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内塔尼亞胡,這個莽夫親手葬送了以色列的未來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内容,感謝您的支援。

當談到以色列的曆史時,内塔尼亞胡這個名字注定不會被遺忘。

有人視他為“中東的鐵血強人”,也有人将他稱作“民族的悲劇”。

然而,随着他的政治生涯不斷延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這個看似無畏的上司者,究竟是國家的守護者,還是那個将以色列推向深淵的人?

在經曆了多年的執政生涯後,内塔尼亞胡的統治,如今似乎走到了盡頭。

而在他身後,留下一片政治紛争、社會撕裂和不斷惡化的國際關系。

内塔尼亞胡,這個莽夫親手葬送了以色列的未來

天才少年與政治世家

1949年,本雅明·内塔尼亞胡出生于一個典型的以色列知識分子家庭。

他的父親本齊安·内塔尼亞胡是著名的曆史學家,長期倡導“大以色列”的民族主義理念。

對于小内塔尼亞胡而言,家族的榮耀和責任感,早早地镌刻在了他的人生道路上。

在美國,他先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取得了不俗的學術成就。

人們對他的評價常常是“天資聰穎,雄心勃勃”,仿佛未來注定要在以色列政壇上大展宏圖。

然而,真正讓内塔尼亞胡邁上政治道路的,并非那些光鮮亮麗的文憑,而是一場戰火的洗禮——1973年爆發的贖罪日戰争。

在戰場上,内塔尼亞胡經曆了生死考驗,他的勇氣與堅定讓他獲得了戰友們的尊敬,也讓他在國家的“英雄榜”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内塔尼亞胡,這個莽夫親手葬送了以色列的未來

正是這段經曆,讓他深刻意識到以色列所面臨的生存危機,這也成為他日後采取強硬政策的根源之一。

1996年,内塔尼亞胡終于爬上了以色列總理的寶座,這時,他不過四十七歲,是以色列曆史上最年輕的上司人。

彼時,整個以色列都對這個年輕的總理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夠帶領國家走向新的輝煌。

然而,他初次執政的三年卻充滿争議,仿佛一場不太成熟的政治實驗。

内塔尼亞胡上任期間正值《奧斯陸協定》後的關鍵時期,和平程序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焦點問題。

作為利庫德黨的領袖,他最初采取強硬立場,質疑與巴勒斯坦談判的必要性。

然而,國際壓力,特别是美國的壓力,迫使他在1998年與巴勒斯坦上司人簽署了《懷伊河備忘錄》。

同意在約旦河西岸撤出部分以色列軍隊,推動巴以和平程序。

盡管《懷伊河備忘錄》看似是向和平邁出的一步,但内塔尼亞胡的右翼支援者和黨内強硬派,對此極為不滿。

許多右翼政客和選民憤怒地指責他向巴勒斯坦讓步,認為他削弱了以色列的安全。

與此同時,左翼陣營則批評他在和平程序上步伐緩慢,缺乏真誠,導緻巴以關系進一步惡化。

内塔尼亞胡陷入左右兩難的境地,最終失去對兩派的支援,嚴重削弱了他的政治地位。

于是,1999年的大選中,他黯然下台,第一次嘗到了權力的苦澀。

内塔尼亞胡,這個莽夫親手葬送了以色列的未來

2009年,經曆了近十年的蟄伏,内塔尼亞胡強勢回歸,開啟了他第二次也是最漫長的一次執政生涯。

從此,他仿佛化身為一位不容挑戰的“政治巨人”,利用一系列手段鞏固自己的權力。

在這段時期,他以強硬的政策和極端的手段,逐漸将以色列引向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最終讓國家陷入了不可逆轉的深淵。

鐵腕政策背後的沖突與危機

内塔尼亞胡,為何說,這個以色列總理是一個莽夫,并親手葬送了以色列的未來。

曾幾何時,以色列被譽為“中東的矽谷”,一度站在全球科技創新的前沿。

特拉維夫的高科技産業與創業公司,在過去幾十年間帶動了以色列的經濟增長,吸引了大量國際投資者。

然而,在内塔尼亞胡長期執政期間,經濟政策的傾向性與他對内政外交的不當處理,逐漸讓這個國家的經濟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内塔尼亞胡在其任期内推行了一系列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試圖打造一個“富者越富”的社會。

這種政策導緻的結果是社會福利不斷削減,公共服務投資嚴重不足,貧富差距加劇。

根據以色列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截至2021年,以色列的貧困率在發達國家中高居榜首,超過20%的家庭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内塔尼亞胡,這個莽夫親手葬送了以色列的未來

