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美學鑄造文藝靈魂,中國精神夯實文藝氣度|十年電視藝術發展述評

人民美學鑄造文藝靈魂,中國精神夯實文藝氣度|十年電視藝術發展述評

《中國藝術報》2024年10月18日第3版版面圖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以下簡稱講話),深刻闡述了中華文化繁榮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的重要意義,鼓勵廣大文藝工作者以人民為中心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具有中國精神的優秀作品,在文藝創作領域引發了巨大的反響。十年來,文藝創作領域成效卓著,電視藝術領域亦當仁不讓,以人民美學鑄造文藝靈魂,以中國精神夯實文藝氣度,在紀錄片、電視劇、綜藝節目等領域推出了一系列兼具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精品佳作,有效提升了國内外的傳播效果。

十年來,中國電視紀錄片精品疊出,

生動講述中國式現代化故事,

有效提升了國際傳播效果

(一)發揮紀實影像的魅力,生動講述中國式現代化故事

中國式現代化是嶄新的、極富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模式,于世界而言有着深刻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尤其為廣大開發中國家探尋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現代化發展之路提供了寶貴的中國經驗與中國智慧。以紀實性、人文性、審美性見長的紀錄片,為全方位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程序、進行生動活潑的意義建構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電視紀錄片《航拍中國》《我住江之頭》《蔚藍之境》《同象行》《自然的力量·大地生靈》《荒野至上》《金絲猴王國:勇者的世界》《中國秦嶺:一隻金絲猴的記憶》《我們的國家公園》等作品,借助科學嚴謹的探索态度、高清唯美的視聽技術、鮮活動人的故事化講述,展現了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和波瀾壯闊。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将自然生物、生态變化與人類生存緊密結合起來,強調人類對自然應有的敬畏與尊重,以此凸顯萬物共生共榮的美好與珍貴。這些紀錄片深刻呼應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特征,将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深深融入紀錄作品的創作之中,顯示出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勇氣與決心。

電視紀錄片《了不起的村落》《記住鄉愁》《村莊十年》《我們村》《蔬菜改變中國》《和你在一起》《中國力量》《脫貧大決戰——我們的故事》等作品,則将紀錄重點放置于鄉村振興,講述精準扶貧的奮進故事。這些作品不僅細緻展現了新時代背景下新農人的日常生活,還貼心地體察了他們的憧憬、互助與蛻變,反映了他們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電視紀錄片《繪制十年》《新絲路上的交響》《一帶一路上的中國名片》《我的青春在絲路》《通向繁榮之路》《共築未來》等作品,烙印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精髓,通過極富感染力的影像,很好地向世界回答了中國取得曆史性成就、實作曆史性跨越的原因。

(二)還原普通人生活的冷暖與質地,譜寫時代華彩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既是曆史的創造者、也是曆史的見證者,既是曆史的“劇中人”、也是曆史的“劇作者”。十年來,大批反映普通人民生活,關注個體成長起伏、生存體驗的紀錄片出現于熒屏之中。創作者借着敏銳的洞察力和細膩的表現力捕捉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所會經曆的人生冷暖,并将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寓于個體生命長河中的種種微妙的、人類共通的情感借由客觀而又真摯的鏡頭表現出來,傳遞出濃郁的人文關懷和藝術溫度。電視紀錄片《中國人的活法》《最後的棒棒》《生門》《我的時代和我》《往事如歌》《中國醫生》《小小少年》《你好,兒科醫生》《瓜熟蒂落》《我不是笨小孩》《人民的小康》《風起前的蒲公英》《無音之樂》《我和我的故鄉》《中國喜事》等作品皆屬此類。這些作品的出現,說明了面向新時代的中國紀錄片正逐漸拓展意義建構的領域,嘗試回歸到社會生活的基本層面,從低處、細微處着手深入記錄現實光影,傳承并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為人生而藝術”的現實主義美學主張。

從微觀的角度切入并記錄普通人的實際生活和生存境遇,不僅可以使思想性、藝術性較高的紀錄作品擁有更多趣味感和貼近性,還能以小見大、由淺入深地表達更深層次的主題,在潛移默化中實作“個人成長”與“時代變遷”的對接,以此讓普通人的生活成為折射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譜寫時代華彩新篇章。

(三)承載中華文明的印記,借助新興技術手段彰顯中國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紀錄片要講好中國故事,自然也要堅定中國視角,确認文化的主體性,而這也是中國文藝在國際社會發揮作用、存續恒久的根基。

