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地停放那裡,機身上鮮豔大紅花,仿佛訴說着一段光輝曆史,它并非馳騁藍天戰鷹,也不是運送旅客巨鳥,但它卻是新中國航空工業拓荒者,是無數航空人心血結晶——它就是新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第一架飛機,
時間回溯到上世紀50年代,新生共和國百廢待興,航空工業更是一片空白,為打破西方國家技術封鎖,早日讓中國天空翺翔着自己制造飛機,無數熱血青年投身到航空工業建設中,1956年,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成立,這标志着中國航空工業邁出自主研發重要一步
設計室成立之初,條件異常艱苦,沒有先進裝置,沒有成熟經驗,甚至連參考資料都少得可憐,但這些困難并沒有阻擋航空人前進步伐,他們懷揣着“航空報國”堅定信念,極其簡陋環境下開始艱苦探索
設計團隊領軍人物徐舜壽深知創新對于中國航空工業重要性,他鼓勵年輕設計員們不要迷信蘇聯技術,要敢于打破正常,走出一條屬于自己道路,殲教1設計過程中,徐舜壽帶領團隊大膽創新,突破傳統設計理念,采用兩側進氣道設計方案,這當時是一個大膽嘗試,也為後續中國飛機設計積累寶貴經驗
殲教1制造過程同樣充滿挑戰,當時中國工業基礎薄弱,很多關鍵裝置和材料都依賴進口,為解決這些問題,航空人發揚自力更生精神,他們自己動手,用簡陋工具和裝置,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完成殲教1制造
1958年7月26日,這是一個值得所有中國人銘記日子,殲教1沈陽首飛成功,伴随着發動機轟鳴聲,這架承載着無數人夢想銀色飛機騰空而起,藍天劃出一道優美弧線,這一聲轟鳴,宣告着中國從此打破航空技術封鎖,開啟自主研發飛機新篇章
首飛成功消息傳遍祖國大地,人們紛紛走上街頭,慶祝這曆史性一刻,對于參與殲教1研制所有人來說,他們所有汗水和付出都得到最好回報
殲教1研制成功,不僅填補中國航空工業空白,更重要是培養一支經驗豐富、敢于創新航空人才隊伍,這些優秀航空人,日後成為中國航空工業中流砥柱,為中國航空事業發展做出卓越貢獻
雖然殲教1最終沒有投入量産,但這并不影響它中國航空史上地位,作為新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第一架飛機,殲教1承載着中國航空人夢想和追求,它研制成功,為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也為中國航空事業騰飛插上翅膀
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科技創新是推動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強大動力,正是憑借着這種不懈創新精神,中國航空工業從無到有,取得舉世矚目成就
當我們仰望天空,看到國産戰機翺翔藍天,看到國産大飛機展翅高飛,我們更應該銘記那些為中國航空事業做出貢獻先驅們,是他們用汗水和智慧,鋪就中國航空事業光明之路
回望殲教1研制曆程,我們不難發現,它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克服重重困難後才得以成功,工業基礎薄弱,技術力量薄弱,很多關鍵裝置和材料都依賴進口,甚至連設計飛機最基本圖紙、工具都十分匮乏
面對這些困難,航空人沒有退縮,他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為解決圖紙問題,他們用最原始方法,用手一點一點地繪制;為解決材料問題,他們四處搜集,甚至用廢舊飛機上零件進行改造;為解決技術問題,他們夜以繼日地攻關,最終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
殲教1設計團隊,是一支年輕隊伍,他們中很多人,都是剛剛走出校門大學生,沒有多少實踐經驗,更沒有現成技術可以參考,但他們有着強烈愛國熱情和報國之志,他們渴望用自己雙手,為新中國制造出自己飛機
設計過程中,他們虛心向蘇聯專家學習,但并不盲從,而是始終堅持獨立思考,他們深入研究當時世界上最先進飛機設計理念,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最終确定殲教1設計方案
殲教1制造過程,同樣是一段充滿艱辛和汗水曆程,當時松陵機械廠,技術力量薄弱,很多工序都需要人工完成,為保證飛機制造品質,勞工們付出巨大努力,他們精益求精,很多關鍵部件都是經過反複打磨、調試才最終完成
殲教1研制過程中,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英雄事迹,有一位老勞工,為解決一個技術難題,連續幾天幾夜奮戰工作崗位上,最終累倒工作台上;有一位青年技術員,為找到一種合适材料,翻遍所有資料,最終一家廢品收購站找到需要材料……
正是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支撐着中國航空人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作“航空報國”夢想,殲教1研制成功,不僅打破西方國家技術封鎖,它點燃中國航空人自主創新火種,為中國航空工業騰飛奠定堅實基礎
殲教1故事,已經成為曆史,但它所蘊含精神,卻曆久彌新,激勵着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為實作中國航空夢而努力奮鬥,中國航空工業已經取得舉世矚目成就,國産戰機翺翔藍天,國産大飛機展翅高飛,這些成就取得,離不開老一代航空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勇于創新”精神,更離不開他們為中國航空事業發展所奠定堅實基礎
站新曆史起點上,我們更應該傳承和發揚老一代航空人優良傳統,為建設航空強國,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