盡管國内科技産業蓬勃發展,但這些經濟紅利往往集中在少數精英手中,普通群眾的生活并未得到實質改善。

與此同時,内塔尼亞胡任内的另一個顯著問題就是政治不穩定。

2019年至2021年,以色列接連進行了四次大選,但都未能産生一個穩定的政府。

這種頻繁的選舉不僅讓群眾疲憊,也揭示了以色列政治體系深層次的裂痕。

作為這個泥潭的“主導者”,内塔尼亞胡一次又一次地利用政治手段,試圖在混亂中延續自己的權力。

另外,内塔尼亞胡的腐敗醜聞也是以色列政治的一大污點。

他被控在“4000案”“2000案”“1000案”中涉及賄賂、欺詐和背信等多項罪名。

内塔尼亞胡,這個莽夫親手葬送了以色列的未來

盡管他多次否認指控,但大量證據和證人證詞都指向他利用總理職位擷取個人利益。

正是這種政治不穩定和腐敗蔓延,讓以色列原本就脆弱的民主變得搖搖欲墜。

多元化、民主與法治,這些曾被視為以色列立國根基的理念,正在内塔尼亞胡的操縱下被逐漸蠶食殆盡。

每逢抗議活動,特拉維夫的大街小巷就會響起這樣的口号:

“民主不是你個人的玩物,内塔尼亞胡!”

然而,面對憤怒的群眾,他選擇用警察和軍隊來鎮壓,仿佛在提醒大家:這是一個專制者的時代。

内塔尼亞胡,這個莽夫親手葬送了以色列的未來

此外,内塔尼亞胡對巴勒斯坦的高壓政策和對國際社會的強硬态度,也使得以色列在國際舞台上愈發孤立。

在這種國際孤立的氛圍下,以色列的出口貿易、外資流入逐漸放緩,經濟發展也随之受限。

中東地區的攪局者

然而,除了以上問題外,内塔尼亞胡斬斷以色列未來,給其帶來的最大危害乃是不斷更新巴以沖突,并使得以色列和周邊國家的關系也不斷惡化。

2009年再次上台後,他堅定地推行猶太人定居點擴張政策,尤其是在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的争議地區。

這種舉措不僅激怒了巴勒斯坦群眾,更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

就拿2014年7月的“護刃行動”來說,内塔尼亞胡政府在加沙地帶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這一舉措造成超過兩千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五百多名兒童。

這場血腥沖突不僅讓巴以關系進一步惡化,也讓内塔尼亞胡在國際社會的聲譽跌至谷底。

另外,在内塔尼亞胡的長期操縱下,極端民族主義在以色列社會内部不斷壯大,緻使國内不同族群之間的沖突愈發尖銳。

内塔尼亞胡反複強調猶太民族的特殊性與“永久的受害者”身份,成功地挑動了部分猶太群眾的民族情緒,令他們對阿拉伯族裔産生敵意和偏見。

内塔尼亞胡,這個莽夫親手葬送了以色列的未來

2018年通過的《猶太民族國家法》成為這種民族主義政策的象征。

該法案将以色列定義為“猶太人民的民族家園”,明确規定隻有猶太人才擁有“自決權”,并将希伯來語确定為唯一的官方語言。

以色列國内約20%的阿拉伯裔公民是以感覺自己被邊緣化,成為“二等公民”。

他們的憤怒和失望不斷積累,社會對立情緒愈加激烈。

可以說,内塔尼亞胡的民族主義政策,正在把以色列帶向一個無法回頭的分裂與對抗之路。

内塔尼亞胡的強硬政策不僅使巴以和平程序陷入停滞,還使以色列與整個中東地區的關系進一步惡化。

雖然他推動了以色列與部分阿拉伯國家的關系正常化,簽署了《亞伯拉罕協定》。

内塔尼亞胡,這個莽夫親手葬送了以色列的未來

但這些舉動無法掩蓋以色列與伊朗、黎巴嫩、叙利亞等國日益緊張的局勢。

2021年5月爆發的加沙沖突再次将中東地區推向戰争邊緣。

11天的戰火導緻加沙地帶25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12人喪生,無數家庭失去親人和家園。

這場沖突不僅暴露了内塔尼亞胡政府對待巴勒斯坦問題的強硬與冷漠,還激起了國際社會對以色列軍事行動的廣泛批評。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随後的決議,要求對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展開調查,内塔尼亞胡政府再次陷入全球輿論的指責與孤立。

與此同時,伊朗的核計劃不斷推進,也使得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對抗逐漸更新。

内塔尼亞胡長期以來對伊朗采取的“零容忍”态度,以及頻繁的軍事威脅,使得中東地區的局勢更加緊張,潛在的戰争風險不斷上升。

内塔尼亞胡,這個莽夫親手葬送了以色列的未來

對于一個希望穩定與發展的國家來說,内塔尼亞胡無疑是将以色列推向了更大的不确定性與危險之中。

然而,越來越多的以色列年輕人也看到了問題的本質,他們對内塔尼亞胡政府的腐敗與極端政策感到厭惡。

青年人舉着智語,高喊着“拒絕獨裁”“要和平,不要戰争”的口号,反對内塔尼亞胡的獨裁統治。

這些抗議活動,既是對内塔尼亞胡不滿的宣洩,也代表了以色列社會對改變的渴望。

參考文獻:

今日以色列大選兩大看點:醜聞纏身的内塔尼亞胡與外交政策,澎湃新聞,2019-04-09

人物|内塔尼亞胡:12年執政終結,但為其撰寫政治訃告尚早,澎湃新聞,2021-06-14

内塔尼亞胡東山再起 政策走向變化引關注,新華網,2022/12/23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