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鎮的繁華與甯靜
周耀泉
有人用“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當代的人”來形容浙江嘉興西塘這座千年古鎮,的确不是浪得虛名。
西塘,古名斜塘,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相争的交界處,故有吳根越角之稱,至今我們在鎮上閑逛時,還可以看到斜塘的名稱屢屢出現。
之是以說“春秋的水”,是因為西塘與春秋時期的伍子胥頗有淵源。當初吳國的大夫伍子胥,興修水利,開鑿河道,将嘉善縣西南12裡的張山之水引到這裡,以通鹽運,于是商賈雲集,造福了當地一方百姓。伍子胥被蒙冤而死後,遺體葬在張山頂上。從此,張山改名為胥山,還把伍子胥開鑿的那條河稱作伍子塘,由此又把西塘叫胥塘。
而西塘真正聚集人氣,形成集鎮則是在唐宋時期,如今保留下來的許多古宅大院,則大多是明清時期的建築。
“九裡灣頭放掉行,綠柳紅杏帶啼莺”,懷着對西塘古鎮向往,我們于10月6日和7日,分夜遊和日遊先後兩次探訪西塘。
傍晚不到6點,古鎮内早已是人聲鼎沸,人頭攢動了,各個門店更是流光溢彩、燈紅酒綠,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最讓人感歎的是沿河而建的街道上,一溜都被廊棚覆寫着,近河一側隔三差五還設定有靠背長椅,遊客可以歇息觀賞沿河美景。這千米廊棚充分展現了當地世代百姓的為他人着想的樸實和厚道,使來往行人和做貿易的商賈無雨淋日曬之憂。穿着皮鞋的我開始還怕被浸濕了脫膠,現在體驗了一次“雨天不濕鞋,照樣走人家”的感覺,真好!
街上的門店取名除了常見的如“錢塘人家”“小橋流水”“初見小鎮故事”,也有一些頗有新意的如“大冰的小屋”“小隐江南”“斜塘市牛”“管它三七二十二”,當然還有一些不能想得太多的如“私奔酒館”“啪啪旅館”,讓即使說過“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唐代詩人杜甫也不敢如此大膽和恣意,隻好自歎不如!
給我印象最深的除了繁華的夜市外,就是那靜靜流淌的長河和架在河上的拱橋。曹雪芹說女人是水做的,那麼西塘就是水養的,水是西塘的夢,也是西塘的魂。還有那默默地傾聽着千年流水輕吟、槳橹淺唱,閱盡了兩岸舊事新人、繁華沉澱;以蒼桑的姿式,在水的懷抱裡,影動波搖,翩若驚鴻的橋。據說西塘有古橋104座,遊客可以通過石橋在河流兩岸來回穿梭,是以自古有“卧龍淩波,彩虹飛架”的美稱,但在夜色中也沒有看清橋的名字,被牢牢記住的就隻有建于明代萬曆九年的環秀橋了,第二天還特意去補拍了一張照片。
站在橋頂來個360度環繞遠眺,雖然不能說鳥瞰全鎮,但在薄雨似紗的秋夜裡,還是感到八面來風的爽朗,看着兩岸燈光斜照中,酒香從高聳的粉牆裡飄溢,燈火閃耀裡水中瓦屋倒影,載着遊客的烏蓬船劃波唱晚,整座水鄉古鎮沉浸在似詩如畫的夜色之中。
忽然,一陣仙樂傳來,不斷地有彩船駛來,隻見每隻船上都有一位戴着竹笠的艄公,用力地搖着橹,緩緩地從遊客驚喜的眼神中駛過。古裝打扮青年男女,在南湖菱曲、南湖春曲和水鄉船歌的伴奏下,用吳語軟歌和岸上的遊客大聲地互動着,不時地引起一些互相祝福和轟動。接着又有一隊由穿着明朝服飾的男女從橋上、從街頭走過,真的給人一種人處其間,恍然如瓊瑤桃源,不知是人在畫中遊,還是畫在眼前過的錯覺。
第二天上午8時,我們再次來到西塘,但隻有個别商戶正在卸門闆準備開門納客。西塘也由昨晚燈火璀璨、人群川流的繁華和熱鬧,變成了現在的踩在石闆路上能清晰聽到“咯嗒咯嗒”腳步聲的甯靜和安祥,由裡到外的真實自然的氣息卻是撲面而來,我們也有昨晚的逛街逛吃,變成今天的走家串戶逛景點。
迎接我們的第一個景點是醉園。别看醉園共有三進院落,但面積卻隻有二百多平方米,園内窄窄的回廊曲徑通幽,舉步尋遊,一步一景。一側的天井,山石玲珑,池水四通,翠竹生妍,秀色醉人。醉園的主人是書畫大家,園林建築也是精雕細刻。
南方人有句話叫做“螺蛳殼裡做道場”,意思是雖然地方小,但照樣做得有聲有色。醉園就因其小巧而叫絕,也許三五分鐘,就能将整個園子走遍,但又因其精美而流連,那個構思的奇妙,那個裝點的精緻,讓人不忍挪步往前,隻想在原地細細品味。
走廊和弄堂,展現了西塘建築風格,而王宅的石皮弄是最具特色的,因石薄如皮而得名。王家從南宋開始就是一方望族,而石皮弄就是王家子孫兩宅第之間形成的一條弄,僅寬1米,兩個人都無法并肩而行,用216塊石闆鋪就,有68米長,更顯得是深宅大院。
弄堂兩側白牆峭立,灰瓦探檐。如果設想一下,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在這弄堂兩頭長大,在這宅弄深處的“一線天”裡,是否會演繹出怎樣一曲的曠世故事來。但如今愛恨情仇都成了紛繁往複的輪回,曆史的回聲都靜靜地、細細地,落在了弄堂的每一個角落,消失在石闆的每一個間隙,生生死死,幕起幕落,經過了時間的漂洗和沉澱,雖然多了些許傷感,但都已沉寂在過往的煙雲中。隻有屋檐上的幾棵小草和牆角的一朵小花,正依然不理會塵嚣變遷而正貪戀地享受着雨露的滋潤。
當導遊告訴我們,接着要遊西園時,我卻有點腦洞大開想到了明代詩人高啟的《春暮西園》:“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裡過。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但我們走進西園是秋暮時節,園内的樹木、花草、假山和亭池等都盡顯秋色了。
園内環繞着花格遊廊,沿着曲橋、假山登上水榭,倚欄而坐,稀疏的槐花樹葉已呈金黃色,柳樹葉卻依然是綠意盎然,幾條錦鯉悠閑地暢遊着,與涼亭、人工瀑布編織成了一派小橋流水、歲月靜好的江南風光。
轉過身來,我們把目光投向了雕欄砌築的廊橋上,這裡可以通向另外的景點。但當我輕撫着雕欄的斑駁痕迹時,思緒會如這縷縷煙雨,想象一下曾經有多少人倚欄而立,那一頁頁已經被塵封的往事,都在似水的流年裡、在光影的流逝中不住地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