人民美學鑄造文藝靈魂,中國精神夯實文藝氣度|十年電視藝術發展述評

電視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海報

十年來,《河西走廊》《紫禁城》《本草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南宋》《中國》《敦煌:生而傳奇》《跟着唐詩去旅行》《如果國寶會說話》《千古風流人物》《“字”從遇見你》《書簡閱中國》《風起東方》《何以中國》《定風波》《山海經奇》等電視紀錄片深入挖掘中華民族特色,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不斷拓展文化表達範疇,并創新文化闡釋手段,提升作品的新奇性和趣味性。在确定自身文化品位和文化特色的同時,這些作品還積極融入更具普适性的人類命題和表達方法,以明确的對話意識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精神,大大降低了對外傳播時或會産生的文化折扣。

十年來,中國電視劇呼應人民心聲,

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加強與改進管理:減量提質,文旅融合,為講好中國故事鋪平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上司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根本保證。2015年,中央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命題。對電視劇來說,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量提質是一劑“苦口良藥”,為中國從電視劇大國向電視劇強國的邁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文化産品具有不同于普通物質産品的明顯屬性,進入電子複制時代的電視劇産品表現更為明顯:真正優秀的作品以一當十、曆久彌新,而水準低劣的作品百不當一、乏人問津。在講話精神的指引下,中國電視劇的中國文化、中國精神屬性越發明顯,優秀作品次第湧現。

人民美學鑄造文藝靈魂,中國精神夯實文藝氣度|十年電視藝術發展述評

電視劇《人世間》海報

中國電視劇的長足發展,還離不開專業精細的産業化運作。故事内容與文旅産業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電視劇的創新意識與可持續發展力。事實上,優秀的文藝作品總能深深融入人民的生活,以展現日常生活為強項的電視劇更是如此,更易展現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意蘊。《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人世間》《狂飙》《追光的日子》《去有風的地方》《繁花》《歡迎來到麥樂村》《我的阿勒泰》等電視劇,尤其是《去有風的地方》《我的阿勒泰》這兩個典型案例,将主人公的事業和生活,人生之中所遭遇的順境與逆境,寓于成長之路的夢想、期望與失望,以及在與人交往、與時代對話時所産生的熱愛與喜悅、遺憾與憂愁,甚至窮其一生所追逐的存在和死亡等問題統統容納于特殊的地域環境和人文景觀之中,進而引發情感共鳴,促進認知認同。

人民美學鑄造文藝靈魂,中國精神夯實文藝氣度|十年電視藝術發展述評

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海報

(二)講好中國故事的“現實極”:以人民為中心,優秀現實題材作品接連湧現

十年間,基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價值理念,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成就的有目共睹,接連推出了一系列既叫座又叫好的優秀主旋律作品,征服了當下中國觀衆尤其是年輕觀衆的心。比如電視劇《海棠依舊》《大江大河》《最美的青春》《外交風雲》《跨過鴨綠江》《覺醒年代》《山海情》《大山的女兒》《功勳》《大浪淘沙》《理想照耀中國》《問蒼茫》《山花爛漫時》等,形成了主旋律作品的又一個創作高潮。從中展現出來的,是創作者與接受者心靈共振的現實以及中國人的“四個自信”在明顯提升。從《覺醒年代》到《功勳》再到《山海情》,跨越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中國發憤圖強的整個曆史,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藝術展現,是對推動中國曆史前進的英雄及其堅定信仰做出的藝術的肯定。如果說《覺醒年代》告訴我們,心靈覺醒之後,才能帶來民族的覺醒,走上國家獨立自主之路;那麼《功勳》告訴我們,國家自立之後,隻有保持初心、艱苦奮鬥,才能帶來民族的富強和國家的奮進與奔騰。從《覺醒年代》《山海情》再到《功勳》,這些優秀的主旋律電視劇作品藝術地串起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紅色發展主線,啟動了電視劇創作生産與傳播接受的新時代,并啟迪我們向着民族複興的未來持續奮進奔騰,再創功勳。

人民美學鑄造文藝靈魂,中國精神夯實文藝氣度|十年電視藝術發展述評

電視劇《覺醒年代》海報

十年間,《平凡的世界》《父母愛情》《雞毛飛上天》《人世間》《父輩的榮耀》《風吹半夏》《南來北往》《繁花》等年代劇着力将人民美學、生活美學、時代精神勾連起來,從小人物的奮發成長或普通家庭幾十年的風雨變化切入,曆史變遷中的人情百态、家庭生活中的物轉時移,都淋漓盡緻地呈現于觀衆面前,為年代故事賦予了思想的厚度、高度和深度,并使年代劇的時間表達散發出獨特的韻味和哲思。

人民美學鑄造文藝靈魂,中國精神夯實文藝氣度|十年電視藝術發展述評

電視劇《山海情》海報

十年間,大陸的現實題材電視劇繼續紮根人民群衆的日常生活,将鏡頭向下探、向深探,兼顧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緻力呈現多元内容,創新表達形式,進而成為廣大觀衆的“心靈撫慰劑”和“情感調和師”。例如,《都挺好》《安家》《小别離》《小歡喜》《向風而行》《一路朝陽》《理想之城》《小日子》《你比星光美麗》等電視劇,試圖穿破現實生活的表象,直擊現實生活中的痛點、難點、盲點,進而直抵社會問題的症結,耐人回味又引人深思。同時,一衆現實題材劇也不忘釋放溫暖的社會人情,傳遞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電視劇《歡樂頌》《沉默的真相》《煙火人家》《承歡記》《時光正好》等皆是如此。

