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影演員劇團的小院裡,“小燕子”歸巢,王丹鳳“回家”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出自1957年電影《護士日記》,演唱者正是影片女主角、上影演員劇團表演藝術家王丹鳳。

上影演員劇團的小院裡,“小燕子”歸巢,王丹鳳“回家”

今年是王丹鳳誕辰百年。9月19日,細雨蒙蒙,武康路395号上影演員劇團的小院裡回蕩熟悉的旋律,王丹鳳的女兒、外孫以及一衆上海影人彙聚于此,為她的銅像揭幕,見證“燕歸巢”。王丹鳳曾說:“演員劇團是第二個家。”如今,銅像面容真切、笑意盈盈,與她生前的同僚、好友張瑞芳、趙丹、孫道臨等藝術家銅像靜靜伫立在一起,守望着這座屬于上海電影、上影演員的“家”。

王丹鳳1924年生于上海,17歲時因主演《新漁光曲》聞名,1951年進入上影演員劇團,先後主演了《護士日記》《女理發師》《家》《海魂》《桃花扇》《玉色蝴蝶》等脍炙人口的影片,她的風采也永遠留在了大銀幕上。作為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她還曾獲第五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特别榮譽獎、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等。

上影演員劇團的小院裡,“小燕子”歸巢,王丹鳳“回家”

上影演員劇團的小院裡,王丹鳳的女兒柳芯反複說“愛”:“媽媽走了好幾年,謝謝大家依然那麼尊重她、愛她。”

上影演員劇團的小院裡,“小燕子”歸巢,王丹鳳“回家”

而在劇團一代代影人心目中,王丹鳳是芳華絕代的偶像,更是美麗溫婉的前輩。她關心劇團創作,對後輩充滿關愛。上世紀70年代末,王丹鳳出演了農村喜劇片《兒子、孫子和種子》,表演藝術家洪融彼時是劇組的“小字輩”。時間已過去40餘年,洪融依然記得拍攝時的情形:“當時條件艱苦,她從來沒有叫過一聲苦,沒有要求過一點特殊照顧。”尤其是演員與角色之間反差較大,為了接近人物,“丹鳳老師那段時間在農村深入生活,熟悉勞作過程,這給我上了印象很深的一堂課”。

上影演員劇團的小院裡,“小燕子”歸巢,王丹鳳“回家”

藝術家梁波羅第一次與王丹鳳合作,是在田間地頭唱滬劇。“當時我剛剛來到電影廠,是一個新兵,有幸和丹鳳老師一起為農民演唱,唱的曲目是《庵堂相會·問叔叔》,我就意外成了她年輕的‘叔叔”。”他回憶,在沒有伴奏、沒有話筒的情況下,兩人就這麼站在田間演唱。而王丹鳳也絲毫沒有明星架子,一言一行都讓人如沐春風。

上影演員劇團的小院裡,“小燕子”歸巢,王丹鳳“回家”

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導演鄭大聖說,他此生第一件值得誇耀的事,就是王丹鳳曾是他所在幼稚園的“阿姨”。他至今清晰記得,這位溫婉的表演藝術家總是不厭其煩、輕聲細語地提醒着班上的“皮大王”們。在鄭大聖看來,對幾代觀衆而言,王丹鳳就是“真善美”本身,“因為電影的神奇力量,她演繹的真善美永遠地留在光影裡,讓好幾代人永遠地去追夢,去追念這份人間的奇迹與美好”。

上影演員劇團的小院裡,“小燕子”歸巢,王丹鳳“回家”

“演員劇團是我們的家。今天我們特别想念上海電影老一輩的藝術家們,也特别想念丹鳳老師。她将永久地駐留在觀衆心中,也永遠地留在我們的心中。”上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隽表示。

上影演員劇團的小院裡,“小燕子”歸巢,王丹鳳“回家”

為王丹鳳塑像,是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副會長、上影演員劇團團長佟瑞欣一直以來的心願,“在銅像制作過程中,我與柳芯交流,得知丹鳳老師最喜歡白色,我們就選用了大家現在看到的白色底座”。思緒回到多年前,他記得老藝術家九十多歲高齡時為劇團留下的寄語“永遠不要離開舞台”,也記得那一天王丹鳳老師留下的美麗纖細手印,也就是劇團重回武康路395号後“星光大道”上的那一枚。佟瑞欣透露,不久前,身為上海市政協常委的他與徐彙區政協主席黃沖等聯名送出了關于建立上海星光大道的提案,得到了市政協、市委宣傳部的積極回報。“上影演員劇團已先後為張瑞芳、趙丹、孫道臨、王丹鳳等前輩建成了紀念銅像,也留下了秦怡、王丹鳳、黃宗英、牛犇、楊在葆、達式常、向梅、梁波羅、張瑜、陳沖、郭凱敏、龔雪、王詩槐、趙靜、王景春、陳龍、唐嫣等幾代電影人的手印。”他希望,這條星光大道能讓更多熱愛電影的觀衆近距離看到電影人的印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