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最大的沖突——隻重視自己生養的下一代,而不在乎生養自己的上一代。
說得直白一點,人們都重視自己的孩子,卻未必重視生養自己的親生父母。
大部分的父母,永遠都可以為了孩子而付出一切。而大部分的孩子,未必可以一直陪伴在父母的身邊。有可能,還會“久病床前無孝子”。
在現實生活中,少有抛棄孩子的父母,多有抛棄父母的孩子。
人,越是上了年紀,越是不能生活自理,越是被人讨厭。不僅被外人讨厭,還有可能被親生子女讨厭。
上了年紀的父母,如果缺乏這些東西,隻會被子女欺負。
一、缺乏錢财,沒有實力,會被子女看扁。
所謂“湯無鹽不如水,人無錢不如鬼。”
沒有鹽的湯,還不如白開水好喝;沒有錢的人,還不如鬼有尊嚴。一個人的經濟實力,決定了别人對待他的态度。
不要以為隻有外人會看重我們的經濟實力。就連家庭裡邊的至親,也看重我們的經濟實力。人性,都是“欺軟怕硬”的,家人和外人都不例外。
有兩個家族的長輩。一個長輩有錢,還有多套房子,每個子女都來奉承他,滿嘴甜言蜜語,甚至貼身照顧他,比保姆做得還好。
另外一個長輩沒錢,一貧如洗,不僅老伴給他臉色看,就連子女也說他窩囊,認為他就是家庭的累贅,滿是鄙視和辱罵。
都是家族的長輩,為什麼子女對待他們的态度不一樣?就是因為錢财的多寡。你有錢,别人就對你好;你沒錢,别人就看不起你。很現實。
二、缺乏健康,卧病在床,會被子女抛棄。
有道是“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
暫時生病,暫時卧病在床,哪怕需要子女照顧,也不過是麻煩子女一段時間。就算子女再怎麼抱怨,也都保持一定的耐心。
長期生病,長期卧病在床,需要子女長期端屎端尿,哪怕子女再怎麼孝順,也都有嫌棄父母的時候。畢竟,很少有人可以做到長期出錢出力,端屎端尿。
有一個案例。一位老人卧病在床多年,子女也照顧得膩了,就故意不給老人喂飯。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老人早點離開。老人可以解脫,子女也可以解脫。
如果你身為父母,那肯定會心寒。為什麼子女都希望卧病在床的老人快點離開呢?隻能說,人性是經不得考驗的。
暫時出錢出力,年輕人還是可以接受的。長期出錢出力,甚至占用了他們大部分的生活時間,那他們變得不孝順,就是大機率的事兒了。
三、缺乏體諒,強迫子女,會被子女讨厭。
父母和子女最明顯的沖突,就在于觀念上的沖突。我們稱之為“代溝”。
父母堅持的,是傳統的一套。子女秉持的,是新的一套。傳統的一套,跟新的一套相碰撞,就會産生激烈的沖突。
比如說,父母要求子女生二、三胎,子女不生,甚至還要丁克。這個時候,父母和子女就會吵起來,誰也不會退讓一步。
父母會想,我是長輩,憑什麼我要後退一步?子女會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憑什麼我就要吃虧?
雙方都不退讓,就隻會種下惡因,最後結出惡果。比如說,等父母動彈不得了,子女就有可能報複父母,要麼扇耳光,要麼拔管子。
千萬不要覺得,這些事兒不會發生。有可能,父母不體諒子女,非要逼迫子女去做他們不情願的事兒。等他們有機會了,父母大機率就倒黴了。可見,體諒很重要。
四、喪偶,孤身一人,會被子女聯合欺負。
夫妻倆健在,就能制衡子女。哪怕子女不喜歡父親/母親,但看在母親/父親的份上,也不會有什麼異常的舉動。
随着某一方離開,僅剩的一方獨木難支,就無法制衡子女了。面對獨木難支的父母,子女的态度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假設,子女都尊重母親,但不喜歡父親。不幸的是,母親走得早,隻剩下父親。對于原本就讨厭的父親,子女怎麼可能會有好态度?
從喪偶的那一刻開始,孤寡老人悲慘的命運,就已經注定了。
談到這裡,有人會說,老人喪偶,就被年輕的子女欺負。難道這些子女不怕,等他們老了,也會被有樣學樣的後代欺負嗎?
隻能說,所處的身份不同,所思考的問題就不一樣。人,隻會做眼前能做的事兒,而不會思考未來的事兒。人人都是如此,這是不可逆的人性。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