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經象征着高品質的日本電子産品,為什麼不行了?

作者:T哥小站
曾經象征着高品質的日本電子産品,為什麼不行了?

今天對我來說有點沮喪,九月份我訂購了一套日本音質好,幽靈般的限量定制耳機,因為官方取消訂單,不得不取消購買。

問店裡,表示耳機是人類公司銷售的整個AV業務,即視訊業務全部打包,賣給了夏普。

曾經象征着高品質的日本電子産品,為什麼不行了?

如今的國内年輕使用者,或許對日本品牌的印象并不深刻,但老一輩音響發燒友玩功放音頻,可能比較熟悉,安橋在片帶和視訊上,還是有一定的積累。但是現在傳統的HIFI行業,要知道,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這些電子産品都是比較簡體的産品,取而代之的是傳統的揚聲器、功放,基本上是少數趨勢。

曾經象征着高品質的日本電子産品,為什麼不行了?

然而,在日本,不僅像安橋這樣的公司沒有工作,太多的日本傳統電子品牌面臨着巨大的生存壓力。其中包括東芝,卡西歐,NEC,松下等。

曾經象征着高品質的日本電子産品,為什麼不行了?

卡西歐可能以電子手表而聞名,但現在它們可能是一個尴尬的位置,我認為它們應該被電子手镯和智能手表擊中,這很難像以前那樣做到。卡西歐曾經制作漂亮的自拍相機,但現在在智能手機面前,應該沒有市場......

曾經象征着高品質的日本電子産品,為什麼不行了?

過去,東芝是高品質電視的代表,但現在,至少在家裡,你幾乎聽不到東芝的名字。做頭的海外品牌是三星,LG的南韓,日本基本上是索尼唯一仍在開發的産品。

曾經象征着高品質的日本電子産品,為什麼不行了?

京瓷作為一個電子品牌在日本也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但京瓷的智能手機,你不能在家裡買到它們,你聽不到它們,但不要以為它在日本進展順利。日本人更喜歡便宜且易于使用的小米和OPPO。即使是隻生産低端機器和中端機型的京瓷手機,也完全與中國手機品牌競争。

曾經象征着高品質的日本電子産品,為什麼不行了?

我為安橋訂購了定制耳機,這條路線有限,但據說安橋轉售AV業務後,整個項目被取消,理由是購買的人太少。可見,如今的消費者,根本就不想花大價錢,買幾款定制的有線耳機。而無線耳機可以說是另一個領域,并不是把有線耳機放在藍牙子產品上那麼簡單,是以,傳統的HIFI耳機也可以說是早已寂寞了。

曾經象征着高品質的日本電子産品,為什麼不行了?

目前,日本在國際市場上唯一能做的就是索尼。但據我自己猜測,索尼很可能是靠中國市場來花錢的。沒有中國的大蛋糕,恐怕索尼将吃不上它回歸日本的節奏。索尼對中國的"信念"實在是太強烈了。

曾經象征着高品質的日本電子産品,為什麼不行了?

而索尼并不是那種精通,索尼能跑,也許是因為他們擁有大量的電子元器件作為上遊廠商,比如手機、相機傳感器等家庭沒有索尼元器件無法交出成品。但索尼自身的整合能力,卻因為企業模式和系統,很難實作所謂的ONE索尼。看看索尼的智能手機就知道,它們擁有一線資源,産品不僅在最重要的中國市場不被認可,在日本國内高端手機市場,競争同樣不止三星、蘋果。它甚至可能無法打中中國的高端手機。

而索尼在當今的音響等利基領域,我認為自己的産品依然是主流水準,但很難稱之為領先時代的存在。

曾經象征着高品質的日本電子産品,為什麼不行了?

為什麼曾經代表品質的日本電子産品如此薄弱?我認為以智能手機為主導的産業結構的變化是日本電子産品衰落的一大原因。智能手機的出現,改變了整個行業的結構,你想想,如今的蘋果手機都是中國的工廠代工廠,在日本的寸金中,代工成本太高,很難創造優勢。然而,正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日本的傳統電子企業卻沒有跟上這一步伐。例如,索尼有單獨的财務結算,是以很難整合最好的硬體資源,是以即使擁有最好的硬體,也可能無法內建主流體驗智能手機。索尼手機的失敗集中展現了傳統日本企業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反應遲緩"。

如果你看看國産手機如何堆硬體,如何打營銷,再看索尼手機堆速度、營銷和宣傳,就能清楚地發現兩者的差距。國内這種"賣手機"的理念,我覺得甚至玩過很多小衆行業,比如HIFI玩家。

日本電子産品的衰落,是時代的印記,我不需要拿一些專業的資料來展示,但真的,你可以感覺到電子産品這一塊,日本産品真的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事業。跟不上時代的日本企業,可能隻活在人們的感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