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的産生,跟自尊水準的高低以及獨立意識存在較大關系。自尊水準高、且具有獨立思維的群體,會存在逆反心理;咨詢水準低,獨立意識較弱且容易受暗示,那麼逆反心理就會比較弱。
學過發展心理學的人都知道,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曆兩個逆反期。
第一逆反期是在幼兒階段,大概會是3-6歲左右,孩子開始産生自我方面的意識,人的認知、思維有了較大快速的飛躍,此時他們就會開始産生逆反的心态。
這時候的孩子就會和父母頂嘴,會有“我長大了,很多事情我能夠自己做,不用你們操心”,會是比較叛逆的階段。
還有第二逆反期,是在青春期的時候,年紀的話大概會在14-18歲期間。這期間的孩子較難管教,常有不服從父母指令,不聽話的情況出現。
與幼兒時期的叛逆不同,青春期的孩子産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即将進入成人”以後的沖突過程。馬上就要18歲了,進入成年人了,需要獨立生活。
有的孩子這時候認知、情緒就會比較複雜。一方面會有“我即将獨立了,不需要父母管教”的心态,另一方面也會存在焦慮,面對未知的未來,也擔憂自己能不能處理好,缺乏成人的社會經驗也讓他們随時會懷疑自己的想法會不會有問題。
在這樣的内心沖突下,人的情緒就會變得情緒化,會有沖突的心态。
在馬斯洛需要層次裡面,對于自尊的評價是比較高的,它是一種進階需要,是個體能否感覺到有價值和成功的過程,是否保持積極的态度和良好的自我評價。
自尊心抱負強的,以後獨立面對社會的時候就會有不錯的韌勁,意志力比較堅強,也能夠很好地面對周圍困難。
逆反心理通常來講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會是在失敗行為以及挫折事情中形成。失敗遭遇越多,那麼人就越可能産生逆反的心态。
例如你很喜歡玩遊戲,玩《黑神話悟空》,結果面對虎先鋒怎麼打也打不過,那時候你的情緒就上來了,你會産生強烈的逆反心理。
哼,不就是虎先鋒嗎?我就不信我打不過,等我查下攻略,看看别人是怎麼玩的,有什麼技巧,到時候我也能通關!
适當的挫折還有失敗,對人的心理是有幫助的。它能夠激起人的好勝心,還有奮鬥動力,遇到問題然後主動去解決的心态。
很多專家會呼籲家長,教育的時候要培養孩子的挫折意識,指的就是這個行為。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不要總插手去幹涉他的成長,要學會鼓勵支援,讓他獨立去面對問題。
當人能夠從挫折中走出來,人的心理才能夠得到成長。
當然,說到這也要提醒一件事,就是挫折意識的培養它不是漫無目的,不是說故意設定障礙讓孩子去面對,它處理好了就培養了這方面能力。
抗壓能力的塑造,是在興趣還有動力的基礎上産生的。如果一開始孩子的态度是不情願,不想去做,然後家長強迫他去做不喜歡的事,這樣就會導緻反效果。
孩子不僅學不會獨立面對問題,反而還會産生抵觸心理。
就像孩子喜歡繪畫,你讓他去學鋼琴。他不願意,你還拼命讓他去學,這樣做隻會産生反效果,不僅親子關系變得很糟糕,還會阻礙孩子學習的動力。
真正良好的教育方式是引導,在其喜歡的事情上去培養抗壓性。就像剛才我們舉例的玩遊戲,孩子喜歡玩遊戲遇到挫折了,家長就鼓勵他自己去面對,找解決問題辦法,看視訊查攻略都行,而不是自己插手說“我來幫你玩遊戲通關”。
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是符合人心理規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