不經意間誕生了。
作為生活方式的音樂無所遁形于我生命的海綿裡。無論數字化發展到什麼程度,人類總是通過尋找實體物提示音樂的真實存在。音樂可以是美酒佳肴、黑膠唱片、夏夜煙花……而一陣自由的風和怦怦的心跳又有什麼差別呢?音樂給予的“20分鐘”不僅是治愈之所、存在之所,之于我,它是一種生活方法論,一種自帶論調的思考方式。
——湯辰霞
在時間的縫隙裡尋找治愈
在喧嚣與繁忙交織的現代都市生活中,每個人心中都藏着一方淨土,那是靈魂的栖息地,是疲憊時得以喘息的港灣。對我而言,這份甯靜與治愈,不在于清晨公園的鳥語花香,也不在于午後圖書館的靜谧時光,而是那夜幕低垂時,城鎮街道上獨有的溫柔與深邃。夜晚的城鎮街道,以它獨有的方式,緩緩撫平白日的喧嚣,成為我心中不可替代的治愈之地。
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白日裡的繁忙與喧嚣逐漸沉澱下來,城鎮的街道換上了另一副迷人的模樣。我喜歡在這樣的時刻,踏入這片甯靜而神秘的世界。漫步在街道上,柔和的路燈将路面映照得溫馨而甯靜。光影交織中,我仿佛走進了一個與白日截然不同的時空。街道兩旁的店鋪,有的已經打烊,緊閉的大門背後仿佛隐藏着無數的故事;有的還亮着燈,透出的溫暖光線給人一種安心的感覺。
街邊的小吃攤散發着誘人的香氣,攤主熟練地翻炒着食材,煙火氣在空氣中彌漫。我會偶爾駐足,買上一份熱氣騰騰的小吃,品嘗着那熟悉的味道,感受着簡單的快樂。那一口口美食,不僅滿足了味蕾,更溫暖了心靈。路上行人稀少,偶爾與擦肩而過的路人相視一笑,那短暫的眼神交彙中,似乎傳遞着一種默契和了解。沒有了白天的匆忙和冷漠,這一刻,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仿佛拉近了許多。
我喜歡傾聽自己的腳步聲在寂靜的街道上回響,那有節奏的聲音仿佛是我與這座城鎮的對話。每一步都帶着我走向更深的甯靜,讓我忘卻了工作中的煩瑣和生活中的壓力。街道邊的老房子,斑駁的牆壁訴說着歲月的故事。那些爬滿牆壁的藤蔓,在夜色中顯得更加生機勃勃。一扇扇窗戶裡透出的微弱燈光,讓我想象着屋内人們溫馨的生活場景,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有時候,我會坐在街邊的長椅上,擡頭仰望星空。繁星點點,璀璨奪目,讓我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自身的渺小。
夜晚的街道,是我心靈的避風港,是我在快節奏生活中的一片甯靜綠洲。它以獨特的方式治愈着我,讓我在這個喧嚣的世界中,始終保持着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的向往。
——毛佳凱
一頁釋壓,圖書館心靈小憩
在繁忙與喧嚣交織的現代生活中,人們仿佛置身于無盡的波濤之中,心靈如同久旱的田地,渴望着甘霖的滋潤。而圖書館這個知識殿堂,悄然間成為了現代人尋求心靈解脫、減輕壓力、治愈自我的一片綠洲。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正如陶淵明詩中所描繪的,圖書館仿佛是一處超脫塵世的淨土,外界的嘈雜在這裡被溫柔地隔絕。踏入其内,輕柔的腳步聲、偶爾翻動的書頁聲,以及空氣中彌漫的淡淡墨香,共同編織成一首甯靜的樂章,讓緊繃的神經逐漸松弛,壓力也随之消散于無形。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在這裡,獨處成為了一種奢侈的享受。沒有手機的打擾,沒有社交的牽絆,你隻需靜靜地坐在某個角落,或許還會想起王維筆下的那份超然。凝視窗外的風景,或是沉浸在書海之中,與古今中外的智者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這種純粹的獨處時光,讓心靈得以自由地呼吸,與自我進行深刻的交流。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的名言在此時顯得尤為貼切。在圖書館這個充滿智慧與啟迪的空間裡,不僅能夠擷取知識,更能在無形中提升自己的心靈品質,讓内心變得更加豐富和深邃。圖書館中的書籍,正是心靈的甘霖。每本書都蘊含着作者的思想精華,每段文字都可能觸動你内心深處的柔軟。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與作者進行了一場心靈的對話,那些關于人生、愛情、夢想的思考,如同春雨般滋潤着心田。
當感到疲憊不堪、壓力大時,不妨走進圖書館,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坐下。在這裡,你可以暫時忘卻外界的紛擾,體會“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的安甯與美妙。
——梁鑫
七嘴八舌
相比城市夜裡的萬家燈火,我更喜歡農村地廣人稀的炊煙袅袅。空閑時,回到農村老家,就是心靈最好的治愈地。——可可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有的人甚至都沒有20分鐘的空閑。——lion
每天中午休息時,我就去附近的社群公園散步,一下子就元氣滿滿了。——小洋芋
作為一個在上海長大的土著,去過不少老城區,見證了它們通過增加綠地和植物重新煥發活力的過程,也成為了我的治愈之旅。——點兵點将
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聽着親切的滬語,看着人群走過,就是一種治愈。——蘋果派
其實,“20分鐘”可以在城市的任意地方,在裡弄的某個角落,或是行道樹下的陰涼,又或是會議室旁邊的休息角。——沙丘
來源:嘉定報編輯:顧娴慧、蘇瑩瑩(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