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海西部攝影沙龍在北新泾街道成立。多年來,他們保持着鮮活的生命力。日前,沙龍開展了一場人像攝影活動,數十位成員齊聚一堂,分享心得,回溯過往。
活動當天,大家攜帶專業裝置準時到場,并對初次嘗試的棚拍攝影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室外采風不同,棚拍對于裝置的白平衡、感光度等參數有更高的要求,要靈活調節。”沙龍成員劉強細心介紹棚拍方法,并進行一對一指導。
在輕松的氛圍中,成員們紛紛實踐,圍繞模特姿勢、拍攝角度等方面開始構思作品。棚拍結束後,大家圍坐在一起交流自己對此次攝影的體會。
記者了解到,上海西部攝影沙龍由北新泾社群綜合黨委創辦,現有20餘人,平均年齡70歲,有的成員還是攝影協會的資深會員。創辦初期,成員一同前往福建霞浦進行創作,拍下了别具風情的海帶種植場、古樸的漁村、多彩的海灘、壯觀的海上竹排城等景觀。首次創作之旅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作品被選登在《長甯時報》上,更是為衆人帶來極大的成就感,那份充滿回憶的報紙也被儲存到現在。
16年來,沙龍積極參與采風及北新泾社群活動,留下了大量的珍貴畫面。随着周邊街道鎮攝影愛好者的加入,成員們的攝影場景也逐漸從北新泾拓展至整個長甯西部。曆史變遷、城市風景、人文藝術等主題作品,不僅在社群巡回展出,還在區、市級攝影比賽中獲得佳績,多元度展現長甯風采。
西大街生産隊
天山西路
北新泾曾與龍華、七寶等并稱原上海縣五大古鎮之一。東大街、西大街、北大街、蒲淞南路、蒲淞北路等5條老街道路和新泾港西側兩條小路,是形成北新泾鎮域的集鎮道路。在成員們的創作中,記錄曆史變遷是多年來未曾改變的大主題。
“我退休前一直在北新泾工作,對這裡有很深的情感,是以在創辦沙龍前,有意識結合‘變遷’進行作品積累。”沙龍成員張家祥以天山西路為例作介紹,原此處為西大街生産大隊,後經拆遷,一片農田變成了川流不息的主幹道,“對比照間隔多年,為了凸顯照片的視覺沖擊力,我後來跑遍附近樓宇找到了俯瞰的角度。”
北大街
“拍攝拆遷有不少趣事,北大街拆遷時張家祥正好有工作在身,便委托我過去。我家不在長甯,那段時間都是踩着自行車往返。”劉強與張家祥是幾十年的老朋友,兩人都對攝影特别上心,他笑着分享,現在回看當年拍攝的系列組圖,深切感受到了老照片的價值。“這張是當年居民在自己家門前的留念,我挺想找到這家人,把照片送給他們。”
近年來,沙龍得到北新泾街道的大力支援和職能科室的服務保障,得以在社群文化中心等場地交流作品、落地展覽,并出版多本攝影集,進一步放大了沙龍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沙龍成員吳育青坦言,16年的堅持不容易,沙龍以“以情聚友,以影會友”為初衷,将繼續堅持用影像見證北新泾和長甯的時代變遷。
部分圖檔來源于上海西部攝影沙龍撰稿/攝影:李嵩楠
編輯:程 前
責編:王 博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甯”
喜歡就點個“贊”
歡迎留言評論和“甯甯”互動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