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年代香港警匪片風雲

作者:東東槍0107

到目前為止,香港電影已經真正進入國際市場的類型電影,隻有動作片和警察匪徒兩部。鑒于香港電影一貫的混合性質,警匪片和動作片往往合二為一,吳玉森、成龍、徐克、唐吉利、林陵東、黃志強進入好萊塢正是憑借這一特點。

90年代香港警匪片風雲

與動作片(1950年代的武功夫、神怪一起飛翔)不同,1960年代香港拍的警匪片才形成,但人氣衆多的是謝賢和曹大華獵殺的本質"神發現"主題,而賀百合模仿007女間諜動作片《金披薩》系列, 一直沒有氣候。直到1970年代香港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社會的多元化刺激使得警察黑幫電影的創作成為肥沃的土壤。邵逸夫的《天網》和《香港奇案》帶動的犯罪電影熱潮,也直接導緻了警匪片的興起。20世紀70年代末,吳思源的《七百萬元搶劫案》和新浪潮之後,梁普志、張國明、《跳灰色》和《指點兵》不僅票房售罄,成功将香港制作的警匪片打造成一部純粹的獨特風格。在1980年代早期,《最佳搭檔》、《五福星》和《警察故事》都創下了票房紀錄,但這些隻是邁克爾、洪金寶、成龍試圖結合高科技、喜劇、動作和警察黑幫主題的混合體。同期,《邊緣人》和《公仆》等純現實主義的警匪片并沒有成為一種氣候,直到《龍虎》的出現,那部警匪片才真正加入了香港電影的主流,20多年的繁榮。所謂橫截面入峰,這篇文章隻是一隻窺視豹子的管子,從卧底、灰色地帶、諷刺三個方面來揭示香港警匪片的獨特品質......

90年代香港警匪片風雲

一、卧底

《卧底》并不是警匪片所獨有的,金庸的《鹿鼎》、古龍的《白玉虎》、紅色經典片《英雄虎勇》、《虎山的智慧》,都有《卧底》故事的精彩描述,但最終似乎已經成為香港這類電影的特征。張國明的《邊緣人》從一開始就,林陵東的《龍虎風》得以延續,到了90年代,吳玉森的《辣手偵探》、周星馳的《逃學威龍》、成龍的《超級警察》、李連傑的《給爸爸的信》,都以卧底為主線。《新龍虎人》和《新邊緣人》隻是翻拍經典,再現卧底之謎。為什麼香港警匪電影熱衷於偵底特工失去身份的主題?本地影評人解釋說,"這實際上是香港人失去身份的反映"。這也伴随着《我是誰》、《黃飛鴻的威士蘭獅子》、《戰狼傳奇》等失憶情結的電影(《紫雨風暴》是《失憶》和《卧底》嫁接上來的)回歸而來的)。

毫無疑問,香港警匪片30年來卧底題材反複挖掘:從陷入随時背叛警察雙方和自身原則的心理痛苦(1987年《龍虎》),到堅持尋找身份(2002年《無限之路》),再到不适應後的"重新參與"(2006年《黑與白路》)......這當然已經成為解讀香港文化的一種方式,但對于大衆來說,警匪片"卧底劇"最激動人心的方面,依然是劇劇沖突激烈的帶來強烈的心理認知,其實每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何不扮演卧底的角色呢?是以直到今天,香港電影人和好萊塢電影人最大的勝利是吳宇森的《雙面人》和馬丁·斯科塞斯翻拍的《無限之路》——這兩部卧底警匪劇。

90年代香港警匪片風雲

二、灰色地帶

警匪片的典型模式通常是黑白的,警察赢得最後的勝利,但對于香港電影來說,它不一定是普遍的。《龍虎》中的周潤發和《新龍虎》中的劉青雲遭受心理上的痛苦,除了土匪對他們有感情外,還有較多的惡警迫害,是以李秀賢在《香港警察匪幫電影論壇》中指出,"警察土匪隻是個壞主意,持槍可以當小偷也可以當警察,"陳佳對《獸刑警》一書由曾經憤世嫉俗的邁克(王明德飾)說,黑白之間是一片灰色地帶,但有些人更大,有的人面積更小,而《腐鬼東方》(黃秋生)一句話"警察也是人",更打破了一些知名的"天空機器"。

90年代香港警匪片風雲

"隻要有利益,警察和土匪就可以共存",這樣的台詞不僅存在于香港警察匪徒電影中,也存在于香港社會的曆史洪流中。20世紀60年代,警察腐敗入風,"四大偵探"裡奇可以傾注城市,九龍城小屋成為最典型的灰色地帶,是以直到1970年代廉政公署成立,吳思遠還趁着票房銷量的《誠信風暴》,90年代的馬當雄和劉國昌分别執導了《瘸腿豪》, "雷洛傳記"回到了那段灰色的曆史。2009年,王晶的最新作品《金錢帝國》也聚焦于1960年代的警察團夥。或許有了這樣的現實體驗,再加上香港文化的包容和實用性,警匪片中的"灰色地帶",就成了熟悉的橋梁片段。但為了區分渲染幫派仇恨殺河和湖的電影,警察黑幫電影中的灰橋段通常不是卧底受苦,或者警察變壞,"懂法"吳彥祖可以叫警察到典型的堕落,"傷城"梁超偉被仇恨占領, 至于2009年警隊"竊聽",即以金融商業戰為背景的時代,訴說三警要被貪婪所支配。

三、諷刺

《邪惡》是經典的流行劇情片,包括警匪片,但未必适用于具有特殊身份的香港電影。警察未必代表正義的一方,土匪也不缺義人,隻要聳人聽聞恰當,流行劇的經典結局可以是《龍虎》卧底周潤發死前向黑幫兇手李秀賢道歉,李秀賢,雄警,最終同意殺手周潤發堅持江湖道德, 為了給他報仇,居然自首殺了程奎安,将香港式的電影傳統(始終追求文字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推向了極緻。

90年代香港警匪片風雲

雖然事實證明,警察匪徒的流行戲劇模式已經嘗試并失敗了,但如果重演,遲早會有一個諷刺的變化。有趣的是,這種變化通常出現在曾經嚴格遵守流行戲劇法則的電影制作人身上。李秀賢成為《公仆》系列中的"香港警察代言人",自集團"環球影業"公司以來,制作了大量的商業警察黑幫電影,如周星馳在《先鋒》大銀幕上首次亮相。90年代,李秀賢開啟了犯罪劇集《八仙女旅館》和《盜賊之王》,以低成本的邪教電影為主,取勝。

90年代香港警匪片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