(三)講好中國故事的“浪漫極”:以中國文化為核心,仙俠劇與科幻劇熱播海内外

十年間,在現實題材劇之外,位于浪漫主義一極的仙俠劇與科幻劇的發展,同樣成績喜人。

中國仙俠劇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是2005年電視劇《仙劍奇俠傳》的熱播。“仙劍熱”之後,伴随着網絡空間的愈發充實和完善,網絡文學異軍突起,成為電視劇改編的重要對象。2015年,電視劇《花千骨》的播出引發轟動效應,為廣西崇左(長留仙境的拍攝地)的旅遊文化建設帶來了新氣象和新機遇。該劇一度彌合了中國影視文化在對外傳播中的“文化折扣”,借助頗具現代水墨畫風的視覺效果,将略帶神秘色彩的東方幻想故事鈎織成一幅飽含真誠和美感的生命畫卷,在日本、南韓、越南、高棉等國家頗受歡迎。英國普羅派樂衛視和法國華人衛視也對該劇進行展播,兩家衛視為此還分别開設了“東方劇場”欄目。随後的幾年,《三生三世十裡桃花》(2017)、《楚喬傳》(2017)、《醉玲珑》(2017)、《招搖》(2019)、《宸汐緣》(2019)、《陳情令》(2019)、《琉璃》(2020)、《千古玦塵》(2021)等作品,不僅持續延續着仙俠玄幻類IP改編劇的輝煌,作為外國網友心中獨特的“C-Drama”,還肩負着“文化出海”的責任和使命。《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在美國視訊網站Dramafever播放時便大受歡迎,點選量一度超過同期播出的韓劇《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2022年在優酷和愛奇藝熱播的《沉香如屑》《蒼蘭訣》也紛紛出海。仙俠玄幻作品雖帶着神話傳說的影子和古代社會的風貌,但張揚和探索着現代個體的精神所需和願望所歸,進而成為講述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的有效載體,助力着民族文化傳播和世界群眾的溝通交流。

與電影相比,電視劇本來并非科幻題材的勝地,多年來中國的硬科幻電視劇同樣發展緩慢。但2024年播出的真人劇集《三體》,借助原著在國内外的強大影響力,依靠對原著的總體忠實與巧妙轉換,大受歡迎,與《流浪地球》等科幻電影遙相呼應,既展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又展現出強烈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為中國科幻影視作品的異軍突起樹立了标杆。

十年來,中國電視綜藝守正創新,

把握時代脈搏,爆款節目頻現

(一)綜藝節目緊跟時代議題和社會熱點,直面現實問題

有賴于中國電視的基本屬性和電視藝術對思想性、藝術性的始終追求,綜藝節目若隻能為大衆帶來短暫快樂,則無法長久發展,甚至會引發“泛娛樂化”“超娛樂化”等不良現象。一代有一代之文藝,一代有一代之精神,伴随着社會的發展變化和閱聽人審美的更疊,綜藝節目也應随時、随勢而變。

十年來,在講話精神的指引下,綜藝領域廓清創作風氣,自覺注入現實主義創作精神,反映着中國電視生态的變化軌迹。許多綜藝節目把握時代脈搏,彰顯直面現實問題的态度和責任意識,從日常生活中尋找選題,對人民所關切、重視的熱點問題和引發強烈讨論的議題予以綜藝化表達和創新性呈現。例如,《向往的生活》《中餐廳》《親愛的客棧》《追星星的人》《種地吧》《五十公裡桃花塢》《朋友請聽好》《花兒與少年》《快樂再出發》《毛雪汪》等綜藝節目,就是在為身處繁忙生活、工作中的人們打造一片心靈的栖息地,這些節目以好友相聚、旅行外出、勞作體驗等為創作要點,把現實生活中人們渴望卻又難得的部分悉數呈現于熒屏之中,成為加速社會中人們得以休養生息的“精神視窗”。《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閨女》《令人心動的offer》《初入職場的我們》《閃閃發光的你》《我們戀愛吧》《半熟戀人》《心動的信号》《怦然再心動》等綜藝節目,深入現代都市男女的生活、求職、婚戀等各個角落,以小見大,利用體驗、記錄、觀察、讨論等綜藝呈現方法,從他們的成長境遇和生活狀态中挖掘共情點,引發大衆思考和共鳴。《跨界喜劇王》《歡樂喜劇人》《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喜人奇妙夜》《喜劇之王單口季》《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等喜劇類綜藝節目,則是利用幽默、滑稽等接地氣又不失高度和深度的表現方式,帶領觀衆貼近生活裡的種種現實問題和難題,如家庭沖突、職場競争、人際關系、成長遭遇等,藏在“笑點”背後的其實是時代浪潮中的“熱點”,是對平凡日常細膩觀察與深刻反思後的藝術化呈現。

