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港人簡史(四) 攻占廣州城

作者:孤山一點燈

孤山老盜的第6原版

港人簡史(四) 攻占廣州城

(一)

如果說帝國主義全是紙老虎,那麼清政府無疑是紙做的羔羊。總的來說,在第一次鴉片戰争時期,英國紙老虎考慮的主要目标,是如何讓這隻羊羔願意和自己交換虎毛,顯然,老虎對羊毛垂涎欲滴,但讓老虎感到困惑的是,為什麼這隻羊對自己的虎毛不感興趣?

鴉片戰争後,英國人迅速在維多利亞港南岸(香港島北岸)修建了基礎設施,并從印度和英國大陸引進了大量手工藝品,準備出售給中國,但令英國資本家驚訝的是,中國人似乎對毒品以外的任何東西都沒有感冒, 什麼帽子,鞋子,叉子,百貨公司,經常沒人問,英國人都很郁悶,我這麼便宜,你想成為白人嗎?

這個沖突看似複雜,但從普通中國人的角度來看,根本不是問題。當時,中國沒有像英國那樣進行三個多世紀的土地流動,也沒有強行剝奪農民的土地,驅使他們到城市工作,是以中國沒有像英國那樣形成巨大的社會分工,中國人不需要工資來購買必需品,對商品沒有極端的需求。

有趣的是,雖然英國大陸的正宗洋貨賣不出去,但是有一種來自廣東的"洋貨",但市場是敞開的,那就是私人鹽。廣東本身是産鹽大國,但在封建時期,鹽民的生活條件非常惡劣,是以即使有斬首的危險,走私鹽業還是一再被取締。香港開放後,許多小販用帆船将鹽和糖走私到香港,然後從香港走私到内地,這些來自廣東的糖鹽被穿上"外國商品"的盔甲,可以在内地出售。直到現在,已經有很多商家利用這種轉移到香港的牌子上貼上"進口"牌來推廣,人們不得不感歎曆史的相似性。

港人簡史(四) 攻占廣州城

同樣的問題,對于中國人來說不是問題,對于英國來說也可以不同,在19世紀30年代,正是原始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的時期,英國資本家為了增加利潤,拼命降低成本和增加生産,這導緻該市最大的勞工人口獲得的工資越來越少, 但生産的物品越來越多,我們在中學教科書中學到的經典母子對話也發生在這一時期。孩子問媽媽,為什麼天氣這麼冷的時候我們買不起煤?母親說,因為煤炭産量太大了。

港人簡史(四) 攻占廣州城

由于不可能在國内出售和提高勞工的工資,避免經濟危機的唯一方法就是嘗試将其出售給國外,這就是為什麼當英國的工業資本家聽說1840年清朝有4億人口時,他們的内心幸福指數很難用言語來形容。

(二)

這樣,随着時間的推移,虎羊之間的沖突越來越不可調和,最後,為了打開中國廣闊的消費市場,英國決定進一步修改條約,迫使清政府允許英國人自由進入廣州市,中國大陸買賣, 在增加貿易港口的同時,在北京設立大使館,這些要求被皇帝天真地拒絕了,于是英國和其他資本主義列強開始策劃一場新的侵略戰争,準備給清政府一個強硬的手。

擴大戰争的計劃已經到位,是以英國和法國需要的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擴大戰争的言論,巧合的是,1856年2月,在廣西内地瘋狂傳教的法國人Marais被神職人員的親屬報告說他傳播了邪教,玩流氓,玩流氓不知道, 但邪教的蔓延是要避免的,因為當時從廣西起義的太平天國運動正在洶湧澎湃,普通人聞到神色變了,當他們聽到親戚朋友被拉去信神時,馬來就被打到案子上,官門不軟, 先是馬來重刑等待,再懲罰他站着關在籠子裡。2月29日,在被關在籠子裡四天後,Marais死亡,随後被斬首。

港人簡史(四) 攻占廣州城

馬祭司的死成為法國人發動戰争的借口,至于英國人,也要等到同年10月8日廣東水手檢查一艘在香港注冊的中國走私船,并拘留了其中12名可能從事海盜活動的中國水手。就這樣,英法兩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争的敲磚就被發現,等待着攻擊。

港人簡史(四) 攻占廣州城

1856年10月27日,英國海軍上将西摩在珠江北岸組織了三艘英國軍艦炮擊廣州市,在被兩位總督餘英和葉的拖拽14年後,英國人終于以自己的武裝進入城市,他們以葉的名義沖進了總督府,然後離開了, 第二次鴉片戰争正式開始。

可笑的是,我們葉州長似乎并不關心外國人的威脅,聲稱他處于"談尊重,不隻是不軟,不争鬥不刺繡"的狀态,不為人所動。當英軍越過虎門,攻占了狩獵要塞時,可愛的老葉還在碧武村内的巡視中,他微笑着告訴報告的部下:"沒什麼,晝夜要走開",嚴禁珠江水軍與英軍對峙;

