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心中那片綠——長江源頭的撿垃圾志願隊

作者:環球網

資料來源:Xinhua.com

新華社西甯12月2日,标題:為那片綠色的心——長江垃圾收集志願者隊伍的源頭

新華社記者 李占軒

為了心中那片綠——長江源頭的撿垃圾志願隊

來自三江源國家公園吉多生态環境保護協會的志願者撿垃圾(照片拍攝于6月15日)。新華社

高原冬季,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知多縣多彩鄉下屬地,遠處山腳下,廣袤的草原早已褪色青色,許多綠色的身影活躍在草叢中,一個接一個地廢棄的塑膠瓶、食品袋被他們撿起來,寂靜的草原變得生動起來。

33歲的姜文鵬濤是綠色人物之一,是直道縣的一名行政人員。2016年的一個夏日,蔣文鵬濤和幾個朋友走訪了縣城知多縣城周圍的草原,發現飲料瓶、塑膠袋等生活垃圾随處可見。

"知多"藏文譯為長江源頭,縣被譽為"長江第一縣",位于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江源國家公園和椰殼西裡世界自然遺産"三重加"的特殊地理位置,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當地人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生活垃圾的産生量也越來越多,但很多人的環保理念卻沒有跟上。

"垃圾就像草原上的傷疤,非常刺耳,不舒服。"姜文鵬濤說。

回到家後,姜文鵬濤和兩個朋友商量成立一支志願者隊伍撿垃圾,利用閑暇時間在縣城周邊撿垃圾。

撿起垃圾聽起來很容易,但很難繼續這樣做。蔣文鵬濤說,泥裡有垃圾,要躺在地上挖,草有碎玻璃,要蹲在地上撿拾。每次出去撿垃圾,一個人可以裝滿十幾個編織袋,然後用自己的車到縣垃圾處理廠。

說到撿垃圾的辛苦工作,志願者們有故事——長期垃圾處理的惡臭,有的志願者撿拾垃圾,突然開始嘔吐;汽車後備箱裝垃圾一周後車内的異味沒有消散;其他人嘲笑他們的"疲憊和無利可圖"。

即便如此,每個人都捏着鼻子。

起初,由于他們撿垃圾,附近隻有少數牧民,耳朵和耳朵染紅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志願者隊伍。後來,機構、學校、醫院、企業的幹部和從業人員也參加了會議。排隊撿垃圾的隊伍中不僅包括年輕人,還包括老人和孩子。垃圾收集的範圍也延伸到縣城周邊較遠的地方,以及立信鄉、紮河鄉、多彩鄉等地。

為了心中那片綠——長江源頭的撿垃圾志願隊

來自三江源國家公園的Jido生态環境協會志願者清理河中的垃圾(照片拍攝于7月11日)。新華社

本着熱愛草原的精神,我們不分青你我,不付出,共同守護這片廣袤美麗的土地。

如今,志願者團隊的微信群已經吸納了80多人,知多縣紮河鄉、村牧民索羅是老隊員之一。

"我家裡有一百頭牛,有幾頭牛突然死了,牛的肚子被切掉了,裡面裝滿了塑膠袋和紙箱。"索羅告訴記者。

2016年的一天,當蔣文鵬濤和志願者來到梭羅家附近的牧場撿垃圾時,正在吃草的梭羅被眼前的景象感動了。

"看着他們一群人彎腰撿起垃圾,我想這就是我應該做的。索羅放下鞭子,立即加入了志願者團隊,一直持續到今天。

"垃圾越來越少,死于牛羊濫用垃圾的東西也越來越少。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Solo從生态改善中受益匪淺。

"如果草原被毀,牛羊就活不下去,牧民養不下去,金山銀山就沒有了。在牧區,牛羊養殖一直是農牧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也讓江文鵬濤牢記"綠水綠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簡單道理。

姜文鵬濤說,撿垃圾後,他們經常在鄉鎮、村、街上做環保講道,而一袋垃圾就是活的教材。環保知識也走進了學校的課堂,讓孩子們從小就樹立了關愛家園、關愛山水的觀念。

通過這些年的努力,全縣内的垃圾量已經明顯減少,有意識地撿垃圾,不亂扔垃圾已經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同時,随着三江源生态保護建設和三江源國家公園制度的試點,也讓愛護綠色、保護生态的理念走進了人們的心中。

為了心中那片綠——長江源頭的撿垃圾志願隊

來自三江源國家公園的Jido生态環境協會志願者清理垃圾(照片拍攝于7月11日)。新華社

如今,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源公園管理辦公室的志願者團隊已經成為一個協會——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态環保協會,我們有着統一的綠色西裝。

每個周末,綠色的身影都會活躍在草地的岸邊。綠色是草原的顔色,是三條河流的源頭的顔色。蔣文奔濤說,堅持不懈隻為那片綠色的心,因為家永遠是在水草富饒的地方。

繼續閱讀