(二)“綜N代”不斷疊代更新,成為行業精細化營運的主流

十年來,在講話精神的指引下,越來越多深切反映中國人民審美追求,并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熔為一爐的“綜N代”相繼湧現。一年又一年、一季又一季更新着制作内容和表現形式的“綜N代”示範性、規模性漸顯,由此帶來的關注度和使用者黏性,則見證着這些節目強大的市場影響力和商業價值。或者說,綜藝行業對“綜N代”的有意孵化,展現了從業者的産業思維與服務意識。近幾年,《妻子的浪漫旅行》《花兒與少年》《哈哈哈哈哈》《極限挑戰》《天賜的聲音》《這!就是街舞》《王牌對王牌》《火星情報局》《聲生不息》《無限超越班》《密室大逃脫》等綜藝節目持續發力延展生命周期,不斷根據時代審美需求更新創作思路、制作方法,每季皆有新主題、新樣貌,以此不但可以更好地服務于民,強化綜藝節目的陪伴感、親近感,深入培養觀衆的“約會意識”,還能全方位、多層次帶動頻道、平台向前一步發展。此外,曾引發轟動效應的《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乘風破浪的姐姐》《披荊斬棘的哥哥》等綜藝節目,經過長時間發展雖然皆已更新換代,甚至在節目名稱上有了較為明顯的改變,但都見證了這些節目應時代潮流、科技發展而革新的毅力和決心。無疑,“綜N代”經過時間的淘洗與淬煉所沉澱出的氣質和品質,為中國綜藝節目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夯實了基礎,顯現出了鮮明的創新意識、前沿意識、精品意識,已成為行業精細化營運的主流。

(三)文化氣質延展綜藝内涵,重視情緒價值與思想共鳴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為中國綜藝節目的創作提供了不竭的動力和源泉,使其擁有獨一無二的中國氣質,還催生着中國綜藝不斷築牢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明确自身優勢和問題,以此為更好地實作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而努力。十年來,在講話精神、相關政策的指導下,《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經典詠流傳》《國家寶藏》《典籍裡的中國》《故事裡的中國》《非遺裡的中國》《國風超有戲》《中國家宴》等大批優秀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觀衆面前,這不僅為大陸電視文藝界帶來了一抹清新的風氣,還展現了行業内外對影視文化理念的新認知,即從“借鑒他人”到“創造自己”。其實,這并非文化類綜藝節目第一次出現在中國電視的舞台上,像早期的《開卷八分鐘》《百家講壇》等都屬于此類節目。但較之以往,近年來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在内容選擇、表達形式、視聽呈現、傳播管道等方面更顯多元化、現代化,文化類型更為垂直細分,以此不斷拓展文化内涵,凸顯節目的趣味性,放大觀衆的參與感,讓更多人願意主動了解中華文化的多面性和豐富性。

人民美學鑄造文藝靈魂,中國精神夯實文藝氣度|十年電視藝術發展述評

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海報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表現主體,堅持文化性和綜藝性并重的文化類綜藝節目發展至今,不僅沒有表現出頹勢和劣勢,反而不斷創新話語體系,積極提升藝術品格,成為中國綜藝節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拓寬了綜藝的内涵,成為中華文化出海的重要載體。此外,中華文化還對許多娛樂性、消遣性較強的綜藝節目注入了獨特的文化氣質和氣度,以此促進此類節目與時俱進,展現别樣風姿。比如《乘風2024》,除了一如既往地展現女性風采,表達她們不畏挑戰、敢于追夢、勇于改變的力與美,還嘗試在每一場公演中融入詩詞、戲劇、民族音樂、民族舞蹈等傳統文化元素,并且将驚蟄、夏至、立秋、白露、大雪5個标志性的中國節氣融入公演中,進而帶領觀衆進入一個詩情畫意的舞台世界,領略東方美學的獨到意境。此外,節目還積極拓展國際視角,邀請法國、泰國、俄羅斯、越南等不同國家的“姐姐”參與到節目中來,借着諸多細節展現中華文化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在為觀衆提供情緒價值的同時,也引發了思想的共鳴。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建構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新形态,推動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的形成和進一步完善,極大地推動了新時代中國電視藝術繁榮發展的新格局建構。我們期待着中國的電視藝術在講話精神的指引之下,昂首闊步,繼續前進,推出更多以人民為中心的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為中國文化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李勝利 張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