港人簡史(四) 攻占廣州城

這樣,英國人雖然懶得突破廣州城,搶了門,但也如老葉所說,英國人搶夠了,然後自行撤退。在老爺的信中,他充分表達了自己與外國人打交道的想法:我認為與外國人,必須打,為了防止打仗不赢而使我大威嚴受損,最好是讓外國人做事,這樣我們就不會被外國人發現我們的弱點。另外,我認為外國人民隻重視生意,他們貪圖廣東的富豪,卻害怕廣東人的強硬作風,外國人想和廣東人民和平相處,決不能放縱自己的軍隊,讓自己自我滅絕。

老爺對廣東人民的愛國熱情确實可謂是真的,1841年的三元反英事件,1857年1月的毒餅事件,都是廣東人民自發組織起來抵抗英國侵略者的壯舉,1957年全年,都有中國居民居住在九龍、新界, 中國人民砸毀和燒毀了英國政府的材料和建築物,突襲了英國軍隊,香港和英國政府變得流行起來,因為這些愛國人民讨厭骨頭,不僅實行宵禁,派兵,警察晝夜不停地在街上和海上巡邏,1857年4月,英國人襲擊了清政府官員日常辦公室直接離海的九龍城小屋, 帶走了張玉堂中将,被關了好幾天,并嚴厲警告不要在九龍城藏匿"搗亂分子",然後才回國。

港人簡史(四) 攻占廣州城

雖然廣東人民強勢,但奈和隻能是小戲,不能掀起大浪,再加上廣州老葉當官十多年,廣東人民起義的猛烈攻擊,其手段殘忍,殺心毒,辛辣,簡直看不住, 老葉萍一生的一大愛好就是手拉手登上死囚名單,在"洪冰"叛亂中,老葉天天熱切斬,少了砍三四百的時間,多次斬首上千。現代教育之父榮榮曾在《西方研究的東方》中寫道,1854年他從美國留學歸來,回到廣州:"天哪!這是多麼壯觀的景象啊!鮮血湧上街道,無頭的屍體堆積如山,等待被埋葬,但沒有任何準備清除的迹象。這片土地完全被鮮血和水滲透,散發出污穢和氣味的氣味,以至于周圍大約兩千碼被瘟疫的渾濁所籠罩"蔓延。從1855年6月到8月,老葉子又被砍掉了75,000人,從封建王朝的血液中可以看出。

港人簡史(四) 攻占廣州城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争開始後,老爺沒有改變他的殺人做法,在廣東起義被殘酷鎮壓後,本着"治國、重治"的原則,允許廣東各地的鄉紳自行逮捕殺人,于是民間殺人四次, 公開殺戮盛行,叛軍、鄉紳、敵人、政府官員和士兵互相憎恨,許多經過村子的叛軍被燒死在火炬上,甚至震驚了廣東的外國人。

面對食蟲、吃到最後一個下頓的悲慘場面,隻會搶劫,欺負英國人民已經成為維持社會穩定的強大力量,是以在第二次鴉片戰争期間,廣東人民對外國人民表現出的敵意遠非第一次鴉片戰争的激烈。

最典型的例子是,1849年,為反對英軍進廣州而招募的平民"團勇士"人數,幾天之内就達到了10萬人,到1858年,英法軍隊駐紮廣州後,清政府組織團訓局努力抽調了7.8萬名戰士。燕氏的鹹豐皇帝看了看一切感情,英國人之前想進省城,卻因為廣東人民的憤怒而結束了;恐怕聰明的廣東人早就明白,政府比殖民者更糟糕。

(三)

最後,經過反複的試煉,英法聯軍終于決定不去,1857年12月,英法聯軍占領了廣州城,攻占了葉城,這次英軍沒有撤退,而是直接住在城裡,而且因為葉英英在英軍中太有名了,為了防止葉英出名,拿破侖逃回廣州,組織數百萬廣州人推翻。英法兩軍統治下,英國人立即将老葉送到印度加爾各答,砍掉老葉,回歸兩大可能性。而老葉也深深地感謝清朝皇帝自家的官禾進數,自"海蘇武"以來,在印度吃了絕食後從家裡帶回來的食物死了。

可笑的是,在看到老葉兵被羞辱後,不僅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去營救老葉,還迅速把老葉的所有崗位都去掉了,還特意告訴了英國人,你們現在是草根,他的生死跟着清政府無關, 指責老葉"侮辱國民,人生勝于死,無憂無慮",老葉在短時間内從兩隻寬闊的一隻手掉進垃圾沒人問,封建皇帝的淡薄感情就看得出來了。

港人簡史(四) 攻占廣州城

與鹹豐皇帝的出色表現相比,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英法聯軍進攻廣州的過程中,當地有許多小販,搖搖晃晃的船隻向船上的士兵出售水果,而廣州城支離破碎後,除了零星的抵抗, 基本上從1858年到1861年,英國人在廣州還是穩固的立足點。

從1856年第一次英國炮擊廣州市,到1858年英國正式占領廣州,這是鴉片戰争的第一階段,整個清朝官僚機構,包括林則徐、魏元等精英,都認為外國人民龍躺在船的強炮中, 進河或登陸,全清鐵騎會殺了他們一件铠甲不留,這是清朝官員普遍了解的時期,而這種認識的全面崩潰,取決于戰争的第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