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帶福祉之人,哪怕中途波折不斷,也能苦盡甘來。
命帶苦厄之人,哪怕出身富貴之家,也會一夜返貧。
總有人抱怨,為什麼某某人沒啥本事,可就是抓住了機會,就發家緻富了?為什麼某某人奮鬥幾年,賺的錢比普通人打工一輩子還要多?
羨慕不來,也抱怨不來。首先,大家的命數不一樣,就不能一概而論;其次,每個人的福緣不盡相同,遭遇也就天差地别。
就拿“退休上岸”來說,60後順利退休上岸了,可70後就是無法順利退休上岸。這,不就是“命”嗎?
人好命,天注定。福緣深厚的人,都有這些突出之處。
一、不多不少,凡事剛剛好。
古人有言:“太剛則折,太柔則廢。”
一個人太剛硬,就容易碰釘子;一個人太柔弱,就容易被欺負。等于是,過剛或者過柔,都走了人生的極端,不會有好結果。
既然過剛不好,過柔也不好,那什麼才好呢?毫無疑問,“适度”就好。既有剛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保持“剛剛好”,就很不錯了。
何謂“剛剛好”的福氣?比如說,遭遇了天災人禍,你竟然沒有受到緻命的傷害,而是剛剛好過關,保住了性命。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人生禍患千千萬,是以人們才悲歎“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對于這十之八九的不如意事,有福之人,都能“剛剛好”熬過去。
人生最大的福氣,并不是大富大貴,也不是有權有勢,而是凡事“虛驚一場”,讓我們能夠“剛剛好”過關。
二、平淡安然,沒有大波折。
一談到“平淡”,很多人都隻會想到平庸。實際上,平淡不是平庸,而是老天爺賜給普通人的大福氣。
看個曆史案例,你就明白了。
南北朝時期,出身皇族的劉子鸾,由于被哥哥劉子業忌憚,不到十歲就一命嗚呼了。臨死前,劉子鸾感慨,來世,願不複生在帝王家。
一出生,就是皇家貴胄,夠牛逼了吧。問題是,皇家多殺戮,稍微缺乏一點本事,都會被身邊人幹掉。表面上貴胄,實際上離地府特别近。
身為普通人,雖然說要為了衣食住行、一日三餐而發愁。可是,普通人不用卷入到你死我活的權謀争鬥當中,命運沒有巨大的波瀾,得以保全小命。這不是好事嗎?
人,隻要可以平淡、安然、沒啥波瀾度過這一生,就已經很不錯了。要是不滿足,非要卷入到權謀争鬥當中,大機率,死都不知道怎麼死。
三、心境開闊,不再有偏執。
明代聖人王陽明,臨終前,笑着說了一句話: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意思是,自己的内心已然無比光明,沒有任何的遺憾了,你們又何必為了生老病死而哭泣呢?不要哭,笑着面對就好。
普通人都害怕生老病死,為什麼王陽明不怕?因為王陽明知道,生老病死是客觀規律,自己無法改變。自己可以改變的,唯有自己的内心。
你看宋代大才子蘇轼,被多次貶官,甚至還被貶到了瘴氣叢生的嶺南。(那時候的嶺南,還是蠻荒之地)。可蘇轼依舊笑着面對,不僅盡好當官的本分,還樂呵樂呵過日子。
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就道出了蘇轼的心聲。處境如何,這是我們無法選擇的。可當下過得如何,這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保持積極、陽光、開闊的心境,允許一切發生,接受殘酷的現實,不再為了得不到的一切而偏執。我想,人生終究會春暖花開的。
四、自知之明,享适度人生。
古人提出過一個觀點:“人貴有自知之明。”
之是以要強調“貴”,就是因為很多人都沒有自知之明。連自己的斤兩都認不清楚,注定很難過好這一生。
有些人,生着丫鬟命,卻操着主人的心。這就是缺乏自知之明;有的人,明明是普通人,卻幻想大富大貴。這也是缺乏自知之明。
人,一旦缺乏自知之明,就容易做出荒誕的事兒。比如說,看到富人投資什麼,自己也跟着富人投資什麼。
他們忘了一點,富人投資失敗,不會傷及元氣。而自己投資失敗,有可能就一輩子無法翻身了。認不清楚自己,心比天高,注定隻能命比紙薄。
人活一世,沒有那麼複雜,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就足夠了。我是普通人,那我就過平淡安穩的日子,少做白日夢,自然自得其樂,沒有焦慮。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